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18: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 0.02s 拍一次照,用字母 A、B、C、D、E 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 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2.(2022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光电门是物理实验中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常用设备,如图甲所示,S是光源,K是光接收器,当有不透明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物体会遮住光源,接收器K接收不到光信号,计时器便开始计时,当物体通过后,接收器K重新接收光信号,计时结束,即可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光电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小车上安装有遮光板,A、B是安装在斜面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电门。
(1)若小车上的遮光板宽度为d,小车通过光电门时,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
(2)若已知遮光板宽度d=1cm。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两光电门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A=0.1s,tB=0.05s,则小车通过A、B两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A= m/s,vB= m/s;
(3)由实验可知:小车沿斜面向下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3.(2022秋·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末)小红同学周末去爬中坡山,用0.8m/s的平均速度爬上山顶,又用1.2m/s的平均速度下到山脚,完成整个爬山过程;则他在整个爬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实验题
4.(2022春·湖南长沙·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与哪些因素有感,他们猜想v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进行实验。按图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g) v(cm/s)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25° A 200 307
6 30° A 200 358
7 35° A 200 v7
8 40° A 200 438
9 45° A 200 470
(1)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 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
(3)在实验序号7中:v7 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需要测量数据,应该用 测路程,用秒表测时间;
(3)如果测得AB段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6.(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vAC(填“>”、“<”或“=”);
(5)下列成语描述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7.(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图中秒表每格为0.5s。在该次实验中,纸片通过全程s2的平均速度v2= m/s;纸片通过下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纸片下落时做的是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8.(2022秋·湖南常德·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目的是 ,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vAC(选填“>”、“<”或“=”)。
9.(2022秋·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通过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s,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s,则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0.(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其好处是 ;
(3)如上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了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选填字母)。
11.(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cm,= s,= m/s(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m/s;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13.(2022秋·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让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B为斜面的中点。实验数据如表,则小球经BC段的时间tBC= s,平均速度vBC= m/s;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sAB=0.6 tAB=1.5 vAB=0.4
sAC=1.2 tAC=2.0 vAC=0.6
sBC=0.6 tBC=___ vBC= _
(2)选择坡度较小的斜面,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1s时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四、计算题
14.(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在某次跑步锻炼中,从A地跑到B地时,在前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5m/s;从B地返回A地的平均速度为6m/s,求:
(1)该同学从A地跑到B地的平均速度;
(2)该同学在往返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五、综合题
15.(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全球导航系统的国家。
(1)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 的(填“运动” 或“静止”);
(2)现在人们出行,往往会利用导航系统提前获知路况消息。周末,张华爸爸开车带着张华去看望爷爷奶奶。路上,张华听到车载导航系统播报前方路况信息时,突然想测一测汽车的行驶速度。张华在听到系统提示前方 200m 道路变窄时开始计时,并在系统每隔 50m 提示时再次纪录时间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离变窄处距离 200m 150m 100m 50m 0m
时间 0 2.8s 6.1s 10.9s 16.0s
(a)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在这 200m 的路程中是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b)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张华家汽车通过这 200m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甲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加速运动,乙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但是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根据可得,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
故C正确;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所用时间相等,由图可知,甲通过的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2. 0.1 0.2 加速
【详解】(1)[1]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等于遮光板的宽度除以小车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即
(2)[2][3]由题意可知
d=1cm=0.01m
则小车通过A两位置的速度
小车通过A两位置的速度
(3)[4]小车沿斜面下滑,根据(2)可知,vB>vA,所以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
3.0.96
【分析】假设上山的路程是s,则下山的路程也为s,利用速度公式表示出上山和下山的时间;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整个爬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详解】假设上山的路程是s,则下山的路程也为s,由可知,上山的时间
下山的时间
整个爬山过程的总路程s总=2s,总时间
整个爬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 物体质量 斜面倾角θ越大,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大于
