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___。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___,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大洲是___。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___。
4.人口稠密区的因素分析:a纬度因素______,b气候因素____c地形因素________、d海陆因素_____。
5.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亚洲东部
临海地带
中低纬度地区
气候温和
降水较多
平原和盆地地区
非洲
欧洲
(一)世界人口分布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慢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南、北美洲的东部
撒哈拉沙漠(干旱的荒漠)
亚马孙平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寒冷的极地(纬度高,气温低)
6.人口增长过快的大洲有:___________,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
8.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是_____、_____、_____。
9.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11.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1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
③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____,经典为_____。
④伊斯兰教的经典为____,伊斯兰教徒被称为____。
⑤世界第三大宗教___,以___为最多。三大宗教都起源于___。
国防兵源不足
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
美洲印第安人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基督教
《圣经》
亚洲
汉语
英语
《古兰经》
穆斯林
佛教
亚洲
(二)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
XJ
地理·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1
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聚落: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聚落。
你能解释一下聚落的含义吗?
聚落
落:停留或居住
的地方
聚:集合、集中
1
聚落的形态
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1
聚落的形态
乡村
城市
聚落的类型
1
聚落的形态
城市聚落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
1
聚落的形态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对策:
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完善道路系统
合理布局工业和消除“三废”
提高公民素质
加强城市绿化
1
聚落的形态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乡村聚落
1
聚落的形态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于城市的工作条件、教育、医疗条件较好,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得乡村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
聚落的形态
交 通
城市交通密集、四通八达
乡村交通稀疏、相对落后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
聚落的形态
城市居住条件相对拥挤,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乡村居住条件比较宽松,房屋一般都不高,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居住条件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
聚落的形态
生产方式
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以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
乡村的生产方式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为主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
聚落的形态
① 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② 城镇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③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下面两组图反映的是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仔细观察两组图,思考以下问题。
村庄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变多变宽,出现了较多的楼房,由农业活动变为非农业活动最终发展为城市。
乡村到城市的演变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在河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城市的原因?
1.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交通便利;
2.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城市形成的条件
1
聚落的形态
1
聚落的形态
墙厚可以御寒;壁炉、火炕防寒保暖;窗小防止寒气进入;屋顶高耸,便于清除积雪。
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可以通风散热;湿热地区降水量大,需要配备强大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你能解释下面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吗?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窗户还是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1
1
聚落的形态
东南亚民居有何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东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房屋窗口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为斜顶,便于排水。高脚是为了防潮。
2
热带雨林
1
聚落的形态
北非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这是为什么?
3
北非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多风沙,房屋墙体厚,用来隔热;窗口小,防止太阳辐射和风沙侵袭;降水稀少,屋顶多为平顶。
黄土高原·窑洞
利用黄土直立性,墙体较厚,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流动性强。
内蒙古高原
福建客家族·土楼
窗户小且高,一般只留一个出口,以突出防御功能。
福建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聚落的形态
1.图中三处属于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
2.三处聚落选址有何共同点?
3.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都位于河流沿岸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活动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遗产名录》是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有世界遗产53处。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法国的塞纳河畔
巴西的巴西利亚
云南的丽江古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
皖南古村落
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丽江古城
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以澳门旧城为中心,吕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 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
1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2
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
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
4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下面的做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理由。
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
2.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聚落的保护,有不同观点。你赞成下列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拆旧建新
整旧如新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___。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___,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大洲是___。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___。
4.人口稠密区的因素分析:a纬度因素______,b气候因素____c地形因素________、d海陆因素_____。
5.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亚洲东部
临海地带
中低纬度地区
气候温和
降水较多
平原和盆地地区
非洲
欧洲
(一)世界人口分布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慢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南、北美洲的东部
撒哈拉沙漠(干旱的荒漠)
亚马孙平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寒冷的极地(纬度高,气温低)
6.人口增长过快的大洲有:___________,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
8.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是_____、_____、_____。
9.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11.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1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
③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____,经典为_____。
④伊斯兰教的经典为____,伊斯兰教徒被称为____。
⑤世界第三大宗教___,以___为最多。三大宗教都起源于___。
国防兵源不足
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
美洲印第安人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基督教
《圣经》
亚洲
汉语
英语
《古兰经》
穆斯林
佛教
亚洲
(二)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
B
C
A
D
1.亚洲东部的人种_____,语言___,宗教_____。
2.西亚和北非的人种_____,语言_____,宗教_____。
3.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人种_____,语言___,宗教___。
①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和___。
②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沿___、___或___分布。
③在______、______往往形成大的城市。
④东南亚的传统民居是______,又称____,是为了适应当地_____的自然环境。
城市
乡村
河流
山麓
公路
河流汇合处
河流入海处
干栏式民居
高脚屋
高温多雨
⑤四点中,__处容易形成城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⑥A处建造纸厂不合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B
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位于河流上游,容易造成水源污染
(三)世界聚落
黄色人种
汉语
佛教
白色人种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白色人种
英语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