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节 汽化与液化 课件(第2课时)(共16张PPT)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第3节 汽化与液化 课件(第2课时)(共16张PPT)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3 12: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2课时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液化的定义
2.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及实现液化的两种方法。
3.知道液化放热。
【重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难点】液化放热以及实现液化的两种方法
新课导入
小水珠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冬天说话时,口腔中吐“白气”?
早晨的大雾
新知探究
知识点 液化
1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水蒸气遇到遇冷形成白雾
新知探究
壶口冒出的“白气”
人不断地呼出“白气”
冰淇淋周围有“白气”
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液化成小水珠。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
思考
“白气”是小水珠,气态的水蒸气是无色的,是看不见的。
新知探究
思考:你能解释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吗?
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烧水、做饭的时候,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很厉害,就不只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还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的缘故。
提醒:凡是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白雾”、“出汗”等,这些现象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新知探究
室内的水蒸气
遇冷
眼镜

呼出的水蒸气
遇冷
环境

石油气体
压缩
石油液体
观察分析上表并结合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可以发现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__。
知识点 液化的方式
2
新知探究
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可以使任何气体液化,但压缩体积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需在一定温度下压缩。
注意: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
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液珠。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常见的液化现象
3
露:白天温度较高,地球表面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上面液化成小水珠。
雾: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
课堂小结
一、液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二、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
课堂小结
(2)压缩体积
三、液化的现象


白气
白雾
出汗
课堂训练
1.(2022.哈尔滨市)下面对平房公园美景的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松
D.隆冬,人工湖中的水变成剔透的冰
B
课堂训练
2.(2022·许昌市)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吸热
A
课堂训练
3.(2022春·泉州市)下列事例中,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家用液化石油气
B.打开啤酒瓶,瓶口冒“白气”
C.蒸饭时锅上方喷出“白气”
D.温度降低到-253℃以下,可使氢气液化
A
课堂训练
4.(2022·根河市)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___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一窗上,水蒸气变成水。一般是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液化而成的。
液化
会放热
压缩体积
课堂训练
5.(2022·广东)如图所示,戴眼镜的人在配戴口雪时,总是会发生眼镜起雾的现象。下列对这种“雾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起雾的原因是眼镜片温度较低导致的
C.与霜的形成原理相同
D.“雾气”消失需要放热
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