第三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设计中,不能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降水 ②下渗 ③植物蒸腾 ④地表径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以促进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 )
①收缩下沉 ②膨胀上升 ③向右流动 ④向左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图中不透水斜面影响下渗环节,也没有植物的蒸腾作用。第2题,冰块温度低,气流收缩下沉。冰块位于左侧,右侧没有,因此左侧降温明显,右侧气温相对较高,气流可能膨胀上升,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沿着斜面向右流动。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完成3~4题。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仅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3.B 4.D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之间的③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为跨流域调水。在社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不仅仅要防止当地环境污染,还应注意保护整个流域的水资源。
读全球水循环局部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6.关于城市路面硬化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③环节的量增加
B.使④环节的变化加大
C.使⑤环节的量增加
D.使⑥环节的量增加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①②③④组成的水循环过程,使得水分在陆地与海洋之间进行循环和更新,属于海陆间循环。第6题,③表示降水,城市路面硬化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等环节,与大气降水无关;④表示地表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从而使得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加大;⑤表示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后,下渗量减少;⑥表示地下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下渗量减少,使得地下径流量减少。
读图,完成7~8题。
7.2月份时,图中a、b、c、d四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8.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C.b答案:7.B 8.C
解析:根据各陆地的轮廓判断,甲为马达加斯加岛,乙为英国,丙为古巴,丁为澳大利亚。从而判断,水温(2月份)a>d>c>b,盐度c>d>b>a。
读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9~10题。
9.有关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比南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高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暖流势力强
B.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寒流势力强
C.南极大陆使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水温度更低
D.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大,吸收热量多
10.图中四点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更大,平均水温低。第10题,根据世界大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盐度的因素,判断各地的盐度大小。
读海水表层温度(t)、盐度(s)及密度(r)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影响r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
12.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能影响s,s能影响r
B.t不能影响s,s能影响r
C.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
D.t能影响s,s不能影响r
13.导致s在北纬50°—60°附近升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 )
A.气候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该组题综合考查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曲线r表示海水密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密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不同导致海水蒸发量和膨胀率的不同,赤道地区水温高,海水的膨胀率大;三者中,温度既能影响盐度,又能影响密度,而盐度只能影响密度而不能影响温度;北纬50°—60°海域为暖流经过的海域,受暖流影响,盐度升高。
读沿32°N的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与大洋中部相比,( )
A.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大洋西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大洋西侧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15.大洋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D.降水量和蒸发量
16.大洋两侧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气候
C.洋流 D.太阳辐射
答案:14.A 15.B 16.C
解析:第14题,根据图中经度的分布以及盐度、温度变化可得出结论。第15题,由图中的经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大洋为太平洋,32°N与120°E交点附近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的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大,而32°N与120°W交点附近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小,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小,所以大洋西侧盐度低,东侧盐度高。第16题,32°N附近太平洋的东侧有寒流流经,温度低,西侧有暖流流经,温度高。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它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目前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下图示意我国东海某海域不同方向波浪能占总波浪能的比例统计。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海域波浪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该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海域不封冻
B.离陆地更近
C.海域深度小
D.距消费市场近
答案:17.D 18.A
解析:第17题,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风力强劲,波浪能最丰富。第18题,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该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位于亚热带,海域不封冻;东海海域深度比渤海大;都是我国近海,离陆远近无差异;消费市场都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下图中虚线为洋流。读图,完成19~20题。
19.A洋流的流向及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
20.A洋流的影响是( )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形成渔场 D.增加蒸发
答案:19.A 20.D
解析:第19题,图中显示A洋流处的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表明A洋流的温度比两侧海水温度高,因此A洋流为暖流;暖流总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第20题,A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由于该洋流不是上升流,也没有与寒流交汇,很难形成渔场;由于A洋流为暖流,水温较高,因此蒸发旺盛。
二、综合题(共40分)
21.(8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能够使H环节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4分)
(2)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分)
答案:(1)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2)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C(水汽输送)。南水北调工程与G(地表径流)环节关系最密切。
解析:第(1)题,图中A、B、C、D、E、F、G、H、I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的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第(2)题,我国东南沿海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G环节关系最密切。
22.(8分)读8月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说明北回归线附近太平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的不同。试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
