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时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3-08 13:07:38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时2
一、填空题
1.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   的交点,即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   
【答案】垂直平分线;一点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到三角形两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以这两个顶点为端点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得出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从而得到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
故答案为 :垂直平分线 ;一点 。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得到到三角形两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以这两个顶点为端点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得出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从而得到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
2.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小芸的作法如下:
如图,(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
老师说:“小芸的作法正确.”
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
   
【答案】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根据线段中垂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从而得出C,D两点都在AB的中垂线上,又根据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从而得出直线CD就是AB的中垂线 。
故答案为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分析】由作图过程知道,C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C在AB的中垂线上;D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D在AB的中垂线上 ;又根据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从而得出直线CD就是AB的中垂线 。
3.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Q,连接CQ与AB相交于点D,连接AC,BC.那么:
(1)∠ADC=   ;
(2)当线段AB=4,∠ACB=60°时,∠ACD=   ,△ABC的面积等于   .
【答案】(1)90°
(2)0°;4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1)∵ 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ADC=90° ;
(2)∵AC=CB,∠ACB=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又∵ CD⊥AB,
∴∠ACD=∠BCD=30° ,AD=BD=2 ,
∴ CD=
∴S△ABC=AB·CD÷2=4×2 ÷2=4
【分析】(1)根据作图过程知道,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DC=90° ;
(2)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CD=∠BCD=30° ,AD=BD=2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的长,从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答案。
二、选择题
4.平面内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首先到A ,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AB的中垂线,同样,到B ,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BC的中垂线,那么要到A ,B,C距离都相等的点 , 就是AB的中垂线与BC中垂线的交点 ,而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故应选 : B 。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 :首先到A ,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AB的中垂线,同样到B ,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BC的中垂线,那么要到A ,B,C距离都相等的点 , 就是AB的中垂线与BC中垂线的交点 ,而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答案。
5.如图,地面上有三个洞口A,B,C,老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跑出,猫为能同时最省力地顾及三个洞口(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尽快抓到老鼠,应该蹲守在(  )
A.△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ABC三条中线的交点
【答案】A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猫应该蹲守在△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故应选:A 。
【分析】由于猫蹲守的地方要到三个洞口的距离相等,即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从而得出答案。
6.已知△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ABC的边上,则△ABC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ABC的边上,
∴△ABC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故应选:B 。
【分析】由△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若在内部,则为锐角三角形,若在外部,则为钝角三角形,在△ABC的边上,可得△ABC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
7.(2016八上·江苏期末)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B=AC,D为BC中点,
∴CD=BD,∠BDO=∠CDO=90°,
在△ABD和△ACD中,

