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4 物质的分类(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推理和归纳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2.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固态氢置于488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还具有超导性。用它输电,其输电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金属氢属于无机化合物
B.形成金属氢的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改变
C.金属氢和氢气互为同位素
D.用金属氢输电可减少导线发热造成的能量损失
3.(2023八下·永嘉期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推理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4.(2023·定海模拟)烟花之所以呈现绚丽的颜色,是因为添加了火焰着色剂。下表列举了4种颜色的常用火焰着色剂(Sr表示元素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火焰着色剂
红 SrCO3、Sr (NO3)2、SrC2O4
黄 Na2CO4
绿 Ba(NO3)2、BaCO3、BaSO4
蓝 CuO、CuCO3,Cu(铜粉)
A.红色火焰着色剂能呈现红色火焰是由于含C元素
B.黄色火焰着色剂中碳元素化合价为-3价
C.绿色火焰着色剂中BaCO3能溶于盐酸
D.蓝色火焰着色剂中CuCO3属于氧化物
5.(2023八下·浙江期末)镓酸锌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它的化学式为ZnGa2O4(或ZnO-Ga2O3)。镓酸锌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的激发下能发出很纯的蓝光。镓酸锌也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其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镓酸锌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
B.上述反应中镓酸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一种氧化物
D.甲醇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6.(2023·宁波模拟)“宏观-微观一符号一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微观构成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从最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从宏观物质看:反应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7.(2022九上·长兴月考)分类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 甲 X Y Z
A 有机物 甲烷 酒精 脂肪
B 合金 铝合金 钢 氧化铁
C 难溶性盐 硫酸钡 氯化银 氢氧化铁
D 常见的碱 烧碱 纯碱 熟石灰
A.A B.B C.C D.D
8.(2022九上·海曙期中)下列四种物质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银 B.食盐 C.塑料 D.橡胶
9.(2022九上·慈溪期中)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 “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21次万米深潜。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是:
①
②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在反应②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TiCl4在上述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10.(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杭州开学考)以下物质:①铁水,②氢气,③澄清石灰水,④矿泉水,⑤四氧化三铁,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医用酒精,⑨食盐,⑩双氧水。(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2)属于化合物的有 ;(3)属于单质的有 。
12.(2023八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13.(2023八下·下城期中)如图所示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14.(2023·宁波模拟)化学与生活:
(1)“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属于 (填“氧化物”或“盐”)。
②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加水 g。
(2)为救治病人,需要提供氧气。氧烛(化学制氧器)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应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15.(2023九下·杭州月考)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
(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固体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成“弱”)。
(2)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其中含有 种金属元素。
(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 7H2O。FeSO4 7H2O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阳同学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虽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度相同
(3)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的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序号)。
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 ;②用自来水制纯水 ;③夏天晒盐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
17.(2021八上·长兴期中)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除烧杯外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 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 组。
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18.(2021八下·杭州月考)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请据图回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
19.(2023九下·庆元模拟)2023年1月9日6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如图为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
(2)甲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乙物质是一种新型的火箭推进剂,6.4克乙物质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20.(2022·宁波)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氧气本身不能燃烧;
B.碳酸钠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成弱碱性;
C.酸溶液的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D.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解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A错误;呈碱性的溶液还可能是盐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错误;酸溶液的pH都小于7,C正确;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就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
2.【答案】D
【知识点】半导体和超导体;同位素;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为同位素;
(4)根据Q=I2Rt分析判断。
【解答】A.金属氢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形成金属氢的过程元素种类保持不变,即原子核没有改变,故B错误;
C.金属氢和氢气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
D.金属氢具有超导性,根据Q=I2Rt可知,产生的热量极小,可以减小导线发热产生的电能损失,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分析;
D、根据酸碱盐溶液能导电分析。
【解答】A.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 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不符合题意;
D.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或酸碱盐溶液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红色火焰着色剂中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分析;
D、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解答】A、红色火焰着色剂能呈现红色火焰是由于含 Sr 元素 ,不符合题意;
B、黄色火焰着色剂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化合价为+6价 ,不符合题意;
C、绿色火焰着色剂中BaCO3能溶于盐酸 ,符合题意;
D、 蓝色火焰着色剂中Cu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
(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根据甲醇的化学式判断。
【解答】A.在化学式 ZnGa2O4 中,Zn的化合价为+2,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2x+(-2)×4=0,解得:x=+3,故A正确不合题意;
镓酸锌为催化剂,反应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物中为氧化物,生成物中为氧化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化学式 CH3OH 可知,甲醇由分子构成,而甲醇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图示中各物质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解答】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
