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10月考试题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53秒,搭载神舟13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6时56分,神州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空间站24小时内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是因为( )
A.空间站飞行速度较快 B.受太阳方位的影响
C.空间站自转速度较慢 D.受日地距离的影响
2.酒泉能够成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B.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
C.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设备运输
D.海拔高,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初始速度快
下表为哈尔滨(127°E)与我国a城市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①日 ②日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哈尔滨 5:21:51 17:30:42 5:23:06 17:28:45
a城市 6:53:15 19:00:53 6:54:02 18:59:24
3.与①②两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未来3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 )
A.逐渐变慢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先快后慢
地球绕轴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公转轨道是个偏心率很大的椭圆
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
6.从五一劳动节到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 )
A.持续变快 B.逐渐变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
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完成下列各题。
7.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将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将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8.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为
A.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B.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C.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趋于昼夜等长
9.当地球公转到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中的最大值
B.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慢
C.此时为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读“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日)”,回答问题。
10.导致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差异 B.纬度不同
C.土壤成分 D.降水多少
1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之上,地壳极不稳定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
C.日本群岛属于火山岛,火山频繁爆发,诱发频繁地震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下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
A.⑤地的冬季降水量比②地多 B.⑤、②两地终年都吹西南风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13.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气温比④地高 B.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①地可能吹偏北风
C.③地处冷锋锋区附近,未来锋面会向东南前进 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14.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乙比岩石甲更易受河水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马里亚的海沟(11°21'N,142°12'E)是太平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大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隆起的部分在海洋上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下图为马里亚姑海沟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的大陆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16.马里亚纳海沟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未来变化趋势分别是( )
A.生长边界—变浅 B.生长边界—加深
C.消亡边界—变浅 D.消亡边界—加深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三个小题,共52分)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住宅建设用地供应紧张,有些开发商违规施工,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影响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使基于“阳光权”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
材料二天津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1)材料一中影响建筑物采光和日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决定天津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18.(18分)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为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 (东或西)侧。
(3)图中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段,E点的地方时为 时,C点的地方时为 时。
(4)B点的夜长为 小时,G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19.(17分)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地貌名称为 ;丁处的地质构造是 ;丙处的地质构造为 。
(2)从地形上看,丁处为 ,成因是丁处 。
(3)若在此地修建隧道,应在 处。原因是 。
(4)在丙处有一河流流经,欲在此处建一水库大坝是否可行? ,原因是 。
(5)如果寻找油气,要在 处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 处找。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1.空间站飞行速度较快,24小时内围绕地球公转多周,多次经过昼、夜半球。故A正确;空间站围绕地球旋转,与太阳方位关系不大,故B排除;空间站不自转,故C排除;空间站距离太阳距离比较远,日地距离对其影响可以忽略,故D排除;故选择A。
2.酒泉成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为酒泉深处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便于观测,故B正确;酒泉相对于其他几个基地,纬度较高,故A排除;该地区位于内陆内部,故海陆交通不便,故C排除;酒泉位于河西走廊,因此海拔不高,故排除D。故选择B。
3.C 4.C
【解析】3.计算可得,①哈尔滨的昼长为12时8分51秒;②日哈尔滨昼长为12时5分39秒。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应在两分日前后,BD错误;白昼时间不断缩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春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秋分日前后太阳点南移,A错误,C正确。故选C。
4.未来三个月,约为9月到12月,地球不断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
5.B 6.C
【解析】5.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运动,A正确;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B错误;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C正确;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365日6时9分10秒,D正确。B项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
6.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从五一劳动节(5月1日)到国庆节(10月1日)期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B 8.A 9.C