∴△ABD≌△ACD;
∵EF垂直平分AC,
∴OA=OC,AE=CE,
在△AOE和△COE中,

∴△AOE≌△COE;
在△BOD和△COD中,

∴△BOD≌△COD;
在△AOC和△AOB中,

∴△AOC≌△AOB;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CD=BD,∠BDO=∠CDO=90°,从而利用SSS判断出△ABD≌△ACD;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出OA=OC,AE=CE,从而利用SSS判断出△AOE≌△COE;再利用SAS判断出△BOD≌△COD;利用SSS判断出△AOC≌△AOB;
8.如图,已知△ABC,AB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PA+PC=BC=PB+PC,
∴ PA=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故应选:D 。
【分析】由于点P在BC上,故BC=PB+PC,又PA+PC=BC,从而得出 PA=PB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得出结论。
9.如图,已知线段a,h,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且BC=a,BC边上的高AD=h.张红的作法是:(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相交于点D;(3)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4)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上述作法的四个步骤中,有错误的一步你认为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带有随意性,与作图语言的准确性不相符,应该叙述为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
故应选:C 。
【分析】此题是一道作图题,作图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此题错在第三步,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带有随意性,与作图语言的准确性不相符。
10.(2017八下·潍坊开学考)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
A.7 B.14 C.17 D.20
【答案】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DC的周长为10,
∴AC+AD+CD=AC+BD+CD=AC+BC=10,
∵AB=7,
∴△ABC的周长为:AC+BC+AB=10+7=17.
故选C.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AD=BD,又由△ADC的周长为10,求得AC+BC的长,则可求得△ABC的周长.
三、解答题
11.如图,在△ABC中,∠C=60°,∠A=40°.
(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求证:BD平分∠CBA.
【答案】(1)解:如图①所示.
(2)解:证明:连接BD,如图②所示.∵∠C=60°,∠A=40°,∴∠CBA=80°.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
∴∠A=∠DBA=40°.
∴∠DBA= ∠CBA.
∴BD平分∠CB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1)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大于AB长度一半得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的两侧分别相交,过弧的两交点作直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这条直线就是所求的AB的中垂线;
(2):连接B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CBA=80°,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出AD=BD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DBA=40° ,从而得出∠DBA= ∠CBA,即BD平分∠CBA。
12.如图,在Rt△ABC中,∠B=90°,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 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与AC,BC分别交于点D,E,连接AE.
(1)求∠AD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
(2)当AB=3,BC=4时,求△ABE的周长.
【答案】(1)解:∠ADE=90° 。
(2)解:由题意知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EC;
∴AB+BE+AE=AB+BE+EC=AB+BC=7,
即△ABE的周长为7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作图过程知道:MN是AC的中垂线,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DE=90° ;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x相等,得出AE=EC,根据三角形周长得计算方法及等量代换得出△ABE的周长=AB+BE+AE=AB+BE+EC=AB+BC,从而得出答案。
13.如图,在△ABC中,∠B=22.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Q,交BC于点P,PE⊥AC于点E,AD⊥BC于点D,AD交PE于点F.求证:DF=DC.
【答案】证明:连接PA, 则PA=PB,∴∠B=∠PAB=22.5° ,∴∠APD=45°.又∵AD⊥BC∴PD=AD.∵AD⊥BC,∴∠DPF+∠PFD=90°.∵PE⊥AC,∴∠AFE+∠DAC=90°.又∵∠AFE=∠PFD,∴∠DPF=∠DAC.在△PDF和△ADC中, ∴△PDF≌△ADC(ASA).∴DF=DC.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连接PA,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得出PA=PB,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PAB=22.5°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APD=45°,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D=AD ,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DPF=∠DAC,然后利用ASA判断出△PDF≌△AD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DF=DC.
1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DF.
求证:BE+CF>EF.
【答案】证明:如图,延长ED至点M,使DM=ED,连接MC,MF,则EF=FM .∵BD=CD,ED=DM,∠EDB=∠CDM,∴△BDE≌△CDM(SAS).∴BE=CM.∵CF+CM>MF,∴BE+CF>EF.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延长ED至点M,使DM=ED,连接MC,MF,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出 :EF=FM ,然后利用SAS判断出△BDE≌△CD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BE=CM ,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得出CF+CM>MF,然后等量代换得出BE+CF>EF. 。
1 / 1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时2
一、填空题
1.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   的交点,即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   
2.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小芸的作法如下:
如图,(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
老师说:“小芸的作法正确.”
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
   
3.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Q,连接CQ与AB相交于点D,连接AC,BC.那么:
(1)∠ADC=   ;
(2)当线段AB=4,∠ACB=60°时,∠ACD=   ,△ABC的面积等于   .
二、选择题
4.平面内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如图,地面上有三个洞口A,B,C,老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跑出,猫为能同时最省力地顾及三个洞口(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尽快抓到老鼠,应该蹲守在(  )
A.△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ABC三条中线的交点
6.已知△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ABC的边上,则△ABC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7.(2016八上·江苏期末)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8.如图,已知△ABC,ABA. B.
C. D.
9.如图,已知线段a,h,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且BC=a,BC边上的高AD=h.张红的作法是:(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相交于点D;(3)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4)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上述作法的四个步骤中,有错误的一步你认为是(  )
A.(1) B.(2) C.(3) D.(4)
10.(2017八下·潍坊开学考)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
A.7 B.14 C.17 D.20
三、解答题
11.如图,在△ABC中,∠C=60°,∠A=40°.
(1)用尺规作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求证:BD平分∠CBA.
12.如图,在Rt△ABC中,∠B=90°,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 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与AC,BC分别交于点D,E,连接AE.
(1)求∠AD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
(2)当AB=3,BC=4时,求△ABE的周长.
13.如图,在△ABC中,∠B=22.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Q,交BC于点P,PE⊥AC于点E,AD⊥BC于点D,AD交PE于点F.求证:DF=DC.
1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DF.
求证:BE+CF>EF.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垂直平分线;一点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到三角形两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以这两个顶点为端点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得出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从而得到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
故答案为 :垂直平分线 ;一点 。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得到到三角形两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以这两个顶点为端点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得出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从而得到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
2.【答案】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根据线段中垂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从而得出C,D两点都在AB的中垂线上,又根据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从而得出直线CD就是AB的中垂线 。
故答案为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分析】由作图过程知道,C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C在AB的中垂线上;D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D在AB的中垂线上 ;又根据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从而得出直线CD就是AB的中垂线 。
3.【答案】(1)90°
(2)0°;4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1)∵ 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ADC=90° ;
(2)∵AC=CB,∠ACB=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又∵ CD⊥AB,
∴∠ACD=∠BCD=30° ,AD=BD=2 ,
∴ CD=
∴S△ABC=AB·CD÷2=4×2 ÷2=4
【分析】(1)根据作图过程知道,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DC=90° ;
(2)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CD=∠BCD=30° ,AD=BD=2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的长,从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首先到A ,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AB的中垂线,同样,到B ,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BC的中垂线,那么要到A ,B,C距离都相等的点 , 就是AB的中垂线与BC中垂线的交点 ,而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故应选 : B 。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 :首先到A ,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AB的中垂线,同样到B ,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BC的中垂线,那么要到A ,B,C距离都相等的点 , 就是AB的中垂线与BC中垂线的交点 ,而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答案。
5.【答案】A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猫应该蹲守在△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故应选:A 。
【分析】由于猫蹲守的地方要到三个洞口的距离相等,即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从而得出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ABC的边上,
∴△ABC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故应选:B 。
【分析】由△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若在内部,则为锐角三角形,若在外部,则为钝角三角形,在△ABC的边上,可得△ABC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B=AC,D为BC中点,
∴CD=BD,∠BDO=∠CDO=90°,
在△ABD和△ACD中,

