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 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慷慨( ) 水渠( )
干涸( ) 溜达( )
山毛榉( ) 废墟( )
坍塌( ) 琢磨( )
酬劳( )
kānɡ kǎi
liū
qú
tān
hé
xū
jǔ
zhuó mo
chóu
读请字音
戳:用硬物尖端触击
慷慨:大方;不吝啬。
帐篷: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
废墟:城镇、市街或房舍遭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芜地方。
坍塌:崩塌。
溜达:也作蹓跶。闲逛;漫步。
解释词义
酬劳: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硬朗:指身体健壮、强硬有力、敢于担当。
水渠:人工挖掘的渠道。
流淌:液体流动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解释词义
默读课文,做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标出段落层次。
然后完成课后习题一
(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2)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3)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缓慢、沉重、失望)
(2)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惊喜)
(3)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赞叹)
“奇迹”的创造应该归功于老人的哪一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点?细读课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
用这样的句式思考:从___________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
“植树的男人”和“植树的牧羊人”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1953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策划了一起征稿专题活动:你曾见过的最平凡最难忘的人是谁?编辑部陆续收到投稿,其中,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尤其震撼人心。编辑部按照文章所述去寻找植树的牧羊人,结果发现高原上并不存在这个人。结果这篇文章被退稿了,理由是这个形象是虚构的,不具有真实性。
第二年,这篇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便风靡全球。故事被拍成动画短片,变成绘本,享誉世界。
如果故事中的老人换成年轻的林场工人或率领大家植树造林的政府官员,效果有何不同?
超出常人的预期,
满足常人的英雄梦想。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
就是创造自己人生奇迹的
植树的牧羊人
思考课后习题第四题积累拓展
身边的“植树的牧羊人”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害,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村。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常常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13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周末作业
12、 13、 14课的课后读读写写连起来写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写书上)
阅读《西游记》第95 、96、 97、 98回一共四回
完成发的学案(下周一交第一张)
作业:
文中牧羊人的形象除了通过直接描写体现出来,还通过三次环境描写的变化体现出来,这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就是不对描写的对象做正面的描绘,而是通过其他人物、事件的描绘、渲染,烘托描写的对象。
任务:请你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完成以下任务(二选一)
(1)夏日的某一天,烈日当空,天气非常炎热,整个世界都被包裹在热浪中。 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夏天的炎热。
(2)邻居王奶奶待人非常热情,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她都主动帮忙。 用侧面描写来表现王奶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