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2 18: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说明: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内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CaO
B.“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中的“炒”为氧化除碳过程
C“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即硫化汞)”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一千片…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说明了金有良好的延展性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所列物质与所属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电解质:氧化钠、干冰、硫酸、烧碱
B.混合物:食盐水、纯净矿泉水、盐酸
C.非电解质:乙醇、甲烷、液氯、三氧化硫
D.碱性氧化物:、MgO、CaO、
3.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分子构成,直径约6到9纳米。“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D.用激光笔照射该物质,光线通过时出现明亮的光路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达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aO
B HCl
C HCl
D Cu C110
A.A B.B C.C D.D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6.在酸性条件下,下列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7.关于物质转化规律“单质(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酸或碱→盐”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单质为碳,氧化物可以为CO
B.单质Cu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
C.若钠元素可实现转化,则碱为
D.符合该转化规律
8.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质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
A 硫酸、碳酸都含有氧元素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B 通入溶液无明显现象 通入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C 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合物都是酸
D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生石灰做干燥剂涉及化学变化
⑨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⑥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①③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10.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在空气中变质的最终产物为NaOH
C.等物质的量的、分别加入等量足量的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CO和混合气a g,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小于a g
11.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
则物质B为()
A.Fe B,NaOH(溶液) C.HCl(稀) D.(溶液)
12.下列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装置①可验证N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B.利用图②所示装置可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
C.利用装置③可观察钠盐中是否混有钾元素的焰色试验现象
D.利用装置④比较和的恐稳定性达不到目的
13.反应物之间的用量不同,往往导致离子反应的书写也不相同,下列离子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反应的是()
A.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C.溶液中逐滴滴加父量盐酸:
D.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14.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程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②中被还原
C.氧化性: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2∶5
15.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B.反应Ⅱ的氧化剂是
C.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催化氧化反应后,该溶液的酸性增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16.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铁②蔗糖固体③盐酸②熔融CaO⑤溶液⑥⑦熔融NaOH⑧氢氧化铁胶体⑨无水酒精⑩固体
(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
(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Ⅰ所示的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是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A溶液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Ⅱ所示:
滴加溶液A至图Ⅱ中曲线最低点时,灯泡熄灭,则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标号)。
A.HCl B. C. D.
17.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和,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由于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完成该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b.酸式盐c.碱d.非电解质e.电解质f.钠盐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开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______。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转化为氮气,所用物质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______(填“强”或“弱”)。
(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和NaCl的是______(填序号)
A分别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酸化的溶液
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 D.用筷子分别蘸取固体品尝味道
(5)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车转化为而中毒,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填序号)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相同。
A.
B.
C.
(6)可以与反应制备纳米颗粒。若与的系数之比为1∶2,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中的某种,阴离子分别是、、,中的某一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B:______。D:______
(2)对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D→:__________________
②B+D→:__________________
③C+HCl→气体:__________________
19.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饱和食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和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副产物可用作氮肥
B溶液B中的主要离于是、、、
C.制碱流程中可回收并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D.饱和食盐水中应该先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再通入氨气至饱和
(3)某种市售食用碱是纯碱与小苏打的混合物,可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装置测定此种食用碱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样品(仅由纯碱与小苏打组成)29.6g,装入装置B中;
ⅱ.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先通一段时间空气后,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顶盖,滴入稀硫酸,至不再有气体生成;
ⅲ.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弹簧夹,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X为______溶液。
②实验开始前,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需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④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⑤测得干燥管Ⅰ实验前质量为120.0g,实验后称得的质量为133.2g,则食用碱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将A中试剂X用蒸馏水替代,测量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参考答案
1-5:ABBCB 6-10:BDBAC 11-15:CCBBC
16.(1)④⑦⑩,②⑥⑨
(2)
(3)
(4)
(5)(胶体)
(6)B
17.(1)2,2,,2,1,2
(2)e
(3)反应生成NO大气污染物,还原性,强
(4)CD
(5)C
(6)2,1,3,6,1,1,6
18.(1),,,
(2)①


19.(1)
(2)AB
(3)①NaOH
②除去装置内的
③将装置内生成的驱赶到干燥管Ⅰ中吸收
④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进入干燥管Ⅰ
⑤71.6%,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