【详解】(1)[1]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其特点为斜面倾角相同,材料相同,物体质量不同,但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也是同样的特点,所以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与物体质量无关。
(2)[2]1、5、6、8与9的数据的共同特点为:物体质量相同,斜面材料相同,斜面倾角不同,物体速度不同,而且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3)[3]比较1、5、6、8与9的速度值发现,斜面倾角增加相同的度数时,速度的增加量不是定值,而是越来越小
根据这个规律可知


5. v= 刻度尺 25 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详解】(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
(2)[2]计算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
(3)[3]小车运动距离
所用时间为tAB=1.6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4)[4][5]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6. 40 25 小 同一位置 > A
【详解】(1)[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AB段的距离
[2]测得AB段的时间tAB=1.6s,AB段的平均速度
(2)[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实验中发现,小车运动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
(5)[6]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运动快慢的。
A.一日千里指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路程是一千里,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故A符合题意;
BCD.大步流星、风驰电掣、迅雷不及掩耳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但都没有同时包含时间、路程等信息,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1.5 2.5 加速
【详解】[1]纸片通过全程s2秒表走了3个格,所用时间为
纸片通过全程s2的平均速度为
[2]纸片通过下段路程秒表走了1个格,所用时间为
纸片通过下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3]纸片通过上段路程秒表走了2个格,所用时间为
纸片通过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
所以该纸片下落时做的是加速运动。
8. 40.0 25 小 减小误差 同一 >
【详解】(1)[1]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点对应的刻度为80.0cm,B点对应的为40.0cm,所以AB段的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2]AB段的平均速度
(2)[3]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的时间偏长,据 知,测得的平均速度vAB偏小。
(3)[4]在实验中,应多次测量,通过求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
[5]在实验中,应保证小车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静止下滑。
(4)[6]小车在斜面上所做的是加速运动,其速度越来越大,B点处于AC的中点,小车通过AB所用的时间比BC的大,那么通过AC所用的时间比通过BC所用的时间的2倍大,据 知,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比AC段的大,即
vBC>vAC
9. 小 0.1 0.12 变速
【详解】(1)[1]实验时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利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利用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测量时间方便,减小时间测量产生的误差,斜面坡度应较小一些。
(3)[3][4]由题知,小车在前半段用时t1=3s,全程运动所用的时间t=5s,则小车在后半段用时t2=2s,全程的路程s=60cm=0.6m,前半段运动的路程s1=0.3m,所以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5]前、后两断路程路程相同的,但小车所用时间不同,故速度不同,故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10. 见解析 45.0 0.5 大于 C
【详解】(1)[1]刻度尺测长度,秒表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解物体的运动速度,则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2]金属片的好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同时听到撞击时的声音,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3][4]分度值为1cm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B的路程为45.0cm。平均速度为
(4)[5]小车是加速运动的,所以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6]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坡度)表示速度,如果斜率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越来越大表示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越来越小表示减速直线运动,与t轴平行表示静止,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小 5.00 1 0.033 大 小于
【详解】(1)[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用公式进行计算。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3][4][5]由图可知,AB段路程为
AB段时间为
BC段路程为
BC段时间为
所以AC段的速度为
(4)[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知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7] CB段的速度为
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小于。
12. 刻度尺 秒表 小 5 1 0.0333 大
【详解】(1)[1] [2]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测量平均速度时,需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记录时间。
(2)[3]该实验利用的速度公式是v=。
(3)[4] 要想方便计时应该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坡度应该变小。
(4)[5][6][7]由图中知
sAB=5cm,tBC=1s,sAC=10cm,tAC=3s
VAC=≈3.33cm/s=0.0333m/s
(5)[8]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时间偏小时,则速度偏大。
13. 0.5 1.2 时间 小于
【详解】(1)[1]由表格数据知,小球经BC段的时间
tBC=tAC-tAB=2.0s-1.5s=0.5s
[2]此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2)[3]在实验中,应选择坡度较小的斜面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因为这样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
[4]同表格数据知,BC段的速度大于AB段的速度,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且过B点的时间为1.5s,即过B点是在1s以后,那么小车运动1s时的速度小于小球运动到B点的速度。
14.(1)4m/s;(2)4.8m/s
【详解】解:(1)设从A地跑到B地时,前一半时间为t,由可得,前半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后半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则该同学从A地跑到B地的平均速度为
(2)该同学从B地返回A地所用的时间为
则该同学在往返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该同学从A地跑到B地的平均速度为4m/s;
(2)该同学在往返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8m/s。
15. 静止 变速 45km/h
【详解】(1)[1]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2)[2]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通过第1个50m用时
t1=2.8s
汽车通过第2个50m用时
t2=6.1s -2.8s=3.3s
汽车通过第3个50m用时
t3=10.9s -6.1s=4.8s
汽车通过第4个50m用时
t4=16.0s -10.9s=5.1s
汽车通过每50m所用的时间不等,故车在这 200m 的路程中是做变速运动。
[3]汽车通过这 200m 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