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3 15: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2 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 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电视剧《封神榜》中扮演土行孙的演员, 多才多艺,虽已成年,但身高只有几十厘米, 他可能患的
疾病是( )
A.呆小症 B.佝偻病 C.侏儒症 D.巨人症
4.某山区溪流中, 常发现不变态的巨型蝌蚪推测当地婴儿比其他地区患病机会增多的疾病是( )
A.侏儒症 B.呆小症 C.糖尿病 D.巨人症
5.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小鼠正确的注射顺序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葡萄糖溶液, 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6.早饭前进行锻炼时, 人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是( )
第 1 页(共 12 页)
A.
C.
B.
D.
7.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转
C.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一侧分布较多
8.下列各组腺体中,都是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
A.肝脏、甲状腺 B.皮脂腺、肾上腺
C.胃腺、肠腺、腮腺 D.垂体、胰岛、甲状腺
9.下列生命现象与激素调节无关的是( )
A.血糖含量保持稳定 B.运动时心跳加快
C.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 D.青春期身高突增
10.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 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B.C 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C.BC 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 140 毫克/100 毫升
第 2 页(共 12 页)
二 、填空题
11.如图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碘为原料合成激素的腺体是【 】 ,若幼年时它分泌的激素不足,所患的疾
病是 。
(2)【1】是 ,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患 症。 (3)能分泌雌性激素的腺体是【 】,它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12.有许多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
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
A.光照 B.地球引力 C.温度 D.振动
(2)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
A.向触性 B.向热性 C.向水性 D.向光性
13.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 口服蛋白质会被胃消化而失去效果, 小科为探究生长激 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多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 A.B、C 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给 A 组 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 B 组不注射,C 组定期饲喂与 A 组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
一致。 一段时间后, A 组增重 40%,
B、C 两组增重为 25%,回答下列问题:
(1) 组结果和 B 组结果比较, 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2)C 组结果和 B 组结果比较, (填“能 ”或“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
第 3 页(共 12 页)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 不能被消化),重复以上 A.B、C 组实
验,则 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14.每年的 5 月 15 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以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 元素, 而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 ”“呆小症 ”等碘缺乏病,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
少量的含碘盐。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每千克碘盐中碘含量标准为:30 毫克/千克。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碘盐摄入量 6 克
为例, 则理论上人体每天可以获取的碘含量为 毫克。
(2)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部分民众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居民对是否应该全民食用加碘 盐提出了质疑。
下列事实中属于支持食用加碘盐的有 。(可多选)
A.沿海地区的居民通过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就能从食物中获取丰富的碘
B.我国大部分为内陆地区,远离大海,缺碘较严重。即使是沿海地区, 由于饮食
习惯等原因,大部分民众碘含量仍然偏低
C.通过碘盐补充的碘虽然不会超过安全标准,但加上食物和饮水中摄入的碘,能导致碘摄入过量而影
响人体健康
D.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与碘缺乏疾病带来的危害相比,碘过量导致的疾病风险相对要小得多
15.在一个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将玻璃瓶
放置在温暖的地方数天, 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1)该实验可以探究植物根的 性;
(2)放置湿棉花是考虑到种子萌发需要 。
三 、实验题
16.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
“生长激素能否口服? ”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将 30 只体长、体重相近的幼年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第 4 页(共 12 页)
②甲组定时饲喂普通食物;乙组定时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 丙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食
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③重复步骤②的操作,一段时间后, 测量并记录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 分泌的, 甲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2)该实验设计分 3 组进行, 每组样品都选用 10 只小鼠, 主要是为
了 。
(3)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丙组的数值最大,甲组和乙组的数值相比
丙组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四 、解答题
17.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 50 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 使地 面温度保持在 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 提前破土而出, 提高了笋的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
润。回答下列问题:
(1)“春笋冬卖 ”现象,主要是竹笋受到下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现的 ( )
A.气压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A.向热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光性
18.请根据下边的图示回答问题
(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如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请回
答,表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2)请分析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在饥饿状态和进食 前后不会出现很大波动的原因。
第 5 页(共 12 页)
3.1-3.2 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D
【解析】向性运动只针对植物,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属于感性运动,A 错误;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属于动物的趋向性, B 错误;
C、蚂蚁趋向甜食属于动物的趋向性, C 错误;
D、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D 正确.
