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节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节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02 23: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节训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一对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不相等
3.的位置如图所示,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应是(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4.如图,△ABD≌△EBC,若AB=5,BC=12,则DE的长为( )
A.6 B.7 C.8 D.9
5.如图,AB=AC,AD=AE,BE,C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0对 B.1对 C.2对 D.3对
6.如图所示,,,要使,需添加条件是( )
A. B.
C. D.
7.如图,乐乐在∠ABC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并作PE⊥AB于点E,经测量知PE=2 cm,由此可以推断点P到BC的距离为(  )
A.4 cm B.3 cm C.2 cm D.1 cm
8.如图,是△ABC的中线,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DC≌△EDB B.
C. D.
9.如图,如果△ABC≌△CDA,∠BAC=∠DCA,∠B=∠D,对于以下结论:
①AB与CD是对应边;②AC与CA是对应边;③点A与点A是对应顶点;④点C与点C是对应顶点;⑤∠ACB与∠CAD是对应角,
其中正确的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如图,在△ABC中,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D,E.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交于内一点F.连结并延长,交于点G.连结,.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成立的是( )

A. B. C. D.
11.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D⊥AB,AD=3,BC=5,则△BCD的面积为(  )
A.7.5 B.8 C.10 D.15
二、填空题
12.如图,△ABC≌△FDE,,∠F,则等于 .
13.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
14.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等于 .

15.如图,用纸板挡住三角形的一部分后,仍能画出与此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其全等的依据是 .
16.在△ABC中,∠ABC和∠ACB的外角平分线BP,CP交于点P,PE⊥AC于点E,若S△BPC=3、PE=2,S△ABC=5,求△ABC的周长是 .
17.△ABC的三边,,的长分别是6,9,12,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S△OAB :S△OBC:S △OAC= .
三、解答题
18.已知:,求作:(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要写结论.)

19.如图1,把大小为的正方形网格分割成了两个全等形.请在图2中,沿着虚线画出
四种不同的分割方法,把的正方形网格分割成两个全等形.

20.如图,已知,,,求证:.
21.如图,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1)若,,求的长;(2)若,求的度数.
22.如图所示, ,BE,分别是, 的平分线,点E在上,求证:.

23.如图(1)在△ABC中,,,直线经过点C,且于点D,于点E.
(1)求证:
①;
②;
(2)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有怎样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4.如图,为了测量出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找到一点C,连接BC,AC,使∠ACB=90°,然后在BC的延长线上确定点D,使CD=BC,那么只要测量出AD的长度就得到了A,B两点之间的距离.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25.如图,在△ABC中,,垂足为,为直线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在的右侧作,使得,连接.
(1)求证:;
(2)当在线段上时
① 求证:△BAD≌△CAE; ② 若, 则;
(3)当CE∥AB时,若△ABD中最小角为20°,试探究∠ADB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D
7.C
8.B
9.B
10.D
11.A
12.30°
13.AE=AF或∠EDA=∠FDA或∠AED=∠AFD
14./225度
15.角边角(或填)
16.11
17.
18.
19.
20.首先根据EC=BF得到BC=EF,然后由AC//DF得到 F=C,进而证明出 △DEF≌△ABC,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21.(1);
(2).
22.
23.
24.根据SAS即可证明△ACB≌△ACD,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25.
(3)20°或40°或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