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抄写下面诗句,注意把字写匀称、美观。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二、填空题
2.读拼音,写词语
1.英法侵略者 fèng mìng( )在圆明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 hóng wěi( )的建筑,jīn bì huī huáng ( )的gōng diàn( )化为灰烬,这座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就这样huǐ( )于一旦。
2.回到家中,没有了公司jū shù( ),妈妈放松了不少,bù lǚ( )也显得轻快很多。
3.填一填。
1.“满”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音节( ),组词( )。
2.“柳”是( )结构的字,共( )画,第6笔是( )。
3.“吐”读( ),组词( )。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
4.《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 )。
5.《咏柳》中“咏”的意思是( )。
6.《村居》中的“鸢”的意思是( )。
4.活学活用,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一个好吃懒做的年轻人经常偷电动车电瓶,前几天在小区偷电瓶时被当场抓获,正如《左传》中所说的“ , ”。
(2)妈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如果你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像去年一样每天上午都要学习,而且不能外出旅游了。”我嘀咕道:“这不是 吗?”(横线上填一句合适的歇后语)
(3)课文《草船借箭》出自名著《 》,作者是 。《红楼梦》的作者是 。
(4)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古诗《村晚》中的诗句“ , ”写出了牧童的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5)女子十三四岁叫作 年华,人到了三十岁就是 之年了。
(6)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的诗句“ , ”告诉我们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回报。
三、选择题
5.下列动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捏 ②带 ③拿 ④扭 ⑤拉 ⑥逃 ⑦刺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 )银圈,手(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去,那猹却将身一( ),反从他的胯下( )走了。
A.②③⑦⑤⑥ B.②①⑦④⑥ C.③⑤①⑦② D.③④⑥①⑤
6.“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对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越丑陋的东西,就越美丽
B.有的人看丑的东西多了,就觉得它美丽
C.判断一个事物是美是丑,必须挖掘它的精髓来辨别,而不是仅凭外表来判断。内在美不是外在丑所能限制、掩盖和替代的
7.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一项是( )
A.古老的钟发重地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B.我…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C.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D.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8.韶光易逝,年华易老。下面与“珍惜时光”无关的一句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9.对颜真卿及其书法特点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B.颜真卿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
C.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D.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
10.填入下面语境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刚和小丽都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好,两个人谁不服谁。老师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各有所长,不分伯仲。古人说‘ ’,如果你们能吸取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你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表示动物“家”字的最恰当的选项是( )
鱼 蛇 牛 燕子
A.塘 窝 洞 棚 B.塘 洞 棚 窝 C.塘 棚 洞 窝 D.洞 塘 棚 窝
四、修改病句
12.修改病句。
(1)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2)紫嫣同学为班级黑板报设计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两处病句,请你帮她修改。
①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是其中之一。②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展示。
①
②
五、信息匹配
13.根据课外读书积累,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个小学生。( )(判断对错)
(2)《爱的教育》中,那个总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是( )
A.克洛西 B.代洛西 C.费兰蒂
(3)《金银岛》的船长是希尔弗。( )(判断对错)
六、语言表达
14.语文实践。
请你描述下图中小男孩的行为,并说说你对他这种行为的看法。
七、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解释下列字词。
知: 耻:
尝: 识:
16.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说说以下两个句子告诉我们怎样的学习态度或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8.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请写出两句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设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编设床位(个) 建设用时(天) 参与建设人数 其他
武汉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 功能齐全、5G网络全面覆盖
武汉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
北京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 收治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 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材料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19.建立火神山医院的根本原因是( )
A.诠释“中国速度”。 B.吸引4000多万网民在线观看。
C.专门收治新冠感染的肺炎患者。 D.与北京小汤山的建成形成鲜明对比。
2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网友“云监工”,是为了督促缩短施工时间。
B.疫情防控需要各方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
C.小汤山医院用更短时间编设了和火神山相同数量床位,可见当时技术比现在强。
D.雷神山医院参与建设人数更多,建筑面积更大,也是首个专门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
