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示意图。关于实验探究及其成像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2.(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烛焰的光反射到眼睛发生的是漫反射
B.若平面镜向右平移,则看到的像也向右平移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人的眼睛看到的是蜡烛的像S'所发出的光
4.(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A. B.
C. D.
5.(2022秋·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临沂市文化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 )
A.因光的折射而形成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
C.在水面下0.9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
6.(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N和PQ,MN∥PQ,相距d米,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v米/秒的速度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两个平面镜上所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 )
A.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
B.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
C.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靠近,相对速度为2v
D.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远离,相对速度为2v
7.(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 )
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 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
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 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
8.(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1)请在图中画出:发光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一束由A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经过镜面反射后的光经过M。请在图中画出:上述光从A到达M完整的光路(保留作图痕迹) ;
(3)若AB远离平面镜,它在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2022秋·湖南怀化·八年级溆浦县第一中学期末)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当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那么2s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11.(2022秋·湖南湘西·八年级统考期末)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白天漫步于沱江边,你常会看到沱江水中呈现朵朵白云的美景,其中湖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 选填“实像”或“虚像”) ;夜晚沱江水面上方的彩灯倒影水中,如果一盏彩灯距沱江的水面1m,此处水深4m,则该盏彩灯在湖水中的像距水面为 m。
12.(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如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小红距平面镜镜面的距离应为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好处是 。
三、作图题
13.(2022秋·湖南长沙·八年级期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4.(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15.(2022秋·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S为光源,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经平面镜MN反射后中过P点光线。
16.(2022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并画出平面镜。
四、实验题
17.(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1 2 3 4 5 6
∠i 20° 30° 40° 50° 60° 70°
∠r 20° 30° 40° 50° 60° 7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入射角;
(2)如图乙,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B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3)如图丙,小明使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20°,则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转 ;
(4)接着小明又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②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③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2秋·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 (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说明像与物大小 ;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用方格纸替代白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 (选填“大小”或“位置”)关系。
19.(2022秋·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小鹏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择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的一侧进行观察;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胡老师坐在汽车里,观察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20.(2022秋·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21.(2022秋·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 “不变”)。
22.(2022秋·湖南益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同学们用光学实验盒里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移动棋子B,使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这样操作能够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
(3)在测量过程中,有老师在器材选取方面,舍弃原有的薄玻璃板,制作一个可以直立的并且和水平面相垂直的金属框架,将一层极薄的玻璃贴膜直接贴在金属框架上,直接利用这种玻璃贴膜代替玻璃板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说出一个优点)。
23.(2022秋·湖南怀化·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勇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现有厚度为6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3)多次实验测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4)当把蜡烛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4.(2022秋·湖南湘潭·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江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江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蜡烛B也好像被点燃;如图所示。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B蜡烛距离玻璃板 cm;
(3)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江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4)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小江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五、综合题
25.(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以武汉为中心的四小时高铁圈覆盖我国24个省市。下面是武汉到北京的G558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1 武汉站 始发站 18∶16 0分 0
2 信阳东站 18∶59 19∶06 43分 199
… …… ……. …… ……. ……
7 石家庄站 22∶15 22∶22 3小时59分 948
8 北京西站 23∶34 终点站 5小时18分 1229
(1)小明进入车厢内,坐在靠窗的位置,发现车厢内很安静,几乎听不到车外的声音,了解得知,车窗使用的是双层真空玻璃,此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在列车高速行驶时,小明将硬币竖起放在窗边,硬币居然稳稳立住,如图所示,此时硬币相对于列车的车头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3)夜晚,车内开着灯,小明右手拿着水杯,看向窗玻璃,发现窗玻璃里的“自己” (选填“左”或“右”)手拿着水杯;
(4)G558次列车由信阳东站驶往石家庄站的运行时间是 min;
(5)小明乘坐的G558次列车从石家庄站开车的时间比时刻表上的开车时间晚了6min,列车到达北京西站的时间仍然是23∶34,求该列车此次从石家庄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找普遍规律,故A错误;
B.根据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故像将同时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正确;
D.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故ACD错误,B正确.