答案:(1)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海区所在纬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
(2)北回归线附近太平洋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凸出,北回归线附近太平洋西部向高纬(北)凸出。北回归线附近海区大洋东部是寒流,西部是暖流。
解析:在分析北回归线附近太平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时,可以对照太平洋东西两侧等温线弯曲状态,太平洋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东部为25℃左右,西部高于25℃。这表明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高于东部,原因是太平洋西部为暖流,东部为寒流。
23.(11分)下图表示南北半球海洋表面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的分布(图中数码表示不同的曲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 和③表示海洋表面温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曲线显示,从赤道至两极,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
(2)图中数码④表示 按纬度的分布曲线。与B处相比,字母A处曲线向上凸起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图中数码⑤和①表示 按纬度分布的曲线。与纬度相同的C处相比,D处曲线数值较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答案:(1)⑥ 低纬度海区温度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低(从赤道向两极海区逐渐降低) 太阳辐射
(2)北半球海洋表面蒸发量 A处太阳辐射比B处强,气温高,故蒸发强
(3)盐度 D处有众多河水入海稀释;北冰洋冰雪融水稀释,降低盐度。
解析:题图实际上是把完整的海洋表面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分成了南北半球两部分,解题时大脑中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图示。根据六条曲线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③和⑥表示温度曲线,①和⑤表示盐度曲线,②和④表示蒸发量曲线。
24.(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受强冷空气影响,渤海海域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材料二 该年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长图。
(1)分析此时渤海海区的风向,并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7分)
(2)请你就如何减轻风暴潮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1)东北风。辽宁省未发生风暴潮,山东省受风暴潮影响大。原因:偏北风(东北风)助长了潮势,辽宁省沿海为离岸风,山东省北部沿海为向岸风。
(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第(1)题,风是表层海水运动的动力,我们可以根据题图分析水位的变化得出答案,图中渤海湾的西南岸潮水水位增长到80~350厘米,对河北省和山东省沿岸地区影响大,淹没沿海低地,侵蚀海岸等;而渤海湾北岸的水位没有出现增长,辽宁省不受此次海潮的影响。所以根据此点判断此时渤海湾的风向是东北风。第(2)题,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第三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设计中,不能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降水 ②下渗 ③植物蒸腾 ④地表径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实验设计中,斜面下方冰块可以促进不透水斜面上的气流( )
①收缩下沉 ②膨胀上升 ③向右流动 ④向左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完成3~4题。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仅防止当地污染
读全球水循环局部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6.关于城市路面硬化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③环节的量增加
B.使④环节的变化加大
C.使⑤环节的量增加
D.使⑥环节的量增加
读图,完成7~8题。
7.2月份时,图中a、b、c、d四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8.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C.b读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9~10题。
9.有关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比南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高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暖流势力强
B.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寒流势力强
C.南极大陆使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水温度更低
D.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大,吸收热量多
10.图中四点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读海水表层温度(t)、盐度(s)及密度(r)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影响r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
12.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能影响s,s能影响r
B.t不能影响s,s能影响r
C.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
D.t能影响s,s不能影响r
13.导致s在北纬50°—60°附近升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 )
A.气候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读沿32°N的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与大洋中部相比,( )
A.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大洋西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大洋西侧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15.大洋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D.降水量和蒸发量
16.大洋两侧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气候
C.洋流 D.太阳辐射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它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目前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下图示意我国东海某海域不同方向波浪能占总波浪能的比例统计。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海域波浪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该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海域不封冻
B.离陆地更近
C.海域深度小
D.距消费市场近
下图中虚线为洋流。读图,完成19~20题。
19.A洋流的流向及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
20.A洋流的影响是( )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形成渔场 D.增加蒸发
二、综合题(共40分)
21.(8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能够使H环节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4分)
(2)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分)
22.(8分)读8月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说明北回归线附近太平洋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的不同。试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
23.(11分)下图表示南北半球海洋表面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的分布(图中数码表示不同的曲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 和③表示海洋表面温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曲线显示,从赤道至两极,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
(2)图中数码④表示 按纬度的分布曲线。与B处相比,字母A处曲线向上凸起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图中数码⑤和①表示 按纬度分布的曲线。与纬度相同的C处相比,D处曲线数值较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4.(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受强冷空气影响,渤海海域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材料二 该年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长图。
(1)分析此时渤海海区的风向,并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7分)
(2)请你就如何减轻风暴潮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