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课标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
主题群文练5 青春奋发(论述类+小说)
(限时40分钟)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纯粹政治品格、昂扬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
一、(2023新疆伊犁阶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 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编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C.第五段作者论述了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重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是总分总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战斗的心曲
曾 克
我永远有一个梦。这梦,交给我一个美丽的、高远的希望。追求着梦的希望,我这年轻的灵魂是永远的活泼,健进。太阳在看着我。那跳跃的金色光波给我以贪婪的,深切的,热望的欢笑。呵,我的燃烧着的心呀,它开始震跳了。它终于奏起那有力的,求生的,战斗的心曲了:
战斗呵,
向着自己的那美丽的梦,
向着祖国的那新生的明天!
两年前,在一个伟大的夏天,久久被压抑被迫害的祖国,它起始翻身了。它抖尽了耻辱,挣脱了镣铐,带着觉醒的愤怒,它暴跳起来了。从此,祖国千百万的大众是失去了温顺,大家在怒吼着,进取着,用行动结成一支巨大的铁流。流血,搏斗,大家在向侵略者去讨还那属于祖国的土地,祖国的自由……
一个新的战斗的生活属于我了,而我这年轻的生命也永远属于祖国了。在丰饶的平原上,我把自己交给千百万战士所集结的,广大的,新的友情:希望在流血的,战斗的日子里,能像钢铁一般坚实起来。睡在积雪的山谷里,嚼着数天也很难得到的,烤焦了的死骡马的肉,喝着黄河里混浊的泥水,我们背着破烂的风衣卷,一天一百多里地在攀登着泥滑的崎岖的山路。但没有一个人发出过怨言,反而,在受难中,友情更热挚起来。我们忍受着痛苦,我们在争取祖国的明天。
在垣曲,我们为突出敌火的包围,苦战了一天一夜,一匹战马救了我。我躲在它的肚子下避过了敌人的密集的枪弹。但是,同伴在那一次的奔走中,他的右腿上却受了一点轻伤。没有医药,撑着拐杖,他每天跟在大队的后面,固执地拒绝了同志的扶抬。谁想到他的伤是一天天地扩大了,发烂、流脓,不能再行走了,而且他的身子是在发着高热。
于是,在一个初春的落雪的早晨,我们怀着深痛的心,离开了队伍,离开了那友情的,战斗的行列。同伴病倒在小旅店里,患难中是更需要友情的。于是,我决定一个人到开封去弄点钱来替他诊治。
深夜,我大着胆子跳上特快车,担心着会遭受着查票员的侮辱。想想,在我身边,并没有预备着足够补票的钱,找到一个位置,我先坐下来,实在感觉疲倦了。
终于,一阵嘈杂的声音,从车厢的前端传来了,不一会工夫,在我面前闪着电光,严厉的声音向着我:
——票!
我颤抖了一下,马上镇静地说:
——对不起,我没有票。我是刚从前方回来的,这儿有一张护照。——什么前方回来的,护照也不行,这是特别快车,要补票。钉子一样回答着我,好几只眼睛在看着我。
我没有再讲什么,把护照放到军服袋里,等待着他们对我的处置。这时,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矮胖的商人模样的人,他用着关怀的眼睛,从事情的开始就看着我,最后,他却向我怯怯地问:
——呵,姑娘,你是要到开封去的吗
我点点头。于是,一张钞票从他的衣袋里掏出来。这样,我便得到一张车票。——谢谢呵,先生!
——不要客气,我知道你们在前方的人很苦。
这陌生人温慰地笑着说。然后,他却向我不停地询问着前方的一切战斗情形。每当我讲述着一个流血,牺牲,艰苦,受难的故事,他是感动地听着。
这陌生人还是一个健谈的理论家。他就政治上和国际上的问题,对我发表了许多正确的见解。他确信抗战最后的胜利。他一晚上没有睡觉。有时疲倦地把眼睛闭了闭,但很快便睁开了。
当火车快要走进开封车站的时候,他却像被一件什么事情苦恼着的样子,有如一个长者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便用一种关怀的声调向我问:
——你到开封一定能够找到朋友吗 生活有没有办法
这确实是一个纠缠的而使我感到茫然的问题呀!一年来隔绝了音信的亲友,又知道谁还停留在这古城中呢 但,对于这个陌生的朋友,我却不能不用爽然的话回答他:
——我想总会有办法的。
下车了。我们分了手。我踏出了月台向城里走。但,突然,这陌生人却悄声从我身后赶来了,他轻轻地在招呼我:
——姑娘,请你站一下,我有点事……
我停下了脚步,心中被一种突来的惊疑吓住了。
——这里有几块钱,请你带去用吧!只是太微薄了。
是带着胆怯的语声,没有等我回答,他又接着说:
——我知道你需要钱,不过,在车上,为免去别人误会,我不便给你,你带去吧。
说着,他将钱放在我的手里,就想走。我感激地说:
——先生,谢谢你。请你留个名字给我作纪念吧!真对不起,我连先生的姓名都忘记问了。
他微笑着说:
——用不着,用不着,我们是走一条路,做着同样的工作,这用不着感谢,这是我的责任。在抗战胜利的时候,我们会再见的。
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夜风吹起他的黑色的长袍,矮胖的身子是消失在夜色中了。
月台静寂着。古城沉睡着。但,这深挚的陌生人的友情呵,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一个难以忘却的影子。
两个月以后,我们又重驾起希望的翼翅,奔向战斗的生命群了。
一九三九年八月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我这年轻的生命也永远属于祖国了”这样掷地有声的表述,将“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当时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
B.本文先写“我”在前方的浴血奋战,再写“我”在后方的难忘经历,前后不同境遇之间相互映照,表现了“我”的见闻认识与心绪波澜。
C.本文善于借助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关怀的眼睛”“温慰地笑”等神态将一位心地善良的陌生人刻画出来,给读者以朴实温暖的印象。
D.本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从“伟大的夏天”到“落雪的初春”,借助季节的变化,象征抗战向着有利的形势发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5.作品后半部分是怎样叙述陌生人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6分)
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战斗的心曲”内涵的理解。(6分)
答案与解析
主题群文练5 青春奋发(论述类+小说)
1.A 解析 A项,原文使用的关联词语为“只有……才……”,是必要条件,选项偷换了词语,变为了充分条件,表述绝对。
2.B 解析 B项,“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错误,文章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证明的是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3.D 解析 A项,“内化于行、外化于心”错误,原文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B项,“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错误,原文为“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文中是递进关系,选项表述为并列关系,逻辑错误。另外选项还否定了对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的关注,违背文意。C项,“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为“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所以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4.D 解析 D项,“象征抗战向着有利的形势发展”错误,于文无据,且不合实际。文章结尾“两个月以后,我们又重驾起希望的翼翅,奔向战斗的生命群了”,可见战斗远远没有结束的意思。选项过度解读。
5.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让事件显得真实可信,富有现场感;②以“补票”为话题,引出商人模样的陌生人,巧妙自然,推动情节发展;③多用对话的形式,通过两人的对谈交流,使得叙事更加集中明晰。
6.①年轻的“我”以活泼、健进的精神,投入反抗侵略的战斗,对祖国浴血重生的未来充满希望。②与战友并肩作战、不畏艰难,在残酷战争中建立起热挚友谊。③对“走一条路,做着同样的工作”的陌生人真诚帮助的感动,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