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导学案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4 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书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并理解词义,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知识链接】: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自学互助】: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嫂”、“妮”的读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噩、耗、篮”字的写法。
3、我来写一写:我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照样子正确写写:
妮 nī 妮 妮 ( 阿妈妮 ) 役 ( )
硝 ( ) 炭 ( )
谊 ( ) 谣 ( )
噩 ( ) 耗 ( )
跺 ( ) 嫂 ( )
挎 ( ) 篮 ( )
4、我来填一填:默读课文、看两幅插图并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填写。
亲人一般指 ,生活中,我的亲人有 、 等。本课战士们心中的亲人是指: 、 、 。
【展示互导】
读一读:认读生字词语,指出值得特别注意的字词。
秀一秀:各小组接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质疑互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大娘为了 而 ;
为了 而 ;
为了 而 。
小金花为了 而 。
大嫂为了 而 。
2、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检测互评】
1.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ā mā nī zhàn yì xiāo yān dà sǎo
( ) ( ) ( ) (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qíng yì gē yáo
( ) ( ) ( )
2.我能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①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人以帮助。( )
②形容一起走向死亡,共同毁灭。( )
③深厚的感情与友谊。( )
④指亲近的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4 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自学互助】:
放声读1-3自然段,用“ ”画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体会。
边读边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我能体会到很多。(在书上做批注,不少于3处)
我的疑惑:⑴“血中送炭”在文中的指什么?
⑵:
【质疑互究】
战士们和朝鲜人民没血缘关系,却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
战士们就要回去了,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她们为什么会亲人般地对战士们?
读课文,用你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方法上都有哪些特点?
如果将这些语句换另一种句式表达,会有什么不同?
【展示互导】
分部分朗读课文。
【检测互评】
一、组词。
唯( ) 耗( ) 谣( ) 洒( )
准( ) 耕( ) 遥( ) 酒( )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 )阻击( )焦急( )供应( )
故意( )支持( )侦察( )崎岖( )
反义词:唯一( )温暖( )困难( )支持( )
慌张( )伤心( )清楚( )暂时( )
三、选词填空。
热忱 热诚 热心 热情
1.王老师来家访,爸爸( )地接待她。
2.白求恩对工作满腔( ),一直保持极端负责的精神。
3.于老师退休了,一直( )参与校外教育工作。
四、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填空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5﹡ 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知识链接】: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期间经过了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自学互助】:
一、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我能用换同义词法,联系上下文法,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默读课文,我会边读边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能用简洁的话语写出来。
2、读了课文,老班长 、 的精神品质令我感动。
3、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展示互导】
1.读一读:我能读“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秀一秀:我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质疑互究】
1、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一部分或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把它在文中画出来,反复品读,看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找出我和老班长的对话,谈谈你的感受。说说语言对人物描写的好处。
3、课文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检测互评】
1、 我会填
quán ɡǔ( ) zhòu wén( ) duì wǔ( )
qiū yǐn( ) ɡē da ( ) tánɡ cí( )
2、 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峻 严格
(1)能否完成任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 )的考验。
(2)老师要求我们非常( )。
(3)对待工作和学习我们要( )认真。
(4)老师批评我们虽然很( ),但是我们都心悦诚服。
3、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其中“上级”是指: “保姆”是指: “勤务员”是指 全句的含义是 。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的思想感情。
(3)课文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鱼钩虽然长满了 ,但他记录着 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他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 、 、 的精神永垂不朽。
4、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展开讨论,讲给你的同学听,说说个人感受。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6 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牢记14个生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祭奠、豹子、呻吟、搀扶、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课文,感受老共产党员的人性之美。
【知识链接】:
山洪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森林的乱砍滥伐。因为乱砍滥伐会导致破坏原始林资源,不能涵养水源,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旱涝危害增大, 水土流失 ( http: / / www.xkb1.com / " \t "_blank )加剧。
【自学互助】:
1、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注音解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的拼音并在横线上把词语抄写一遍。
( ) ( ) ( )
咆 哮 放 肆 祭 奠
( ) ( ) ( )
胸 膛 疯 狂 狞 笑
( ) ( ) ( )
呻 吟 搀 扶 揪 出
( ) ( ) ( )
豹 子 瞪 眼 流 淌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狞笑:
势不可当:
【质疑互究】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分段。(每段只用四个字概括)
突遇山洪——( )——( )——( )
3.思考;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4.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5.我还有不明白的:
【展示互导】
1.读一读:我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篇课文。
2.秀一秀:我会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检测互评】
辨字组词。
咆( ) 狞( ) 哮( ) 祭( )
泡 ( )拧 ( )教( ) 察( )
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3、我能辨字组词并正确读出本文中出现的含有其字的词、句。
dào ( ) zhé( ) méi ( )
倒 折 没
dǎo ( ) shé( ) mò ( )
4、我能写出让我感动的句子。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6 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自学互助】:
1、朗读并书写下列词语
咆哮 惊醒 狞笑 拥戴 乱哄哄 沙哑 依次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句子推敲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他像一座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质疑互究】