3.B
【详解】A.蜡烛烛焰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眼睛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平面镜向右平移,而物体不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大,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大,所以像会向右移动,故B正确;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由于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且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等于0.6m,故C不符合题意;
D.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相距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设球原来距离MN为d1,像S1(平面镜MN成像)距离MN也为d1;这时球距离PQ为d2,像S2(平面镜PQ成像)距离PQ为d2
d1+d2=d
S1与S2的距离为L
L=d+d1+d2=2d
当球向MN移动d',则像S1'(平面镜MN成像)距离MN为
d1'=d1﹣d'
像S2'(平面镜PQ成像)距离PQ为
d2'=d2+d'
d1'+d2'=d
S1'与S2'的距离为L'
L'=d+d1'+d2'=2d
保持不变。即两像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定值,与S的位置、速度等无关。
故选B。
7.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如下,由图可知,这辆车在平面镜中是向南行驶向东转弯。
故选D。
8.B
【详解】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颠倒的像,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再次颠倒的像,经过两块平面镜的两次颠倒,最后的像是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像,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不变
【详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如图所示
(2)[1]连接A′M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M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AB远离平面镜,它在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10. 4 168 6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2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4m。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人的身高168cm,像的身高也是168cm。
[3]当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移动了1m,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3m,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6m。
11. 反射 虚像 1
【详解】[1][2]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水中的“白云”实际是天上的白云由于光的反射在平面镜里所成的虚像。
[3]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彩灯到水面的距离是1m,则该盏彩灯在湖水中的像距水面也为1m,与水深没关系。
12. 2.2 节约空间
【详解】[1]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由图知,小红到视力表的距离是0.6m,则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所以小红距平面镜镜面的距离应为
[2]使用平面镜可以增大视野空间,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13.
【详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作图时分别过AB作MN的垂线,标出等距离对称的A’B’,因像是虚像,故连接A’B’时用虚线,作图如下:
14.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先找出发光点S的虚像S′的位置,反向延长 O1A和O2B,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虚像S′;然后过S′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相同长度的垂线,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如下图所示:
15.
【详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6.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图所示:
17. 等于 同一 40° 大小 虚 不变
【详解】(1)[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将硬纸板B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3]平面镜顺时针方向旋转2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20°(原来入射角为0°),故现在入射角为20°,反射角为20°,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40°,,则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转为40°。
(4)[4]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能否完全重合,便于得到物像大小关系。这种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5]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18. 薄 相等 虚 位置
【详解】(1)[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因此要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3]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4]方格纸可以直接看出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用方格纸替代白纸进行实验,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9.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不变 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详解】(1)[1]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故实验中选择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发生了反射,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3)[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的大小不变,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
(4)[4]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20. 薄 相同 未点燃 相等 不变 虚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2)[3]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3)[4]标记蜡烛A、B的位置,通过测量可知,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5]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5)[6]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由于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不能 虚 不变
【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同时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3]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如果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前面蜡烛A成的像能够重合,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
(4)[4][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6]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大小不变,成的像大小不变。
22. 等效替代法 不变 减小测量误差(或者不会出现重影等)
【详解】(1)[1]把与A的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不变。
(3)[3]直接利用这种玻璃贴膜代替玻璃板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小测量误差(或者不会出现重影等)。
23. 2 较暗 相等 不变 虚像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或发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物体与环境的对比度大,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清晰。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3)[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当蜡烛靠近镜面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5)[5]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4. 位置 5 较暗 虚 不可能
【详解】(1)[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可以在观察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便于用B蜡烛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
(2)[2]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由题意可知,物距为5cm,故像距也为5cm,即B蜡烛距离玻璃板5cm。
(3)[3]因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应尽量减少外界光线的干扰,故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4]因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故将光屏放在B处,光屏上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5]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点没有实际光线到达,故在烛焰的像处放一根火柴,则火柴不可能被点燃。
25. 阻断噪声传播 静止 左 189 255km/h
【详解】(1)[1]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弱噪声的。
(2)[2]硬币相对于列车的车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
(3)[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小明右手拿着水杯,看向窗玻璃,发现窗玻璃里的“自己”左手拿着水杯。
(4)[4] G558次列车由信阳东站驶往石家庄站的运行时间是
22∶15-19∶06=3h9min=189min
(5)[5]从石家庄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为
s=1229km-948km=281km
运行的时间
平均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