【解析】7.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逆时针)在甲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故B对A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34′,故C错误;黄赤交角在一定时间内为定值,大小为23°26′,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8.由上题可知地球由甲运动到乙对应节气(北半球)为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为最长,故A对,C错;南半球白昼变长,夜变短,冬至日白昼最长,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A。
9.地球公转到乙地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故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近日点附近,日期为1月初,故B错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季节为南半球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利于科考,故C正确;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该日后向北移动,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0.B 11.D
【分析】10.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值线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反映了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主要是受纬度高低的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结合其板块位置、地壳运动分析。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故多火山、地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A 13.C 14.C
【解析】12.读左图可知,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段大致是自南向北流;读右图可知,西岸较陡,是侵蚀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河流左岸为侵蚀岸,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则图中②地和⑤地均位于30°~40°S之间的大陆西岸,均在冬季受西风(南半球西风一般为西北风)影响,冬季时⑤地因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因此⑤地降水多②地多,A正确、B错误;⑤地受西风影响更长,因此雨季更长,使得⑤地河流汛期比②地更长,C错误;⑤地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小,D错误。故选A。
13.根据左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以判断,①地和④地之间有较强的低压槽存在,且向西延伸,应形成冷锋,并向西推移,①地位于暖气团一侧,④地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①地气温比④地高,A叙述正确,不合题意;①地处于南半球低压中心西侧,目前吹偏南风,但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有可能东侧的气旋西移或南移,①地位于低气压中心的东侧或北侧,则①地可能吹为偏北风,B正确,不合题意;图中显示,③地位于向西延伸的低压槽上,当地有可能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图中区域位于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旋转,因此③地附近的冷锋应向西北方向移动,C错误,符合题意;④地处于低压槽控制范围,正值降水天气,④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风向左偏,形成东南风(偏南风),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14.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岩石乙和岩石甲都被河流侵蚀,河流西岸岩石甲向外突出,乙向内凹陷,说明甲的硬度比乙高,岩石乙更易受侵蚀,A不合题意;岩浆侵入已形成岩层,岩浆岩较新;图中岩浆侵入乙岩石,因此判断岩浆侵入在岩石乙形成之后,B不合题意;河流沉积物位于丙岩石上方,故河流形成较晚,C符合题意。岩石戊被侵入岩石丁切断,故岩石戊的形成比岩石丁早,D不合题意。故选C。
15.B 16.D
【分析】15.根据马里亚纳海沟的经纬度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海沟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图中大陆板块应为亚欧板块,B正确,ACD错,故选B。
16.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图中板块相互碰撞,为消亡边界),由于大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随着这种俯冲运动的持续进行,其深度不断加深,故选D。
17.(1)正午太阳高度。
(2)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春、秋分日,③表示冬至日。其中,③决定天津楼间距的大小。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详解】(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决定了建筑物的采光和日照,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建筑物采光好,日照强,反之就弱。
(2)天津位于北温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是夏至日,最小时是冬至日,故图中①代表夏至日,②代表二分日,③代表冬至日,决定天津楼间距大小的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的太阳高度,③这一天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8. 冬至 西经90°、南纬23°26′ A、D、E 东侧 AB 12 18 0 3 D
【分析】本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和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1)根据图中45°E可知,附近的90°经线为90°E,因为东经度向东增大,说明90°E在45°E的东侧,推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此图为南极俯视图。图中显示,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所以此图所示节气为冬至。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据图可知,此时90°W为12点,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90°W,23°26′S)。
(2)线速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三点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A、D、E,所以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也为A、D、E。DG均位于南半球,当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即向南发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所以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东侧。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弧AB由黑夜进入白天,所以弧AB为晨线,弧BC则为昏线。E点所在经线,即90°W,此时为12点,所以E点的地方时也是12点。BC为昏线,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因为赤道上18点日落,所以C点的地方时一定是18时。
(4)B点位于南极圈,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所以B点的夜长为0小时,G点所在纬线被经线分成8份,每份3小时,可知G点的夜长为6小时,所以G点的日出时间是3时。
(5)E点的经度为90°W,且此时为12点,据此计算90°E为24点,再往东就是属于新一天的范围,所以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从国界日期变更线180°向东,经过西经,一直到东经90°,所以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大于1/2,因此正确答案为D。
19. 背斜 山谷 向斜 断层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 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 不可行 丙处为断层,地基不稳定,容易渗水 甲、乙(背斜) 丁(向斜)
【详解】(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的乙岩层向上弯曲,所以是背斜.图中的丁岩层向下弯曲,所以是向斜.丙处岩层出现了错位,地质构造为断层。
(2)根据海拔分析丁形成了山地地形,丁为背斜,向斜槽部受挤压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乙处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
(4)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分析乙是背斜构造,丙处岩层错位,是断层构造;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
(5)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分析乙是背斜构造,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所以在甲乙中找石油.向斜为储水结构,丁为向斜,可找寻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