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3 07: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甘肃会宁长征纪念雕塑《地球上的红飘带》
江西瑞金长征纪念碑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
广西兴安
湘江战役纪念碑
贵州遵义
红军烈士纪念碑
贵州怀宁茅台镇
四渡赤水纪念碑
云南皎平渡
红军渡江纪念碑
四川甘孜
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你知道这些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吗?
四川松潘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原著:魏巍
艰难抉择
——路在何方
一、红军长征背景: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闽浙赣
湘鄂边、洪湖
川陕
1928~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震惊
对革命根据地
进行“围剿”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红军五次反“围剿” 情况对比
李德
(德国人)
博古
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敌 我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
红军胜利
第一次 1930 — 1933 10万 4万 毛泽东 朱 德 周恩来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 德 周恩来 第五次 1933—1934 50万 8万 李德 博古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红军失败
利用毛泽东的
正确战略战术
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
一、红军长征背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根本原因:李德、博古在指挥上“左”的错误
战略转移 开始长征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盲目冒险的行为。
拓展
一、红军长征背景: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胜利或者死亡”
2、目的: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1、原因:
艰苦卓绝
——重走长征路
二、长征过程:
1.长征开始:
1934.10,中央红军8万余人离开中央根据地,突围西进
瑞金
《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反映了红军要离开根据地,即将踏上长征路,广大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的心情。
广西
云南
广东
四川
湖北
江西
贵州
河南
宁夏
甘肃
山西
陕西
西康
安徽
福建
浙江
湖南
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瑞金
●遵义
遵义会议
二、长征过程:
2.前期受挫:
2.前期受挫:
三年不食湘江鱼,
十年不饮湘江水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
二、长征过程:
中央苏区的丧失,湘江之战的鲜血,使广大指战员心情沉痛,大家对“左”倾错误军事指挥已经到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一场伟大的转折正在酝酿。
博古、李德
湘西
毛泽东
贵州
VS
2.前期受挫:
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 六军团会合。
北上是自投罗网,应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得到支持
分歧
二、长征过程:
3.重大转折:
二、长征过程:
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
1.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____,挽救了______,挽救了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
毛泽东

红军
中国革命
转折点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小组探讨: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二、长征过程: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3万
40万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二、长征过程:
4.长征继续:
4.长征继续:
短暂休整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油画《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红军攻夺泸定桥,这是长征最具代表性的战斗之一。
红军越过大渡河后,再越过大雪山、走过大草地,继续北上。左图:红军翻越大雪山;右图:红军过草地。
油画《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25日,红军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二、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二、长征过程:
4.长征继续:
5.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场景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部分红军会师
长征胜利的标志:
红军全面会师
二、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经过
6.4万
1934.10长征开始
①冲破敌人封锁线
血战湘江
8.6万
③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②改向贵州进军
3万
④四渡赤水
⑤巧渡金沙江
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会宁●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⑧1935.10吴起镇会师
⑨1936.10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
永垂不朽
——传承长征魂
1
3
2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三: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单衣爬雪山,绝粮过草地,是什么支撑着红军一直保持着前进的方向?是什么鼓舞着这群年轻人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党走下去,只要坚持,肯定会有胜利的一天。”




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的过程
胜利会师
历史意义
伟大精神
前期遇挫
重大转折
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勇往直前
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课堂检测
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C
4.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C
5.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右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 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C
6.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⑦②④⑤⑥③
C.①⑦②④⑤⑥③ D.①⑦③②⑤④⑥
7.“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
D
A
8.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
A.甘肃腊子口 B.陕西吴起镇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9.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