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五石之瓠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18: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五石之瓠
《庄子·逍遥游》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庄子,名周,原楚国公族,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后因战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其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被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全书共55篇,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五石之瓠
盛水浆
瓠落
呺然
掊之
不龟手
洴澼絖
鬻技

huò
xiāo
pǒu

píng pì kuàng
jūn
chéng
正音
朗读课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贻:赠送。
树:种植。
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
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
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不龟手之药: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同皲,皮肤冻裂。
鬻:卖
洴澼絖:漂洗丝絮。洴澼,漂洗。絖,同“纩”,丝绵絮。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说:同“悦”,取悦。
将:带兵。
裂:划割。
省略句
大败:打败。
判断句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
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虑:用绳结缀。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状语后置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
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和庄子各自是从哪个角度评价大瓠的?又是怎样看待的?
惠子: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实用主义
庄子: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审美主义
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故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1)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2)借助宋国之人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理解罢了,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3)讥讽惠子做法本质与宋人做法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庄子和惠子的形象是怎样的?
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拘泥于物品和利益;
惠子: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1)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庄子讲述了一个“不龟手药”的故事,生动地阐明了事物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所用之异”的道理。
(2)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庄子笔下的大瓠能装得下五石的东西体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客”凭着不龟手药,大败敌手,获封土地,极富夸张色彩,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论点鲜明,论述思路清晰。文章开头先写惠子的问题,庄子指出“夫子固拙于用大”。接着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得出“所用之异”的结论,然后再回到惠子的大瓠上,说,“何不虑以为大梯而浮乎江湖”,指出了正确做法,同时指出惠子思想的局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论述首尾照应,深刻透彻。
写作特点
文本特色
①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运用对话展示故事。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内核。
③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