C、 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据合金中金属元素为单质分析;
C、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分析;
D、根据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分析。
【解答】A、甲烷、酒精、脂肪都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属于碱类,不符合题意;
D、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属于导体分析。
【解答】A、银为单质,且为导体,符合题意;
B、食盐为氯化钠俗称,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塑料为化合物,且为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橡胶为化合物,为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分析。
【解答】A、 FeTi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钛合金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②中镁元素化合价由0价上升到+2价,符合题意;
D、 TiCl4在上述反应中做生成物和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
(3)比较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的大小即可;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O+H2O H2+CO2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碳原子只有1个,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它们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1)③④⑧⑨⑩;⑤⑥;①②⑦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①铁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②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③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④矿泉水是由水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⑤四氧化三铁是由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⑥冰水混合物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⑦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⑧医用酒精是由水和酒精组成的混合物;
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⑩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③④⑧⑩⑨;(2)⑤⑥;(3)①②⑦。
12.【答案】A;B、D;A、B、D;C、E、F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氧气和液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氧化铜是由铜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是混合物;冰和水是水的不同状态,只含有一种物质,也是化合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所以第1空、A。第2空、B、D。第3空、A、B、D。第4空、C、E、F。
13.【答案】BCE;D;1: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A中为氧气的两种状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为单质,B中为氧气和臭氧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C中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D中为水的两种状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且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为化合物,E为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氧原子个数相等可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1:2,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原子个数比)为1:2。
故答案为:BCE;D;1:2。
14.【答案】(1)盐;900
(2)NaC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盐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1) ①次氯酸钠属于盐。 ②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5%的溶液质量为1000g×0.5%÷5%=100g,需加水1000g-100g=900g。
(2)反应前原子个数和种类为钠2、氯2、氧6,反应后为: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钠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aCl 。
故答案为:(1)盐;900;(2) NaCl 。
15.【答案】(1)由蓝色变为白色;强
(2)2
(3)纯净物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胆矾为蓝色,硫酸铜为白色分析;
(2)根据元素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3)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解答】(1) 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固体由蓝色变成白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由明矾化学式可知,明矾的组成元素中,钾、铝两种为金属元素;
(3)FeSO4 7H2O只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1)由蓝色变成白色;强;(2)2;(3)纯净物。
16.【答案】(1)混合物
(2)①
(3)B;E;C
【知识点】水的净化;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3)根据所学物质分离的方法即可。
【解答】(1)蓝墨水是由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蓝墨水是混合物;
(2)实验前蓝墨水在一个位置,实验后变成两个位置(蓝色位置和紫色位置),说明蓝色物质和紫色物质在酒精中运动速度不同。而滤纸和粉笔相似,上面有小孔,水可以从下向上运动,故选①。
(3)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可以用过滤,故选B;
②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用蒸馏,故选E;
③夏天晒盐可以用蒸发溶剂,故选C。
17.【答案】(1)②③①④
(2)玻璃棒
(3)混合物
(4)4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
(3)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4)精盐的产率偏低,即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产率偏高,即精盐的质量偏大,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为;
②加水溶解;
③对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泥沙等;
①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
④计算产率。
那么合理步骤为:②③①④。
(2)在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因此使用次数最多的是玻璃棒。
(3)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这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但是对精盐的质量没有影响,故1不合题意;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根据“左盘=右盘+游码”可知,这会导致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大,即产率偏大,故2不合题意;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也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即产率偏大,故3不合题意;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即产率偏小,故4符合题意。
故选4。
18.【答案】(1)物理
(2)低
(3)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液体空气升温的过程中,气体的沸点越低,它汽化的越早;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分析;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就是同种物质;分子不同,就是不同种物质。
【解答】(1)工业制氧气,首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图片可知,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先蒸发,即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3)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则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不但有氧气,还有稀有气体等,因此为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19.【答案】(1)丙
(2)7:16
(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单质是指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元素以上构成的纯净物成为化合物;
【解答】(1)单质是指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的是丙;
(2) 甲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4:4×16=7:16;
(3)N%=2N/(2N+4H)=28/32;
mN=6.4g×=5.6g
故答案为:(1)丙(2) 7:16 (3)N%=2N/(2N+4H)=28/32;
mN=6.4g×=5.6g
20.【答案】(1)3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C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C6H8O6可知,维生素由C、H、O共3种元素组成;
(2)根据甲图可知,维生素C泡腾片由维生素、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物质组成,应该为混合物。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CO2)气体。