(一)体会“桥”蕴含的深意。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2、文中的老汉令人感动,我能使用上“桥”字,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
如: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比较下面的句子,哪句话写得好,并说明理由。
水渐渐升上来,漫到人们的腰。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展示互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再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尽量使用“桥”字。
【检测互评】
一、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填空。
1、一位普通的 (谁)在村庄遭受 的灾难面前,把生的希望给了 (谁),把死的威胁留给 (谁)。他 (怎样)指挥村民跨过死亡的生命桥。而 (谁)最后却被 吞没,献出 。
( )的人,从 看出。
2.老汉是一个 ( )的人,从 看出。
( )的人,从 看出。
( )的人,从 看出。
二、不同表达我能比较;
比较下面句子,那句说得好,并说说理由。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三、老太太的丈夫和儿子是怎么牺牲的?你想对老太太说什么?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7﹡ 梦想的力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6个生字,理解“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学习重点】:
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知识链接】:
瑞恩 希里杰克被人称之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加拿大人,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70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井。
【自学互助】:
一、我来读一读:
默读课文,标注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我能正确书写。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旬( ) 募( ) 泵( )
吭( ) 颠( ) 筹( )
2、朗读并抄写两遍下列词语
放弃 下旬 募捐 水泵 颠簸 节奏 簇拥 迫不及待 辛辛苦苦 一声不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我的质疑:(1)作者按什么顺序叙述事情的经过的呢?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我的意料?
(3)
【质疑互究】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哪三个步骤?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速读课文,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这些出乎意料的地方让你想到些什么?
3、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4、速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展示互导】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各个人物的精神品质。
【检测互评】
1、给下面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泵(bèng bàng) 筹款(chuó chóu) 吭声(kēng háng) 颠簸(diān dā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瑞恩通过 ,挣到了第一次募捐的70美元;第二次的2000美元是经过 得到的。后来,尽管瑞恩指导钻井机很贵,
可是他仍然表示要 ,因为他要实现
的梦想是不可动摇的。
3、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口语交际 习作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下来,表达出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
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充满感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述的故事所打动。
【学习难点】:
本次习作是一次写事的记叙文,把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自学互助】:
1.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我看到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我听到的事情当中,让我很感动的事是:
2.在这些事中,最让我难忘、印象最深刻的是:
原因是: 。
【质疑互究】
引入范例,感受“感动”,老师讲述一令人感动的故事。
1.个人发言: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我感受到 。
2.学习小组交流:从老师的讲述中,我明白了讲述一件感人的事需要做到
3.各学习小组汇报讲述方法。
4.班内共同小结。
【展示互导】
1.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按照刚刚学到的讲述方法讲述故事,组内其余同学提出建议,帮助提高。
2.班级故事赛。
①各学习小组代表轮流上台讲故事。
②师生评议,选出最令你“感动”的故事,评出讲故事之星。(教师点拨:认真回顾,讲清经过;入情入境,充分表达)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三课时
【学习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下来。
【学习重点】:
能选取典型事例,选材新颖。
【学习难点】:
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自学互助】:
一、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写作技法:
仔细回忆,选好事例。
抓住细节,写好“感动点”。
有感而发,感情真实。
二、回忆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在这次习作中,我想多使用祈使句、感叹句、 等表达方式,让我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感人。
【质疑互究】
一、范文赏读,边读边想:
1、在这篇文章中,我能找到写得最好的部分,我也能这样写写。
2、我还发现文章中其它的写作方法。
二、相互交流
1、小组交流 2、班内交流
【自主习作】: 开始习作。
【展示互导】
一、分享精彩语段。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优秀典型。并在文章中的精彩处画上波浪线批注。
2.请作者把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3.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4.师生共同小结优点。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在小组内发言。
2.学习小组互评,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拨: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部分)
3.整理建议,二次习作。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巩固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读文章要入情入境。
【学习难点】:
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自学互助】:
1.回顾课文,反复品读。
2.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成语故事。
3.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学会了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用到的的直接抒发感情法;还有 。
4.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就推荐我们课外阅读《中华成语故事》。现在,我随口就能说出五个。如 、 、 。
【质疑互究】
(一)交流平台
自由朗读“交流平台”对话,我发现 。
1.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班级展示。
学生代表畅谈自己的发现。
3.教师点拨、小结。
发言归纳: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 。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 。
(3)要注意 。
如: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二)日积月累
1.学习小组内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等)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懂的成语提出来小组解决。
2.再读成语,按自己的方法把成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如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如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如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如
(三)成语故事
1.用自己的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教师点拨: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学习小组内互说。
全班交流。
2.我从故事中的 体会出杨时尊敬老师。
【展示互导】
我能准确地默写出8个以上“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然后还明白了: ,今后,我要注意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