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望海潮扬州慢同步练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B.有三秋桂子三秋:三年
C.杜郎俊赏俊赏:快意游赏 D.清角吹寒吹寒:在寒风中吹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归去凤池夸 B.钱塘自古繁华 C.参差十万人家 D.烟柳画桥
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
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朝,形成于隋唐而极盛于宋代,故又称宋词。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诗余。
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九字以下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
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陈亮等。
下列对《望海潮》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柳永于词的贡献,,。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字以上的长调。,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创造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基本上不用比兴,。
①硬是靠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②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
③是里程碑式的
④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⑤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中解放出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柳永在《望海潮》中仅用“,”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
(2) 《望海潮》中,柳永用了“,”八个字展现出杭州的繁华富庶。
(3) 姜夔《扬州慢》中“,”用“扬州芍药甲天下”反衬“寂寞开无主”的荒凉,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两小题。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慈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后指妇女春日嬉游。②画桡:有画饰的船桨。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作者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听杜宇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恻动人,用意层层深人,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下笔有力。
(2)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三小题。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①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枝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词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②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③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后来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最终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国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④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 50 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⑤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文中罗汉松“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既说明了罗汉松的特点,又暗示了柳永的仕途坎坷。
B.第④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说明柳永尽管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仍然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
C.作者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是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D.文章详细交代了歌妓们安葬柳永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具体说明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
(2) 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3) 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答案】B
【解析】三秋:指农历九月。
2. 【答案】D
【解析】画桥:古义,雕饰华丽的桥梁;今义,画桥梁。
3. 【答案】C
【解析】应是:由远及近,由城外到城内。
4. 【答案】D
【解析】秦观和周邦彦以婉约见长。
5. 【答案】D
【解析】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市民的穷奢极侈。
6. 【答案】④;③;⑤;②;①
【解析】首先要关注句号,分析每句话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第一句是“贡献”,第三句是“市民”,最后一句是“比兴”;最后对照分析要填入的句子,得出答案。
7. 【答案】
(1)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3)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8. 【答案】
(1) C
(2) 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情。③思念故乡。“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体现了作者深切思念故乡。④离别之苦。“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又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离别的痛苦之情。
【解析】
(1) “已到达目的地”错误,此两句表明仍在羁旅途中。
9. 【答案】
(1) C
(2) ①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②对文学创作的爱好。③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④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
(3) ①说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②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③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
【解析】
(1) A.“文中罗汉松‘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既说明了罗汉松的特点,又暗示了柳永的仕途坎坷”错误,选项对句子的作用分析不够全面,从文中来看,“很难长大”是暗示了柳永仕途坎坷,而“很难衰亡”则暗示了其文学作品流传千古,选项仅仅分析了“很难长大”的意义,而忽略了“很难衰亡”的意义,故错误。B.“说明柳永尽管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仍然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错误,选项对引用词句的作用的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第④段在引用柳永的词句之后说“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由此可知,作者引用词句是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说明他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故错误。D.“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 3 段交代歌姬们安葬柳永的过程,没有心理描写,故错误;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