2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阐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我们不得不重视。
D.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分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2.面对紧急疫情而建设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请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23.根据材料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疫情防控,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出
①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②残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爽朗 晴朗)的天空中,(闪烁 闪耀)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 激起)了粉红色的霞光。
③天边的朝霞不断变化,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橘红,又变成鲜红了。这时,大海和天空像着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此刻,在那水天交融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蓬勃升起。开始时,它冉冉地,冉冉地,只露出一个孤形的金边儿。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红日猛地一蹦就跃出了海面。于是那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24.划去第二自然段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5.联系上下文,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残云
A.伤害,毁坏。( ) B.剩余的,将尽的。( ) C.凶恶。( )
(2)散尽
A.分开,由聚集而分离。( ) B.散布,分发。( ) C.排遣。( )
26.在下列词语中找出“冉冉”的近义词,在括号里打“√”。
渐渐( ) 慢慢( ) 悄悄( ) 徐徐( )
27.填空。第三自然段有 句话。第一、二句写 的变化;第三到第七句写 。
九、书面表达
28.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习作。
选题一: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我本来可以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注意将事情写完整、清楚,并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选题二: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堂课,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围绕中心意思选材和表达,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详解】书写词语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特别是“场”和“酒”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奉命 宏伟 金碧辉煌 宫殿 毁 拘束 步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先拼一拼、读一读看看要写的词语是什么,接着写出词语,最后再次拼读检查是否正确。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如:奉下面是两横;碧要与壁、璧区分开;煌下面是个王;毁下面的工要变横为提;履下面是双人旁加复。最后将汉字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3. 氵 10/十 mǎn 满意 左右 9/九 竖提 tǔ 谈吐 tù 呕吐 白居易 歌颂 风筝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字词解释,作家作品。
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最后写出字的音节并组词。
(1)“满”左右结构,部首是“氵”字,按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氵”,再查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的“十”画。“满”音节是mǎn,组词:满足。
(2)“柳”是左右结构的字,共九画,笔画顺序为:横、竖、撇、捺、撇、竖提、撇、横折、竖。第6笔是 竖提。
(3)“吐”是多音字,读tǔ,释义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2、说;说出。3、绽出;露出。组词 扬眉吐气。另一个读音:读tù,释义呕吐。组词上吐下泻。
(4)《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5)《咏柳》中的“咏”字意思是歌颂,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
(6)《村居》中的“鸢”的意思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4.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曹雪芹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豆蔻 而立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谚语,有名著,有名言警句,有歇后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2)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比喻轻而易举或微不足道的事情。
(3)出自四大名著里的文化常识,《草船借箭》出自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罗贯中。《红楼梦》的作者是 曹雪芹。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5)这道题是文学常识的拓展与延伸:“豆蔻年华”出自杜牧的七言绝句《赠别》。“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女子十三四岁叫作豆蔻年华,人到了三十岁就是而立之年了。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选自课文《少年闰土》。选段主要通过少年闰土的外貌和在海边沙地看瓜刺猹的事,表现了少年闰土的可爱和机智勇敢。
带:佩戴,披挂。本句指的是佩戴银圈。
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本句指的是手拿着一柄钢叉。
刺:用有尖的东西插。本句指的是向一匹猹尽力的插去。
扭:转动,扳转。本句指的是那猹却将身一扭转。
逃: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本句指的是反从他的膀下躲避。
6.C
【详解】略
7.B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省略号的理解和运用。
省略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用于表示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或说话的断断续续等。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的不同,省略号所表示的作用也不同。
A.结合语境“十下,十一下……”表示后面还有钟声发出声音的次数,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B.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这是桑拿说的话,时断时续,故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C.结合句子: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这是写桑娜的内心活动,断断续续,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D.结合句子“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这是写桑娜的内心活动,表示语义未尽。
