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课标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
默写强化练
(限时40分钟,赋分138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粮仓中的粮食衬托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宫殿宇众多,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两个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
(3)小刚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 ,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句子是“ , ”。
(3)小华以杜甫为原型,创作了一台话剧《杜甫》,最后一幕引用诗人的名句“ , ”感慨其人生际遇。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两句。
(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 ”。
(3)在古代诗词中,“酒”这一意象常常承载着文人的忧与愁,如“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在《赤壁赋》开头,苏轼就写了自己与朋友泛舟于赤壁之上,朗诵《诗经》中的诗句,即文中所谓:“ , 。”
(2)化用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前辈作者的敬意,李白《蜀道难》中的句子“ , ”就巧妙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二句。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中国古代诗文中,“龙”多有出现,如“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时光流逝从不停歇,因此苏东坡在《赤壁赋》里以“ , ”劝解同游者从事物易变的角度看万事万物没有一刻不在变动,不必为天地变迁与时空变幻而感伤。
(2)庄子的《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疑问的两个句子是“ ”
(3)在诗人眼里,“云”没有尘俗之气,闲静平淡,成为人们超脱尘累、追求闲适自然的心性外化的介质,如“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既表现边塞风光,又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开创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3)古典诗词在描写景物时,常常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比如“ , ”就是声色兼备的佳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2)《离骚》中“ , ”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3)列锦,或称“名词铺排”,是指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在一起,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作品中常见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如“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以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所谓“ ,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流水”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表达时间的流逝,或寄寓人生的情感。请填写两句用“流水”表达上述意蕴的诗词佳句:“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先从正面描写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接着又选取一些日常活动从侧面来表现天气的寒冷,如写睡眠时“ ”,拉弓训练“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 ”。
(3)“帘”本是生活中寻常的物品,在唐宋诗词中,“帘”这一意象却承载着诗人绵长的情思,比如“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曹刿论战》中,作者用“ , ”两句描写了曹刿在齐师败绩后观望敌情的举动。
(2)杜甫在《登高》中倾诉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诗句是“ , ”。
(3)在古诗词中,“春雨”这一意象往往寄寓着文人墨客浓烈的情感,如“ ,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嫁给男子后多年辛勤操持家务的苦楚。
(2)《庄子·逍遥游》中大鹏能够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却被只能“ , ”的蜩与学鸠嘲笑,由此看出二者的不同境界。
(3)二十四节气反映气温、物候等变化,能帮助人们认知时节规律,指导农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古诗词中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句有“ ,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句子是“ , ”。
(2)《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
(3)荷花因其清雅高洁深受人们喜爱,又被称为“芙蓉”,这一美称,在古代诗文里经常出现,如“ ,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 , ”两句写自己到百里之外的先辈家中所看到的求学者之多和先辈教学的情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写出了送别的自然场景,渲染了离别之情。
(3)春天盛开的桃花、杏花给人希望。古诗中描写生机勃勃的桃花或杏花的诗句非常丰富,如“ ,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追慕历史英雄刘裕往昔的强劲之势;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却忘却国耻,呈现出“ ”的膜拜异族君主之态。
(2)《赤壁赋》作者借“客”之口,以“ , ”两句来生动形象地隐喻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诗人的眼泪,淌过古典诗词的长河,诉说着真挚的故事。流泪的缘由虽不尽相同,但却触动人心。如“ ,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说“ , ”。这是在提醒人们,遇见有才能的人要向他们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
(2)杜甫《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 , ”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
(3)人有时内心充满矛盾,常常心里想着什么,可现实却不容你如此,两难之间更见张力。古诗文中能写出抒情主人公矛盾心理或行为的两句有:“ ,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山河壮美,李白在《蜀道难》中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山的句子是“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赤壁的句子是“ ”。
(2)《劝学》中的“ , ”启示我们,“强国”建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推进,这样才能到达梦想的远方。
(3)在中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或表达如春天般积极美好的情感,或渲染出一种感伤、无奈,如“ , ”两句就属于后者。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的标准与师者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 , ”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
(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茶诉诸笔端,如“ , ”。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虽然女主人公不像刘兰芝那样亲父兄会“性行暴如雷”,但是从“ , ”这两句可看出她也有不被至亲理解的感伤。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用动物都难以越过写出了蜀道的难行。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由前面对鸟儿活动的刻画,转为对春日花草可爱之景的描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相近的观点“ , ”。
(2)《归园田居》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写诗人归园田后的生活,与刘禹锡《陋室铭》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都写出了英雄人物的出色功绩。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时,他的同乡以“ , ”为理由反对他的这一行为。
(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3)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 ”。
(2)《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曹操沿江东下时战船相连、旌旗招展的两句是“ , ”。
(3)古人创作讲究炼字,例如,善用“空”字营造意境氛围,这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答案与解析
默写强化练
1.(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示例: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2.(1)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示例: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3.(1)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示例: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星垂(随)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4.(1)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3)示例: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5.(1)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2)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示例: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6.(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3)示例: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7.(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示例: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8.(1)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3)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9.(1)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3)示例: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10.(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3)示例: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1.(1)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2)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3)示例: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12.(1)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示例: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13.(1)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2)抢榆枋而止 时则不至 (3)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14.(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示例: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15.(1)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示例: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16.(1)气吞万里如虎 一片神鸦社鼓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示例: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示例:不思量 自难忘/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18.(1)枯松倒挂倚绝壁 乱石穿空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示例: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19.(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20.(1)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1.(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2.(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3.(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