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 12 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程目标:
1、归纳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逐步形成的过程;
2、探究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过程;
3、理解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文化的双重影响。
1.“近代”
2.“战争”
3.“西方文化”
4.“扩张”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1500年新航路开辟说”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说”。
由于本课标题“近代”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故本课更为倾向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追求民族民主的战争,如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拿破仑战争的前期,是正义的;二是侵略战争,如法国拿破仑战争的后期和欧洲殖民者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
主要是指欧美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古时期,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在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文明、殖民扩张与掠夺等。本课主要是指近代西方文化。
主要包括扩张路径、载体、影响等方面内容。
【本课核心内容】西方文化伴随着近代战争而不断扩张,使得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与重构,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近代西方文化向外扩张的动因
图1:英国威廉和玛丽 图2:机器生产 图3:伏尔泰和亚当·斯密
材料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学习任务1:根据图片1-3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文化扩张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局稳定;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
思想:启蒙运动和强调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
对外政策:殖民主义。
1773 英国人已在北美建立13块殖民地。18世纪初不计算印第安人在内,殖民地居民共27万余人。1650—1774年北美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5%,1774年人均财富占有量和英国人均水平相差无几。
1607年105名英国人来到詹姆斯敦,建立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海外定居点。该地实行民选的议会制度,并于1619年召开了第一次立法会议。
1620年102名清教徒在乘“五月花”号赴北美途中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一)美国文化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P66-P67内容,归纳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表现并指出其特征。
背景 表现 特征
独立战争前
独立战争后
(一)美国文化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P66-P67内容,归纳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表现并指出其特征。
背景 表现 特征
独立战争前 ①北美居民构成: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印第安人 ②在欧洲白人主导下,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 ①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多源性和多样性 ②语言:美式英语 ③生活:融入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④精神: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 ⑤族群:“美利坚人”成共同名称; 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多元文化;
殖民地文化;
美利坚民族形成但种族融合少;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一)美国文化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P66-P67内容,归纳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表现并指出其特征。
背景 表现 特征
独立战争后 独立战争(1775-1783)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各种族趋于认同的文化) ①政治文化:1787年宪法 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建立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精神追求:自由女神像 ③黑暗面: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实行奴隶制
美利坚文化【重构】=欧洲文化(主导)+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等【交流、交融】
多元文化;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一)美国文化
材料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当人们说起清教徒时,一般是指美国的清教徒。清教主张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提倡勤俭致富的价值观,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清教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的世界的看法,成为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
——《选必三 p66历史纵横》
参考答案:
(1)美国人民为了追求政治自由、宗教自由和经济发展,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独立战争;
(2)独立战争后,美国人民将自由等原则写进宪法,但保留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种族歧视、妇女权利受限等,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
学习任务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独立战争与美国文化的形成有何关系?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占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并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后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到18世纪晚期,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小部分土地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二)拉丁美洲文化
学习任务4:阅读教材P67内容,归纳独立运动前后的拉丁美洲文化的表现及特征
背景 表现 特征
独立运动前
独立运动后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二)拉丁美洲文化
学习任务4:阅读教材P67内容,归纳独立运动前后的拉丁美洲文化的表现及特征
背景 表现 特征
独立运动前 ①拉丁美洲的由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美的主要语言。 ②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 ①族群: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政治:西班牙、葡萄牙实行封建性殖民统治 ③经济:种植园经济——封建经济 ④文化: A、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 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 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 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B、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多元性
地区 拉丁美洲
独立后 背 景 19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①法属海地独立:1804年,黑人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西属拉美独立:
③葡属巴西独立:
拉丁舞
1804第一个独立;黑人领导。
1822独立;
1889成立巴西合众国。
圣马丁
玻利瓦尔
建立15个共和国
1826年,领导人是土生白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
1822年独立,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材料二:(拉丁美洲)独立的经济意义限于摆脱衰落中的宗主国的野蛮掠夺和落后统治,但独立后却缺乏独立迅速建立民族经济的能力,经济依附性的状况没有改变……尽管革命后建立了十几个“共和国”,但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相去甚远。拉美独立运动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出现的由落后的地主阶级占有成果的革命。——摘编自张伟伟《美国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比校研究》
材料三:考迪罗(Caudillo)产生于19世纪初拉美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
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在思想上传统天主教影响较大。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庄园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
材料一:由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仍是一个封建主义的殖民地社会。1810—1826年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们,向往社会进步和自由,放弃了已有的家产和奴隶,提出了解放奴隶,取消对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劳役制,废除教会特权,鼓励自由贸易等进步主张。
——《论1810-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性质》
依据材料,指出独立后拉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二)拉丁美洲文化
学习任务4:阅读教材P67内容,归纳独立运动前后的拉丁美洲文化的表现及特征
背景 表现 特征
独立运动后 19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①法属海地独立②西属拉美独立③葡属巴西独立 ①政治文化: A.追求法治、自由: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B.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 ②族群: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③经济: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
多元性、
殖民色彩浓厚、
考迪罗主义
学习任务5:思考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完成表三。(提示:可从文化来源、宗教信仰、政治文化、族群关系等维度思考)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
相同点 文化来源
宗教信仰
原有美洲文化
独立的思想动因
族群关系
不同点 种族融合
文化主流
政治特征
以欧洲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
多种信仰;
原美洲文化遭破坏;
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都存在种族歧视;
黑白印等种族融合较少;
黑白印等种族融合较多;
英国文化为主;美式英语;
西葡文化为主;拉丁语印第安语;
政治呈现民主法治特征;
政治呈现考迪罗独裁特征;
二、近代战争:融合不同文化的催化剂——以美洲为例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的欧洲格局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前欧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基本情况如何?