1 / 1“高效课堂”2.4 物质的分类(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推理和归纳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氧气本身不能燃烧;
B.碳酸钠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成弱碱性;
C.酸溶液的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D.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解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A错误;呈碱性的溶液还可能是盐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错误;酸溶液的pH都小于7,C正确;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就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
2.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固态氢置于488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还具有超导性。用它输电,其输电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金属氢属于无机化合物
B.形成金属氢的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改变
C.金属氢和氢气互为同位素
D.用金属氢输电可减少导线发热造成的能量损失
【答案】D
【知识点】半导体和超导体;同位素;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为同位素;
(4)根据Q=I2Rt分析判断。
【解答】A.金属氢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形成金属氢的过程元素种类保持不变,即原子核没有改变,故B错误;
C.金属氢和氢气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
D.金属氢具有超导性,根据Q=I2Rt可知,产生的热量极小,可以减小导线发热产生的电能损失,故D正确。
故选D。
3.(2023八下·永嘉期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推理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C、根据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分析;
D、根据酸碱盐溶液能导电分析。
【解答】A.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 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不符合题意;
D.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或酸碱盐溶液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3·定海模拟)烟花之所以呈现绚丽的颜色,是因为添加了火焰着色剂。下表列举了4种颜色的常用火焰着色剂(Sr表示元素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火焰着色剂
红 SrCO3、Sr (NO3)2、SrC2O4
黄 Na2CO4
绿 Ba(NO3)2、BaCO3、BaSO4
蓝 CuO、CuCO3,Cu(铜粉)
A.红色火焰着色剂能呈现红色火焰是由于含C元素
B.黄色火焰着色剂中碳元素化合价为-3价
C.绿色火焰着色剂中BaCO3能溶于盐酸
D.蓝色火焰着色剂中CuCO3属于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红色火焰着色剂中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分析;
D、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解答】A、红色火焰着色剂能呈现红色火焰是由于含 Sr 元素 ,不符合题意;
B、黄色火焰着色剂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化合价为+6价 ,不符合题意;
C、绿色火焰着色剂中BaCO3能溶于盐酸 ,符合题意;
D、 蓝色火焰着色剂中Cu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八下·浙江期末)镓酸锌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它的化学式为ZnGa2O4(或ZnO-Ga2O3)。镓酸锌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的激发下能发出很纯的蓝光。镓酸锌也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其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镓酸锌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
B.上述反应中镓酸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一种氧化物
D.甲醇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
(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根据甲醇的化学式判断。
【解答】A.在化学式 ZnGa2O4 中,Zn的化合价为+2,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2x+(-2)×4=0,解得:x=+3,故A正确不合题意;
镓酸锌为催化剂,反应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反应物中为氧化物,生成物中为氧化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化学式 CH3OH 可知,甲醇由分子构成,而甲醇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宁波模拟)“宏观-微观一符号一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微观构成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从最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从宏观物质看:反应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图示中各物质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解答】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
C、 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2九上·长兴月考)分类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 甲 X Y Z
A 有机物 甲烷 酒精 脂肪
B 合金 铝合金 钢 氧化铁
C 难溶性盐 硫酸钡 氯化银 氢氧化铁
D 常见的碱 烧碱 纯碱 熟石灰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据合金中金属元素为单质分析;
C、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分析;
D、根据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分析。
【解答】A、甲烷、酒精、脂肪都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属于碱类,不符合题意;
D、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2九上·海曙期中)下列四种物质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银 B.食盐 C.塑料 D.橡胶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属于导体分析。
【解答】A、银为单质,且为导体,符合题意;
B、食盐为氯化钠俗称,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塑料为化合物,且为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橡胶为化合物,为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2九上·慈溪期中)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 “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21次万米深潜。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是:
①
②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在反应②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TiCl4在上述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分析。
【解答】A、 FeTi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钛合金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②中镁元素化合价由0价上升到+2价,符合题意;
D、 TiCl4在上述反应中做生成物和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
(3)比较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的大小即可;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O+H2O H2+CO2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碳原子只有1个,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它们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杭州开学考)以下物质:①铁水,②氢气,③澄清石灰水,④矿泉水,⑤四氧化三铁,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医用酒精,⑨食盐,⑩双氧水。(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2)属于化合物的有 ;(3)属于单质的有 。
【答案】(1)③④⑧⑨⑩;⑤⑥;①②⑦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①铁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②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③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④矿泉水是由水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⑤四氧化三铁是由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⑥冰水混合物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⑦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⑧医用酒精是由水和酒精组成的混合物;
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⑩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③④⑧⑩⑨;(2)⑤⑥;(3)①②⑦。