故选: D.
2.C
【解析】探究实验的要求是遵循对照原则和保持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 光性; ④以①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根向地性和茎具有背地性;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 ②③④是实验
组。
A.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②与③作对照, 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A 正确,不符合
题意
B、③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表现黄色,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④以①作对照, 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 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C 错误,符
合题意;
D、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实验目的室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3.C
【解析】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发育迟缓, 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 巨人症, 幼年 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 四肢长度更为突出, 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肢端肥大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 出现高血糖;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反应迟钝,智力低下, 身材矮小; 甲状腺机能亢
进(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由于升高只有几十厘米, 多才多艺, 成年后升高矮小,但是身体正常, 说明患有侏儒症。
第 6 页(共 12 页)
故答案为: C。
4.
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缺碘会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数量减少,由分析可知,这 些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 此地区的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数量就少,幼年时甲状腺激
素分泌不足易导致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幼年生 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
会导致糖尿病。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5.【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来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
原,加速血糖分解,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 本实验的变量。对实验组小鼠应先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观察相关的反应,如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 活动缓慢,甚至是休克等,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
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选: A.
6.C
【解析】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 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 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 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维持在一个相 对稳定的水平。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血糖浓度。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以促进血 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早饭前进行锻炼,人体内的血糖会被消耗以提供能量,使得血糖浓度下降, 但胰岛素分泌会减少,使
血糖含量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C
7.
解:A.“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是含羞草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的应激性,A 不符合题意;
第 7 页(共 12 页)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向日葵对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属于向性运动, B 不符合题意; C、“浸在水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是种子的一种膨胀现象,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C 符合题意;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较多”是植物根的向水生长的特性,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D
【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
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而唾液腺、汗腺等均有导管,属于外分泌腺。
A.肝脏的分泌物——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 A 不符合题意。
B、皮脂腺导管开口于毛囊,属于外分泌腺,B 不符合题意。
C、胃腺、肠腺、腮腺也都有导管,属于外分泌腺, C 不符合题意。
D、垂体、胰岛、甲状腺都没有导管, 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属于内分泌腺,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9.C
【解析】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 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 从而协调动物机体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
慢。这种调节叫激素调节它属于体液调节。
A.血糖含量稳定是胰岛素调节的;故 A 错误;
B、心跳加快是肾上腺素调节的; 故 B 错误;
C、强光照射瞳孔缩小, 是神经调节的;故 C 正确;
D、青春期身高突增是生长激素等调节的;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10.A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加速血糖分解, 降低血糖浓度。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
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A.CD 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 A
第 8 页(共 12 页)
正确, 符合题意;
B、C 点是血糖吸收量最多的点, 并非糖尿病的表现,B 不符合题意;
C、BC 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的缘故,C 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 90 毫克/100 毫升,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二 、填空题
11.(1)2;甲状腺;呆小症
(2)垂体;巨人
(3)6
【解析】1、人体的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性腺(男性睾丸、女性卵巢); 2、甲状腺激素以碘为原料,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成年时易患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幼
年时易患呆小症;
3、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 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分泌不足会
患侏儒症;
