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18: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湖南长沙·八年级统考期末)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2.(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做法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休息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摩托车要安装消声器
3.(2022秋·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电视节目中的“模仿秀”表演者主要是模仿别人的音色
D.歌唱家在寂静的夜晚进行发声练习不属于噪声
4.(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m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
B.发声时,手按在蓝牙音箱上,会感觉到振动
C.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D.音箱发出的乐音不可能会成为噪声
5.(2022秋·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用来反恐维稳、海上维权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
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能是噪声,也可能是乐音
C.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
6.(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图中声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低
②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③丙图中,向瓶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音色发生改变
④丁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7.(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
C.利用声音的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所用的乐器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8.(2022秋·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末)分贝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A.温度 B.速度 C.密度 D.响度
9.(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缓解“热岛效应”
10.(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高速公路边建造隔音墙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11.(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2.(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3.(2022秋·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末)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控制噪声,刻不容缓。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14.(2022秋·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15.(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声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
B.把耳朵附在铁轨上,也能听到火车的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声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阻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慢慢插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6.(2022秋·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17.(2022秋·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中减弱噪音
D.B超检查身体是电磁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8.(2022秋·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禁止大声喧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9.(2022秋·湖南郴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行人戴上耳罩,是从“声源处减弱”控制噪声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二、多选题
20.(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各图所展示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
B.乙图:摩托车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丙图:两声音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D.丁图:用木棍从左向右敲击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21.(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D.图丁中,“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22.(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无效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三、填空题
23.(2022秋·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24.(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静”字,目的是提醒大家说话要注意控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是在 控制噪声。
25.(2022秋·湖南湘西·八年级统考期末)有一款智能音箱,它内置了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按照主人的指令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机互动、音量调节等功能。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或“响度”)不同,早上醒来后语音关闭音箱的闹钟是在 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
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休息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也是声音,因此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电视节目中的“模仿秀”表演者主要是模仿别人的音色,故C正确;
D.歌唱家在寂静的夜晚进行发声练习会影响邻居的休息,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时,手按在蓝牙音箱上,会感觉到振动,故B正确;
C.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越来越小,但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
D.音箱发出的声音如果妨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强声设备的目的是使发出的警示音被对方听到,因此发出的警示音的响度大,传播距离远,而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A错误;
BC.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的响度高达150dB,对于人耳来说响度太大,属于噪声。因此护航官兵配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防止过大的声音进入人耳以保护听力。故B错误,C正确;
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增大响度,使其传播的更远,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①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即发出声音的响度越低;②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则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③丙图中,向瓶外不断抽气,音色不变;④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到声音的大小,故④错误,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D
【详解】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发出的音色不相同,可用音色来区分,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诗句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的音调,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声音响度的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速度的单位是m/s;密度的单位是km/m3;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城市道路两旁植树,能削弱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能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A.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A不符合题意;
B.市区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市区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从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说明噪声到达人耳时的响度变小了,减少噪声的声源可以减少噪声到达人耳处的响度。大雪后即使行驶的车辆减少,但其他噪声的声源不一定减少,或者对于居住在远离公路的人们来说,行驶车辆的减少并没有减少噪声的声源,因此行驶的车辆减少并不是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的原因,故A错误;
B.人耳距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大雪蓬松而多孔,噪声传播过程中会在这些孔隙中不断的反射,从而延长了声源到达人耳的距离,因此会使人听到的噪声响度比不下雪的时候要小,使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故B正确;
C.无论地面有没有被大雪覆盖,噪声在大地或雪地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下雪后雪地表面对噪声的反射相比没下雪时地面对噪声的反射并没有太大影响,对噪声传播影响大的因素是雪层内的孔隙,因此雪面对噪声的反射并不是降低噪声在人耳处响度的原因,故C错误;
D.温度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有影响,温度越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慢,因此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但是噪声的传播速度对噪声的响度并没有影响,所以噪声传播速度变慢不会使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详解】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不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噪声是人走路时产生的,所以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可以减弱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闹钟铃声的音量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A.二胡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二胡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耳朵附在铁轨上,能听到通过铁轨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阻止汽车发出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发声的音叉慢慢插入水中,会激起水花,则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是振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详解】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隔热,②隔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鼓膜,致使听力下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次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详解】A.太空中宇航员通过利用电磁波工作的设备才能对话,声音不可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振动频率以改变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吸收或反射声音,可以减弱噪音,故C正确;
D.B超检查身体利用的是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原理,故能在医学中应用,故D错误。
故选C。
18.C
【详解】A.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9.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感觉不到,所以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次声波,故B错误;
C.行人戴上耳罩,是从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20.AC
【详解】A.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摩托车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丙图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振动频率是相同,说明它们的音调是相同的;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其波的形状不相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所以用木棍从左向右敲击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故D错误。
故选AC。
21.A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故A正确;
B.用同样的力从左向右敲击这8个瓶子时,瓶子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振动,所以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故B错误;
C.倒车雷达上的超声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即在传播过程中着手控制噪音,故D正确。
故选AD。
22.ABD
【详解】A.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是合理的办法,故A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B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3. 空气 音调 声源
【详解】[1]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而声源和人耳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
[2]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禁止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4. 信息 响度 声源处
【详解】[1]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病人的心跳声进而判断病人的病情,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功能。
[2][3]“静”字是为了让大家不要说话或小声交流,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指的是控制声音的强弱,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25. 音色 声源处
【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所以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早上醒来后语音关闭音箱的闹钟,声源停止了振动,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