8.D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出自《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是岳飞。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是别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做,不要浪费一点时间偷懒不用功,饱食伤身,不坚持做一件事,就会一事无成。教育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句古文名句,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与“珍惜时光”无关。
9.D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正确。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B.正确。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磅礴大气的特点。
C.正确。“颜筋”是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的特色,形容颜真卿的颜体用笔健挺有力,外形丰满而内含韧劲,大气磅礴而又洒脱通透。“颜筋柳骨”的意思是指颜真卿、柳公权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D.错误。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等,《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
故选D。
10.A
【详解】考查运用语句填空。
A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卢钺的《雪梅·其一》,意为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B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意为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C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意为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结合具体语境应该选A项。
1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注意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鱼”的家是鱼塘,“蛇”的家是蛇洞,“牛”的家是牛棚,“燕子”的家是燕子窝。
12.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 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是其中之一。 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展示人们的生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修改病句的步骤:
A、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B、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C、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D、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
⑥前后矛盾。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⑨指代不明。
(1)搭配不当,意识不能培养,应删去“和培养”。
(2)①搭配不当,“制造”改为“创造”。
②成分残缺,“展示”后面加上“人们的生活”。
13. √ B ×
【详解】(1)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于1886 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作品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一学年的成长故事。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其曾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故答案为: √。
(2)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阅读作品可知,《爱的教育》 中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代洛西。
故选: B。
(3)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金银岛》是史蒂文森所有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代表作,其故事情节起源于作者所画的一-幅地图。小说描写了敢作敢为、机智活泼的少年吉姆.霍金斯发现寻宝图的过程以及他如何智斗海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宝藏,胜利而归的惊险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船长是斯摩利特。故题干说法有误。故答案为:×。
14.图中的小男孩深受正要捡起掉在地上的空瓶子,旁边还有被人随手扔在地上的香蕉皮。这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描写,首先明确图片中的人物,以及正在做的事情。注意仔细观察图片,写出图片的内容即可。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小男孩是在捡地上的垃圾,接着写出自己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5. 同“智”,智慧 以……为耻 曾经 记住 16.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7. 实事求是 学思结合 1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根据句子意思知道,“知”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知道、懂得。“知之”中是“知道”的意思。另一种是“智慧”。“是知也”中“知”通“智”:智慧。
“不耻下问”中“耻”意思是“以……为耻”。
“吾尝”中“尝”是“曾经”的意思。
“默而识之”中“识”是“记住”的意思。
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理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本题考查对句子所讲明的道理的理解。
第一句讲到不要不懂装懂,也就是实事求是的道理。第二句讲到自己曾经整天左思右想,没有想出什么结果,需要学习。因此讲明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18.本题考查对关于读书的名言的积累。
关于勉励读书的有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等
【点睛】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19.C 20.B 21.C 22.①皆在第一时间动工建设;②医院规模大,用时短,参建人数多;③功能齐全,建造技术新。 23.①坚持科学的态度,相信科学的方法,做好协同配合。②加强自我保护,做好个人卫生工作。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④不信谣,不传谣,弘扬青春正能量。
【分析】1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中可以看出。
2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可以看出。
2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C项,有误。
结合“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可以看出作者用新冠和SARS作比较,突出了其病毒的特点但并没有交代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
