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初中化学 期中模拟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初中化学 期中模拟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2 17: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错误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2H:表示两个氢原子
C.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分成原子,生成新的元素
B.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原子
C.生成了组成或结构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
D.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是( )
6.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HN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可能是( )
A.N2O B.NO2 C.N2O5 D.NaNO3
7.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
B.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C.量取5 mL液体时,应选用量程接近的量筒
D.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
8.“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我国的“稀土元素”储量居世界首位,镝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常用
于制造硬盘驱动器。如图是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第9题图
A.镝为非金属元素 B.镝的元素符号可写为dy
C.镝原子的质子数为66 D.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 g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1题图
A.a、b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硫酸钠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D.理论上若得到c mL氧气,可同时得到约2c mL氢气
12.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3.3%
C.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正丙醇是单质
1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第13题图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
14.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15.如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 ),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2分)
16.(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________  (2)1个氖原子________  (3)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__________ (4)4个氢分子________
17.(8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17题图
(1)图1,汞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汞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图3,与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3
第17题图
18.(8分)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①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
(2)离子的构成:
第18题图
①图1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当n=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当n=________时,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19.(12分)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分别压缩针筒中空气和水,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水的难被压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图2
第19题图
①图2,三个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图2,C的实验现象:氢气安静地燃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
③图2,B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④在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时,与正极相连的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⑤从图2氢气燃烧的微观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该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20.(8分)(1)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过滤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明矾是常用的一种絮凝剂,其在净水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性炭因为内部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表面积很大,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向清水池中投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过滤黄泥水的操作。过滤操作时,应选用的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后,同学们发现水样仍然有些浑浊,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
(4)某市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水环境整治。环保部门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将水质从“优”到“劣”分为Ⅰ~Ⅴ类。由如图可知,该市Ⅱ~Ⅲ类优良水质百分比明显呈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由此推断,该市主要水域的水质在________(填“变好”或“变差”)。
第20题图
21.(5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题图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量液时需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读数;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加热少量液体时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②试管中加入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③加热时没有预热
④加热时试管底触碰到灯芯 ⑤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 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洗
22.(7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
第22题图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4)将水样静置后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23.(12分)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Ⅰ.【问题】
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实验】
为了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表中有关内容的填写:
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 min~2 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灼热感觉③石灰水变________ 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②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和______生成,因此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颜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 min~2 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 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Ⅱ.【问题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下列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填序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6分)
24.(6分)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
(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3)C7H5O2N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14.4 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10 DACCD BDBCC
11 AC
12 B
13 C
14 CD
15 BD
16 答案:(1)O2 (2)Ne (3)Fe2+ (4)4H2
17 答案:(1)80 金属 (2)(2分) 阴 32.06 (3)A(2分)
18 答案:(1)①电子 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②AB(2分)
(2)①20 失去 ②10 8
19 答案:(1)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2)①A ②淡蓝 验纯 ③水氢气+氧气(2分)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分子生成 电 化学 ④氧气(或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⑤ACD
20答案:(1)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疏松多孔 杀菌消毒 (3)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4)上升 变好
21 答案:(1)药匙 (2)量筒、胶头滴管
(3)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偏大
(4)①③④⑥
22 答案:(1)物理 (2)C A (3)煮沸
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 (4)ad
23 答案:【实验】 (1)①水雾 ③浑浊
②二氧化碳 水 化学
(2)②没有 物理
【实验探究】(1)A (2)水蒸气
(3)C A和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24 答案:(1)144 (2)21∶8 (3)22.2%(2分)
(4)2.3(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