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易错题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易错题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22: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易错题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柏林(bó) 魁悟(wú)
B.蜷缩(juàn) 退役(yì)
C.寡妇(guǎ) 搀扶(chán)
D.祭奠(diàn) 咔嚓(chā)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新的海风 清新的语句
B.脸色苍白 话语苍白
C.山洪在咆哮 狂风在咆哮
D.勉强度日 勉强答应
3.“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这句话中两个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 )。
A.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含糊其辞 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言中断 表示话未说完 D.表示含糊其辞 表示话未说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惨烈的车祸面前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②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③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④端午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只是一种 。
A.无动于衷 沉醉 左右逢源 奢望 B.无动于衷 沉醉 绝处逢生 愿望
C.麻木不仁 沉湎 左右逢源 奢望 D.麻木不仁 沉湎 绝处逢生 愿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B.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C.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D.目前,诵读《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传统文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6.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下面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之所以把他比作一座山,只是因为老汉长得高大。
C.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D.老汉的形象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二、填空题
7.同音字填空。
yǎ ( )铃 气质优( ) 嗓音沙( ) ( )俗共赏
nán 艰( ) ( )水北调 呢( )细语 女扮( )装
8.组词。
思( ) 指( ) 假( ) 神( )
腮( ) 脂( ) 遐( ) 伸( )
9.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的人们 ( )的脸
( )地喊 沙哑地( ) 痛苦地( )
10.查“穷”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请你分别根据“穷”的不同义项组一个词。
(1)缺乏财物。
(2)到尽头,没有出路。
(3)达到极点。
11.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④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2.积累与运用。
(1)远离故土三十年,回到家乡,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的来历。可以用诗句“ , ”来形容。
(2)落叶归根,李爷爷离家三十年,乡音未变,真可谓是“ , ”啊!
(3)《桥》中的老支书 、 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4)《穷人》中,描写了一对 、 的贫苦渔民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3.这个片段选自《 》一课,作者是 。
14.文中的“她”是指 ,“他”是指 ,“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 ,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个片段主要对桑娜进行了什么描写?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爱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 ”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②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默不作声。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7.“我”为什么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中画 “ ”的句子分别是对母亲的 、 、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的人。
19.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说明了时间是 ,但小男孩 ,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 。
20.短文中母亲说:“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删去吗?( )
A.不可以 ,它使文章有了完整的结局,证明了孩子坚持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
B.可以,这篇短文是写母亲无形的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些画蛇添足了。
四、书面表达
22.妙笔生花。
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故事吧!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先给你的同伴讲一讲,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下来,注意要把故事的情节写完整。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注意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辨析字形注意区别每组字的不同之处,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也可以结合偏旁部首来分析。
A.魁悟——魁梧:(形)身体高大强壮。
B.蜷缩(juàn)——(quán):(动)蜷曲收缩。
C.搀扶(chán)——(chān)(动)用手轻轻地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D.正确。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3.C
【解析】略
4.A
【解析】略
5.B
【解析】略
6.B
【详解】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选项B错误。
7. 哑 雅 哑 雅 难 南 喃 男
【解析】略
8. 思想 手指 假期 神仙 腮红 脂肪 闻名遐迩 伸手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思想;手指;假期;神仙;腮红;脂肪;闻名遐迩;伸手。
9. 受惊 乱哄哄 清瘦 惊慌 喊话 呻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0. 穴 2 贫穷 山穷水尽 无穷无尽
【解析】略
11. 比喻 比喻 比喻 拟人
【详解】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①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雨大(本体)比作泼、倒(喻体)。②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本体)比作受惊的野马(喻体)。③句是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支书(本体)比作一座山(喻体)。④就是把“洪水”当作人来写,使“洪水”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是拟人句。
12.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私无畏 舍己救人 勤劳善良 乐于助人
【解析】略
13.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14. 桑娜 渔夫 西蒙的两个孩子 15. 脸色苍白 忐忑不安 16.这个片段主要是对桑娜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她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解析】略
17.因为那孩子一次次打不中,出于好心,想帮助这对母子。 18. 动作 语言 神态 有耐心、爱儿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9. 环境描写 晚上 依然坚持打瓶子 小男孩靠自己的努力和妈妈的鼓励和支持,能打中瓶子,暗示了这个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20.只要坚持去做,最终就会获得成功。 21.A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回答“为什么”这一类题目时需要注意,答案一定在原文当中。因为那孩子一次次打不中,出于好心,想帮助这对母子。所以“我”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动作:人物的肢体语言。语言:人物说的话。神态:人的表情。母亲“平静、微笑”还有她说的话,都可以体现她有耐心、爱儿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夜”字可以体现时间是晚上。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说明小男孩儿还在打瓶子。“美妙”暗示结局美好。
2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只要坚持去做,最终就会获得成功。如果不做,就没有成功的希望。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瓶子的碎裂声”说明小男孩儿成功了,这也是事情的结局,是美好的,让文章更加完整。
22.例文:
我最喜欢的故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就喜欢阅读课外书,我的书柜里摆着许多书籍。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爱的教育》其中的一篇文章——《小抄写员》。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帮助父亲抄写签条,却又隐瞒着父亲的亲情故事。文中的小主人公叙利亚,每天晚上等父亲睡觉了以后,就悄悄下床穿好衣服,轻轻走进父亲写字的房间,把煤油灯点着,仿照父亲的笔迹抄写杂志订户的名册。可是叙利亚因为睡眠不足,早上起来特别疲倦,每次晚上复习功课的时候都会打盹儿。而且情形越来越不好,不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就是早上起得很迟。复习功课的时候,总是带着疲倦的样子,就好像对功课厌倦了似的。父亲看到他这种情形,屡次提醒,最后甚至动怒了。叙利亚的心里很难受,心想,不能继续写下去了,非停止不可。可是这一天晚饭时,父亲非常高兴地说:“这个月比上个月多挣了六元四角钱呢!”叙利亚也重新振作起来,暗暗决定继续写下去。可是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他,他真想把一切都说出来,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又过了几个月,一天晚上,叙利亚抄写时,不小心把一本书碰落在地上。他听见没什么声响,就继续抄写。过了一会儿,叙利亚却忽然发现父亲早已经站在了身后,他大叫着说:“爸爸!原谅我!原谅我!”父亲忍住眼泪,吻着儿子的脸,说:“倒是要你原谅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我真对不起你,快来!”父亲抱起了儿子,放到了床上,让他去睡觉。叙利亚疲劳到极点了,几个月来,到今天他才好好地睡了一觉。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苦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我的心里有种难以形容的感受,文中的叙利亚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他四个月来竟然没有睡过一整夜觉。他忍受着父亲严厉的责骂,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却仍然没有把事实说出来。
叙利亚,你虽然生活在一个清苦的家庭里,但你是那样关心父母,勇于承担责任,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从小就有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做一个经常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人。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