2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材料中的图表可以看出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分别用了10天、14天、9天突出了速度快。
结合“收治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功能齐全、5G网络全面覆盖”体现了其功能性齐全的特点。
结合收纳人数可以体现其规模之大。
23.考查学生的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作答时要结合对文章的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的语言作答即可,表达合理,答案不唯一。
24.爽朗 闪烁 激起 25.(1)B(√)
(2)A(√) 26.渐渐(√) 慢慢(√) 徐徐(√) 27. 7/七 朝霞 红日升起的过程
【解析】2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爽朗:指开朗,直爽。
晴朗:日光充足,没有云雾。
结合语境,句子写早晨的天空,应选择“晴朗”,划去“爽朗”。
闪烁: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闪耀:指耀眼、闪烁的意思。
结合语境,形容光辉耀眼,应选择“闪耀”,划去“闪烁”。
泛起:漂浮、透出。
激起:刺激,激发。
结合语境,句子写东方的天空出现霞光,应选择“泛起”,划去“激起”。
25.本题考查字义。
(1)残云:零散稀疏的云。“残”意思是不完整,剩余的、将尽的。
故选B。
(2)散尽:表示消失或者结束。“散”意思是分开,由聚集而分离。
故选A。
26.本题考查近义词。
冉冉: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冉冉的近义词有渐渐、慢慢、徐徐、缓缓。
故选渐渐、慢慢、徐徐。
27.本题考查数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
句子末尾加上句号的为一句话。故第③段一共有7句话。第③段中一、二句“天边的朝霞不断变化,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橘红,又变成鲜红了”“这时,大海和天空像着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写朝霞的不断变化,由粉红色变橘红色,再变为鲜红色。第③段第三句到第七句“就在此刻,在那水天交融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蓬勃升起。开始时,它冉冉地,冉冉地,只露出一个孤形的金边儿。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红日猛地一蹦就跃出了海面。于是那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这是写早晨太阳升起的过程。
28.选题一:
我本来可以坚持
骄阳下,窗前端正地坐着一位少年,抿着双唇,神情坚毅,眉头微皱。那因天气炎热与神态专注而凝聚成的汗水,正一滴一滴地划过脸颊。他的手随着脑海中每一次垂落的笔画而挥舞,墨水也凝聚成了刚劲有力的每一横,每一竖,于是,一个个端正的字拼接而成了……
每天夜里,辗转反侧,脑海中尽是这幅画面,每每想起曾经努力的自己,都只是紧握双拳,而后颓然松开,道不出的苦涩与悔恨……它们就像布满全身且极具韧性的蜘蛛网,缠绕着我,折磨着我,想要挣脱却又无可奈何,只是痛不欲生地想着,为何我当初没有坚持……
回首从前,那个每次练完字手都不能动弹的自己,那个写出一手工整、美观字体而高兴得手舞足蹈的自己,那个听到父母的鼓励、老师的赞扬而紧握双拳,高喊“加油!”的自己,那个有梦想,肯坚持的自己……于是,在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字不再龙飞凤舞,反而一个个都像极了正襟危坐的大臣们,端正整齐。但,也只不过是稍稍有点起色,在仍需趁热打铁之时,所有人的称赞,都违背了“忠言逆耳”这一条框,硬生生将我吹捧上了天。我开始学会了偷懒,学会了撒谎,甚至于学会了嘲笑。我开始又哭又闹,怎么样都不再去练字了。 这样夜郎自大的代价,终于在学业沉重之际,化作令人胆寒的恶梦,开始了……现在,每天因作业繁多和内心浮躁,像是仅在一瞬间被打回原形:低着头,歪着身子,手在一张张作业纸上来回穿梭,飞速呈现出由一个个“小画”组成的张张大作。当自己竭力想恢复从前时,却发现,不过仅是延长了写“小画”的时间而已……
如今,重拾起了当初的信仰,当初的动力,再一次去练字了。只是,在时间甚长而效果甚微的“失衡天平”中,我又该如何抉择?依旧放弃吗?不知该如何回答自己,只是再一次扪心自问:当初,为何自己不坚持……
选题二: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在我的记忆中,上过很多的课,印象最深的要数语文兴趣班的那堂课了。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只听见“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便迅速走进教室,等待老师的到来。这时,老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篮球。咦,明明是语文课,怎么会成体育课呢?平时严肃的老师,今天却是两眼微眯,嘴角还挂着微笑,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正当我迷惑不解时,老师发话了:“今天,我们上节活动课。”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便沸腾起来。老师接着说:“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请十六个同学上来,用最快的时间,使每个人都摸到球。今天我们来看看谁的想法最好,谁最聪明。” 顿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思索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有的头靠着墙;有的紧锁着眉头…… 老师见了,说:“我想了一个办法,下面请十六个同学上来,一个同学拿着球,其他的同学站在两排;把手伸出来,拿球的同学从那边推过来,这样每个人就都摸到了。”“噢!”全班同学恍然大悟。“试验一下吧!”不知谁叫了一声。 这时,老师叫上来了十六名同学,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哇!只用三秒钟,真是神速呀!”全班同学惊呆了。 这时,我们的脑筋豁然开朗了,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点了一名同学,他说:“直接把球放在中间,每个人一起摸不就得了吗?”另一位同学马上反驳道:“如果那样,就一定有同学摸不着。”“那能不能改进一下呢?”老师问。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他们有的说分两边,有的说在里面转一下……
还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小浩说:一位同学站着,一位同学蹲着,站着的往下扔,蹲着向上扔;小轩说:十五名同学围一圈,一个同学在中间,拿着球转一圈。最后,我们把所有的方法都试了一遍,最后小轩的方法最快,只用两秒。
这堂课真有趣,让我在玩中知道了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变得更聪明!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从下列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题目进行习作。
选题一:本次为半命题作文。以“我本来可以 ”为题来进行习作。通过阅读题目要求可知,文章的整体色彩要积极向上,不能带有消极情绪。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我本来可以什么。
中间: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结尾:抒发情感,点明中心。
选题二: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堂课,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什么人或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开篇点题,点出自己所写的人或事。
中间:写人也离不开写事,主要抓住事情的经过来描述,写作时做到详略得当,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也可以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抒发自己对这人或事或课堂的感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