∴△ABD≌△ACD;
∵EF垂直平分AC,
∴OA=OC,AE=CE,
在△AOE和△COE中,

∴△AOE≌△COE;
在△BOD和△COD中,

∴△BOD≌△COD;
在△AOC和△AOB中,

∴△AOC≌△AOB;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CD=BD,∠BDO=∠CDO=90°,从而利用SSS判断出△ABD≌△ACD;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出OA=OC,AE=CE,从而利用SSS判断出△AOE≌△COE;再利用SAS判断出△BOD≌△COD;利用SSS判断出△AOC≌△AOB;
8.【答案】D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PA+PC=BC=PB+PC,
∴ PA=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故应选:D 。
【分析】由于点P在BC上,故BC=PB+PC,又PA+PC=BC,从而得出 PA=PB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得出结论。
9.【答案】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带有随意性,与作图语言的准确性不相符,应该叙述为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
故应选:C 。
【分析】此题是一道作图题,作图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此题错在第三步,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带有随意性,与作图语言的准确性不相符。
10.【答案】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ADC的周长为10,
∴AC+AD+CD=AC+BD+CD=AC+BC=10,
∵AB=7,
∴△ABC的周长为:AC+BC+AB=10+7=17.
故选C.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AD=BD,又由△ADC的周长为10,求得AC+BC的长,则可求得△ABC的周长.
11.【答案】(1)解:如图①所示.
(2)解:证明:连接BD,如图②所示.∵∠C=60°,∠A=40°,∴∠CBA=80°.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
∴∠A=∠DBA=40°.
∴∠DBA= ∠CBA.
∴BD平分∠CB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1)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大于AB长度一半得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的两侧分别相交,过弧的两交点作直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这条直线就是所求的AB的中垂线;
(2):连接B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CBA=80°,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出AD=BD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DBA=40° ,从而得出∠DBA= ∠CBA,即BD平分∠CBA。
12.【答案】(1)解:∠ADE=90° 。
(2)解:由题意知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EC;
∴AB+BE+AE=AB+BE+EC=AB+BC=7,
即△ABE的周长为7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作图过程知道:MN是AC的中垂线,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DE=90° ;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x相等,得出AE=EC,根据三角形周长得计算方法及等量代换得出△ABE的周长=AB+BE+AE=AB+BE+EC=AB+BC,从而得出答案。
13.【答案】证明:连接PA, 则PA=PB,∴∠B=∠PAB=22.5° ,∴∠APD=45°.又∵AD⊥BC∴PD=AD.∵AD⊥BC,∴∠DPF+∠PFD=90°.∵PE⊥AC,∴∠AFE+∠DAC=90°.又∵∠AFE=∠PFD,∴∠DPF=∠DAC.在△PDF和△ADC中, ∴△PDF≌△ADC(ASA).∴DF=DC.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连接PA,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得出PA=PB,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PAB=22.5°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出∠APD=45°,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D=AD ,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DPF=∠DAC,然后利用ASA判断出△PDF≌△AD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DF=DC.
14.【答案】证明:如图,延长ED至点M,使DM=ED,连接MC,MF,则EF=FM .∵BD=CD,ED=DM,∠EDB=∠CDM,∴△BDE≌△CDM(SAS).∴BE=CM.∵CF+CM>MF,∴BE+CF>EF.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延长ED至点M,使DM=ED,连接MC,MF,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出 :EF=FM ,然后利用SAS判断出△BDE≌△CD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BE=CM ,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得出CF+CM>MF,然后等量代换得出BE+CF>EF.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