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走向近代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
探寻
新航路
早期殖民掠夺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社会结构变化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
资本主义化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形成中的
资产阶级
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思想基础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客观上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整体感知: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
小试牛刀
根据下面①②③④处题目所反映的史实,写出西欧从中古走向近代的社会转型中“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这四者之间的联系。(2023期中)
(1)新变化: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新的阶层出现;新思潮即人文主义:新的市场;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共6分)
联系: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产生新的社会阶层,即富裕农民和城市市民,资产阶级逐渐形成,他们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2分)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同时,文艺复兴相信人的力量,追求现实生活,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进行置险开拓海外市场,这些都促使了新航路开辟。(2分)新航路开辟后,资产阶级为了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欧洲国家相继开始踏上殖民11掠夺的道路。(2分)
13课落实要点:
租地农场出现的背景(庄园衰落表现)、特点
土地集中的方式
手工工场的发展阶段、特点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出现的影响
比较封建庄园和租地农场的不同点
比较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出现时间 14世纪中叶
实质 资本主义性质
特点 1、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新方式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社会结构变化。
庄园衰落的表现:
1、农民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逐渐获得了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新开发区具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3、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
4、领主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劳役地租 货币地租)
租地农场 原因 1、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2、农奴离开庄园
3、庄园逐渐衰落、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特点 1、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
2、将产品推向市场 3、土地出现集中趋势 (方式 )
地点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最早、也最典型
结果 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最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手工工场 原因 分工细化 为缴纳封建赋税
表现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 为市场生产
发展 家庭手工作坊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特点 1.雇佣与被雇佣 2.为满足市场而生产 3.分工合作,效率高
从业人员 手工工匠 商人 农民
结果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土地集中的方式:
1、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
2、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
小试牛刀
《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2020期中)
A 城市的重新兴起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 D 家庭手工业高度发展
比较封建庄园和租地农场的不同之处。(2021期中)
剥削方式:西欧庄园以劳役地租为主,租地农场以货币地租为主
产品归属: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租地农场产品面向市场
性质:西欧庄园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性质,租地农场为资本主义性质
组成人员:封建庄园是领主和佃户,租地农场主要是农场主和雇工。
1、文艺复兴的背景(根本原因)
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精神控制,追求现世幸福;
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技术条件: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2、文艺复兴时地、主张、核心、方式、实质、意义
时地: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
主张: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方式: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意义:促进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人物 国别 称谓 代表作 价值
但丁
达 芬奇
莎士比亚
意大利
意大利
英国
文艺复兴的先驱;“文学三杰”之一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
《神曲》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富有生命的活力;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
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中心
核心
批判
代表人物
主张
性质
意义
14世纪--17世纪
17、18世纪
意大利
法国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天主教神学,神权至上
封建专制,天主教会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关系: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扬
相同点: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背景: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下;
作用: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变革——思想先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
小试牛刀
图一:《康奈诺斯皇帝夫妇与圣母子》创作于中世纪,画中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表情冷漠超然,少有人间之情。
图二:1515年《椅中圣母》由拉斐尔创作,描绘出一位美丽、端庄优雅、安详的年轻母亲,她穿着世俗的衣服,还包着一块花格头巾,神情举止给人一种温柔贤惠之感。(2020期中)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图一到图二反映出当时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2021期中)
图一反映的宣扬“神权至上”,人们个性比较压抑;到图二提倡人文主义,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世生活。
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
基础
新航路开辟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商业危机
政治原因
精神动力
条 件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对欧洲
对世界
对亚非美
早期殖民掠夺
葡、西
荷、法
英 国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1.根本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3.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东西贸易,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的描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6.政治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
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文艺复兴促进思想意识的觉醒,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准备。
5.技术条件:地圆学说的盛行以及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
7.主观条件:海上探险经验的积累及航海家的努力
诀窍:葡萄牙支持往东,西班牙支持往西
航海家 时间 资助国家 主要事迹 意义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15191522
1497-1498
1492
1487-1488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发现非洲好望角
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到达印度,带回大量香料和黄金
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积极:
1、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4、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种类的增多。
消极:
拉开殖民掠夺、侵略和扩张的序幕;给亚非拉等地带来巨大的灾难。
使得欧洲与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性质
背景
影响 消极
积极
1、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联为整体
(1)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
(2)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东西方航海之比较
国家 时间 殖民方式 殖民重点
葡萄牙
西班牙
英国
亚洲 非洲
巴西 中国澳门
除巴西以外美洲
1、建立殖民地,2、开发种植园3、黑奴贸易。4、掠夺金银
16C
1、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2、垄断商道 3、掠夺式贸易4、赤裸裸的抢劫
16C
18C
殖民争霸战争、三角贸易(示意图)、建立殖民地、开发种植园
早期殖民掠夺的评价
1.欧洲: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世界市场: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
非洲
美洲
出程
中程
归程
黑人
武器
廉价工业品
金银
经济作物(原料)
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残酷性 和血腥性。
小试牛刀
根据材料,简述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市场产生的影响(2019年期末)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会缓慢的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人类文明: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隔绝的状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人类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对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全球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时 间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开始标志
