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缥缈(piāo) 炫耀(xuàn) 掺和(cān)
B. 赐给(cì) 愚蠢(cǔn) 踪迹(jì)
C.御聘(pìn) 钦差(qīn) 妥当(tuǒ)
D.躇步(chú) 庇护(pì) 呈报(chéng)
2.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 2011-2 -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中国剪报》2015-10-27)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也真够滑稽,但我是决不能让人看出来。(言语动作丑陋)
B、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走路不稳的样子)
C、他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暗淡的光线)
D、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莫言领诺贝尔奖,身着一身燕尾服;成龙参加今年两会时,一身定制的中式唐装,得体、很有韵味。”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说。
C.“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你换上新衣。”
D.作为笑艺术的研究者和传播者,马三立认为:笑是促进精神健康的良药和营养素。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
(3)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
(4)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
A.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
C.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
D.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
6.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________________,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________________,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3)______________,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______________,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
7、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寓意。
(1)《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寓意:
(2)《公牛与车轴》
几头公牛正使劲拉着货车行走,车轴被压得发出吱吱的响声,牛回过头,不耐烦地对车轴说道:“喂,朋友。我们无声无息负担着全部重量,你叫唤什么?”
寓意:
8.七年级一班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溢高密”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2)【仿写表达】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阅读理解
(一)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回答问题。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9、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10、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贪财亡身
永之氓(古代称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中济(过河)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平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一会儿)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要钱干什么)”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其侣曰( ) (2)何不去之( )
(3)有顷益怠( ) (4)蔽之甚(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13、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永之人”开始在河中还能“曰”,后来却只能“
”“ ”。写同伴们为之焦急,不解,气愤的传神之笔是“
”。
14、“永之人”最善游,但那人为何“溺死”?说明他是怎样的了。
读了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6.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7.第⑥自然段运 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8.第⑧自然段加点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19.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20.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2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 物 事 件 心理反映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①_______________
女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惭愧
2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2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2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三、作文
26.(一)话题作文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社会才会美丽纷繁。“情”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生命中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C 2.D 3、A 4.A 5.B
6.(1)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
(2)求闻之若此
(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若屈伸呼吸
7、(1)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缺点。
(2)讽刺了那些不干事情却叫唤得特别响的人(或那些叫唤特别响的人往往不干实事,而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往往被承担着重任)
8.(1)【设计活动】示例:①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②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③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④出一期“我与名著共成长”墙报(黑板报)。(2)【仿写表达】示例:读书,让我们拥有崭新的发现;读书,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9、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10、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11、(1)同伴 (2)为什么 (3)有,通“又” (4)很
12、你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了后面?
13、不应,摇其首 又摇其首 立岸上呼且号
14、永之人不舍得弃钱逃生,所以被淹死了,他是一个视财如命的人。
15、要有正确的金钱观,不要金钱至上,视财如命。
16.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
17.我以为 父母让孩 子代替几天罢了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18.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
19.外貌、神态,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
20.示例: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
21.①吃惊 ②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22.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的尊严——靠劳动吃饭;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解。
23.示例: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
24.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25.示例: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26.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