12.(2023八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答案】A;B、D;A、B、D;C、E、F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氧气和液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氧化铜是由铜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是混合物;冰和水是水的不同状态,只含有一种物质,也是化合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所以第1空、A。第2空、B、D。第3空、A、B、D。第4空、C、E、F。
13.(2023八下·下城期中)如图所示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BCE;D;1: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A中为氧气的两种状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为单质,B中为氧气和臭氧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C中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D中为水的两种状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且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为化合物,E为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氧原子个数相等可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1:2,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原子个数比)为1:2。
故答案为:BCE;D;1:2。
14.(2023·宁波模拟)化学与生活:
(1)“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属于 (填“氧化物”或“盐”)。
②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加水 g。
(2)为救治病人,需要提供氧气。氧烛(化学制氧器)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应2NaClO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盐;900
(2)NaC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盐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1) ①次氯酸钠属于盐。 ②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5%的溶液质量为1000g×0.5%÷5%=100g,需加水1000g-100g=900g。
(2)反应前原子个数和种类为钠2、氯2、氧6,反应后为: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钠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aCl 。
故答案为:(1)盐;900;(2) NaCl 。
15.(2023九下·杭州月考)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
(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固体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成“弱”)。
(2)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其中含有 种金属元素。
(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 7H2O。FeSO4 7H2O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由蓝色变为白色;强
(2)2
(3)纯净物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胆矾为蓝色,硫酸铜为白色分析;
(2)根据元素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3)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解答】(1) 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固体由蓝色变成白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由明矾化学式可知,明矾的组成元素中,钾、铝两种为金属元素;
(3)FeSO4 7H2O只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1)由蓝色变成白色;强;(2)2;(3)纯净物。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阳同学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虽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度相同
(3)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的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序号)。
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 ;②用自来水制纯水 ;③夏天晒盐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
【答案】(1)混合物
(2)①
(3)B;E;C
【知识点】水的净化;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3)根据所学物质分离的方法即可。
【解答】(1)蓝墨水是由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蓝墨水是混合物;
(2)实验前蓝墨水在一个位置,实验后变成两个位置(蓝色位置和紫色位置),说明蓝色物质和紫色物质在酒精中运动速度不同。而滤纸和粉笔相似,上面有小孔,水可以从下向上运动,故选①。
(3)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可以用过滤,故选B;
②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用蒸馏,故选E;
③夏天晒盐可以用蒸发溶剂,故选C。
17.(2021八上·长兴期中)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除烧杯外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 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 组。
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答案】(1)②③①④
(2)玻璃棒
(3)混合物
(4)4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
(3)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4)精盐的产率偏低,即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产率偏高,即精盐的质量偏大,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为;
②加水溶解;
③对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泥沙等;
①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
④计算产率。
那么合理步骤为:②③①④。
(2)在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因此使用次数最多的是玻璃棒。
(3)第1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这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但是对精盐的质量没有影响,故1不合题意;
第2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根据“左盘=右盘+游码”可知,这会导致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大,即产率偏大,故2不合题意;
第3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也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即产率偏大,故3不合题意;
第4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即产率偏小,故4符合题意。
故选4。
18.(2021八下·杭州月考)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请据图回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 。
【答案】(1)物理
(2)低
(3)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液体空气升温的过程中,气体的沸点越低,它汽化的越早;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分析;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相同,就是同种物质;分子不同,就是不同种物质。
【解答】(1)工业制氧气,首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图片可知,液态空气升温时,氮气先蒸发,即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3)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则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不但有氧气,还有稀有气体等,因此为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四、解答题
19.(2023九下·庆元模拟)2023年1月9日6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如图为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
(2)甲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乙物质是一种新型的火箭推进剂,6.4克乙物质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答案】(1)丙
(2)7:16
(3)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单质是指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元素以上构成的纯净物成为化合物;
【解答】(1)单质是指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的是丙;
(2) 甲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4:4×16=7:16;
(3)N%=2N/(2N+4H)=28/32;
mN=6.4g×=5.6g
故答案为:(1)丙(2) 7:16 (3)N%=2N/(2N+4H)=28/32;
mN=6.4g×=5.6g
20.(2022·宁波)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答案】(1)3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C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C6H8O6可知,维生素由C、H、O共3种元素组成;
(2)根据甲图可知,维生素C泡腾片由维生素、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物质组成,应该为混合物。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CO2)气体。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