重要事件 结束: 转折点: 高潮:
重要文献
政 体
议会的重新召开
1776《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罗伯斯庇尔专政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来克星顿的枪声
1789《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1689《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英国封建专制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封建专制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
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年—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
萨拉托加大捷
联邦制共和制
革命进程
共和制
议会王权矛盾激化
1773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三级会议的召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处死国王
特点 双重性
相同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罗伯斯庇尔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路易十六
查理一世
曲折性、反复性、长期性、不彻底性
资产阶级革命
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战争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克伦威尔
华盛顿
规模最大、最彻底
革命进程
原因:都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方式:资产阶级(领导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旧统治;
结果:革命后都采用法律形式巩固革命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作用: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意义
英国: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②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国:①对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君主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对世界: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具有世界性影响;
美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对欧洲、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探究: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重要法律文献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文件
时间
内容
作用
同 认识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1689
1776
1804
限制王权
自由平等
美国诞生
君主立宪制
法律依据 避免
美国诞生
第一个
内容:都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保障个人权利、私有财产;都确立国家权利机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
1787
1789
分权制衡
联邦制、民主
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财产
自由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反封建;动员革命
立法规范
巩固成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象征;法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治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法制建设必须与国情相适应。
促使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视材料内容选择):
生产力发展;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法律保障;杰出人物的推动;传统文化营养;开拓进取精神
诉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积极性:①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局限性: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独立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
背景: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积极性: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防止独裁,保障民主,巩固了政权。
局限性: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进步性:①阐明平等、法治、民主的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局限性: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
内容: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进步性:①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②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清除了封建法规,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1、(2021期中)法国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1791年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直接纳税达三天工资以上的“积极公民”,才有选举权。两者前后不同的规定说明( )
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野蛮型和残酷性 B 法国大革命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 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前后存在着矛盾 D 政府维护保障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2、(2020期中)结合史实阐述“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继承人”
3、(2020期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在英国政治统治中起到怎样作用
拿破仑是法国革命成果的继承人。一方面,是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多次粉碎了欧洲反法同盟复辟封建王朝的阴谋,有力地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促进了欧洲的进步。另一方面,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议会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居最高地位;政治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限制国王的权利避免独裁;保证英国国家的民主等。。
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2分)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这样既调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又避免专制独裁。(2分)
材料二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兴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2019年期中)根据材料,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4分)
人物评价(贡献、介绍)
1、介绍国别、时代、身份;2、事迹+意义(称号);3、事迹+消极影响
但丁 达 芬奇 莎士比亚 迪亚士 达 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华盛顿 拿破仑
事件简介(2020期中)
1、(图片反映的事件)
2、背景
3、过程
4、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40年代(19世纪中期)
实质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
背景 (1)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政治前提)(2)资本、原料: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资本和原料(3)英国海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促使人们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直接原因)(4)手工工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5)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开始标志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开始行业 棉纺织业(纺织业→ 采矿、化工、冶金—交通运输业)
开始国家 英国(后来扩展到法、美、德等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瓦特改良)的广泛使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意义 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纵深发展,它推动了采矿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蒸汽机车意义 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了蒸汽机车(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对生活: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对生产: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特点 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首先发生在英国(一枝独秀),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扩展;首先在棉纺织业(轻工业)进行,各部门相互促进;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厂制度确立(3)国际格局:经济格局——使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政治格局——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4)社会: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5)消极:导致贫富分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对中国 ①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思想——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
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
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背景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实践 1864年,第一国际的建立
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年
影响: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