4、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1)以碘为原料合成激素的腺体是【2】甲状腺, 若幼年时它分泌的激素不足,所患的疾病是呆滞小
症;
(2)【1】是垂体, 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患 巨人症;
(3)能分泌雌性激素的腺体是【6】,它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激发并
维持第二性征。
故答案为:(1)2;甲状腺;呆小症 (2)垂体; 巨人 (3)6
12.(1)C
(2)B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植物的基本特性中的应激性与向性运动的区别。
(1)树木秋季落叶,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
(2)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 落叶树开始落叶,还是受到温度的影响, 由选项可
知向热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第 9 页(共 12 页)
13.(1)A
(2)不能
(3)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物的作用知识点。
(1)这是因为 A 组是给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 B 组不注射,那么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比较,来
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2) C 组定期饲喂与 A 组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 样均为蛋白质,口服蛋白质会被胃消化而失去效果,C 组结果和 B 组结果比较, 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
有任何生理作用。
(3) 甲状腺激素可以生长发育,促进代谢,B 组并没有注射甲状腺激素。因此 AC 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故答案为:(1)A;(2)不能;(3)A.C
14.(1)0.18
(2)B;E
【解析】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 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 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 将会影响大脑发育, 容易 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
带、紫菜和海鱼等。
(1)6 克=0.006 千克, 30 毫克/千克×0.006 千克=0.18 毫克。
(2)A.沿海地区的居民通过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就能从食物中获取丰富的碘 ,不属于支持食用
加碘盐,A 不符合题意;
B、我国大部分为内陆地区,远离大海, 缺碘较严重。即使是沿海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大部分
民众碘含量仍然偏低,该观点提倡支持食用加碘盐,B 符合题意;
C、通过碘盐补充的碘虽然不会超过安全标准,但加上食物和饮水中摄入的碘,能导致碘摄入过量而影
响人体健康,该观点反对食用加碘盐,C 不符合题意;
D、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该观点反对食用加碘盐,D
不符合题意;
E、与碘缺乏疾病带来的危害相比,碘过量导致的疾病风险相对要小得多,该观点支持加碘盐,E 符合
第 10 页(共 12 页)
题意。
故答案为:(1)0.18(2)BE
15.
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证明了芽与根生长的方向,得出植物的向性,根具有向地性,芽具有
向光性。
(2)实验中放置湿棉花是为了满足种子萌发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
故答案为:(1)向
(2)适量的水分
三 、实验题
16.(1)垂体;对照
(2)避免偶然性, 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3)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 ①对照原则; 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 (1)人的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根据对甲、乙、丙三组的分析可知,甲组是
自然组,没有作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 其对照作用;
(2)该实验设计分 3 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 10 只小鼠,主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3)乙组是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 甲组喂普通食物,一段时间后,两者长势基本相同,说 明生长激素口服无效,而乙组口服生长激素、丙组注射生长激素, 则丙组的小鼠在体长和体重方面都
明显的大于乙组,说明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故答案为:(1)垂体、对照;(2)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3)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四 、解答题
17.(1)B
(2)A
【解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1.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 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 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 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 的向性运动。如向光,向水,向热,向化, 向地,负向地。
2.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 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
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如向触性。
第 11 页(共 12 页)
1.本题材料中的植物的生长温度在冬季自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覆盖厚 50 厘米的潮湿秸秆, 再
在上面盖一层薄膜, 得以达到温度 10℃左右。可见这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 B。
2.对于温度的感应性那就是向热性了。故选 A.
故答案为: 1.B;2.A.
18.(1)乙
(2)进食后, 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 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 感受器接受到血糖含量变化, 神经中枢 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量增多,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含量,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值, 反之饥饿状态 下,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使血糖含量上升到正常值,血糖含量正是在激素和神经系统的相互配合,共
同调节下, 维持基本稳定的
【解析】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1)人的血糖含量一般为 90 毫克/100 毫升,图中甲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属于糖尿病人进食后的血糖
含量变化, 乙属于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2)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
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1)乙 (2) 进食后,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感受器接受
到血糖含量变化,神经中枢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量增多,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含量, 从而使血糖含量下 降到正常值,反之饥饿状态下, 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到正常值,血糖含量正是在激素
和神经系统的相互配合, 共同调节下,维持基本稳定的。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