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古人通过观测,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称长庚星,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星。读右图,完成1-3题。
1.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有
A.4级 B.3级 C.2级 D.1级
2.在地球上看到长庚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该现象发生时,金星一定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B. ②③层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 B.火山的喷发 C.风的形成 D.水体的运动
7.下列地区中最不适宜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是
A.拉萨 B.成都 C.吐鲁番 D.西宁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科学家发现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是相邻岩层的3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罕见,在陨石中常见。据此推测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列8-10题。
8.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C.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9.关于中生代末期地层,以下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A.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可能存在大量煤矿
B.其下部为新生代地层,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其上部为古生代地层,可能找到蕨类植物化石
D.其下部为中生代早期地层,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
10.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上地幔上部 B.上地幔顶 C.下地幔 D.外核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
C.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 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
12.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
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
B.夜晚刮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在谷底集聚
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
D.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
位于西安市西长安街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多米,直径达10多米)、玻璃集热棚(夜晚也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使热气流上升)。玻璃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空气在通过过滤网墙时,可以滤除掉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地面上铺鹅卵石。下图示意除霾装置。据此完成下列13-15题。
13.与除霾塔的主要工作原理最接近的是
A.水汽输送 B.水汽蒸发 C.降水过程 D.热岛效应
14.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A.多云无风 B.阴雨大风 C.晴朗无风 D.晴朗大风
15.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集热棚内温度 B.加大集热棚粗糙度
C.增强导流塔稳定性 D.装饰除霾塔
右图为某时刻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6-17题。
16.上海5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西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17.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读图,回答下列18-19题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19.对图中abcd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a风向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B.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风向
C.a水平气压梯度力 b风向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D.a地转偏向力 b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各处气温变化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a层:大气中的CO 和水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b层: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
C.c层①处:CO 较少,吸收的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较少
D.c层②处:氧原子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
21.下列关于图中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自上而下变化较小,有利于飞机航行和无线电短波通信
B.以平流运动为主,温度自下而上降低
C.温度自上而下变化较大,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以对流运动为主,温度自上而下降低
22.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C.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2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下图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乙为图甲四个点对应气压和海拔。
(1)请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画出M点的风向。
(2)A、B两点风力更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图甲反映的是 (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图乙中的M、Q分别对应:M- 、Q- 。
(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则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是 。
2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9分)
课题资料: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太阳、地面和大气之间存在着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变化。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变暖。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和我国两城市某日的天气情况。
(1)说出示意图中①②③数字代表的含义。3分
(2)与上海相比,说出西宁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原因。4分
(3)说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题(9分)
材料一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元宵佳节之夜,明月当空,焰火约丽,一盏盏点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祈福,徐徐上升,给都市的夜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材料二 该地理原理应用范围广泛, 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理事象都与之相关。例如,该原理可以指导我们对城市功胞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1)在孔明灯示意图中用箭头画出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气流运动方向等压线分布。3分
(2)孔明灯基本原理即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为 → 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压中心 → 运动。并比较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 (3分)
(3)商业区、住宅区白天和夜间哪个时间污染轻,分析原因。(3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 ℃—6 ℃,甚至达10 ℃。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1)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3分
简述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积雪、湖泊产生的影响。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DDACA 6-10 BBDAA 11-15 CBDCA 16-20BDCCB 21-22 CB
23.【答案】(1)
(2)A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3) 夜晚 ① ③
(4)西北
24【答案】(1)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
(2)西宁昼夜温差大。理由:西宁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3)温室气体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全球变暖等。
25(1)
(2)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 乙甲丙丁
(3)夜间。原因:商业、文化住宅位于山坡上;夜晚吹山风,无来自工业区的污染空气,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夜间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较少。
26.(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2分)
(2)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增温,高原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3分)
(3)冰川积雪蕴藏量减少;冰川积雪分布面积退缩(雪线上升);
湖泊的数量增多;湖泊面积扩大(水量增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