拿破仑战争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的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但是这种加强了的王权仍然是封建性质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铜,解放人们的思想。特别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法国大革命以前,已经不断扩散到欧洲以及美洲地区。
政治:封建统治
分散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15C后期封建王权加强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14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宗教信仰:基督教
思想:14C-17C初 文艺复兴
1517年 宗教改革
16-17C 近代科学的兴起
17-18C 启蒙运动
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
———谢国良 《 拿破仑战争 》1985
材料 ……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图6 十二月党人起义
学习任务6:根据材料和图6,思考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并将教材相关史实以图式予以说明。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思考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出现哪些新因素?
1.政治制度:
2.政治观念:
3.阶级力量:
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
欧洲国家开始不同程度地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
(1)对内: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2)对外: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815年“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格局
在击败了共同的敌人拿破仑帝国后,1815年“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形成了5大强国并存的局面,维也纳体系目的就是为了镇压欧洲革命,并通过维也纳体系来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还将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最后导致1848年欧洲革命的浪潮。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848年革命下的欧洲
1848年革命的浪潮波及到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1848年欧洲革命带有反封建、民族性,不仅是一场冲击封建秩序的革命,更是一次次欧洲民族(国家)的大革命,可以说今天欧洲的诸多民族国家都跟1848年欧洲革命有紧密关系
2017年1卷41题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高考考查对接课本知识】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的要求。——《文化交流与传播》P68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68
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学习任务7:教材P68“学思之窗”,“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图6油画《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情景》如何体现“十二月党人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为什么列宁又说“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参考答案:
(1)油画中的人民与十二月党人的物理距离比较大,且人民多采取围观的态度,没有特别的情感表现。
图6 十二月党人起义
(2)因为1861年沙皇迫不得已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后来的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最终实现了反对君主专制,争取民主法治自由的目标。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三、文化侵略使亚非浴火重生——亚非文化重构
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回应: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表现形式:宗教侵略;
强行移植政治制度;
奴化教育;
控制思想舆论,出版报刊;
兴办各种慈善事业;
学习任务8:根据教材P69-70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被侵略民族如何体现了“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的同时,维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等;
印度: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但印度上层精英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且印度教、伊斯兰教和种姓制度在印度仍有巨大影响;
埃及: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伊斯兰教、传统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仍占据主要地位。
三、文化侵略使亚非浴火重生——亚非文化重构
材料 有人认为,英国是为了平衡贸易和通商才发动战争,因此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而且认为英国以资本主义文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入了封建主义禁锢着的神圣王国”,是好事,应当大恨其晚,如果来得早一点,“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P215-224
学习任务9:概括材料的观点,提出你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概括观点,提出认识,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文化侵略使亚非浴火重生——亚非文化重构
参考答案:材料观点:英国的殖民侵略促进中国社会进步;我的认识: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英国的殖民侵略只是在客观上为中国社会进步提供条件。论证:(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除了通商,还有殖民的目的。当时,世界多数国家已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而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为了攫取更多的殖民利益,英国还向中国倾销鸦片,强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用武力割占中国领土,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2)英国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向中国输入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并进而影响中国先进中国人,先后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这是先进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奋发有为的尝试。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因为先进中国人不懈努力的结果。结论:英国的殖民侵略主要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服务,漠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虽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观念,但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进步缘于本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三、文化侵略使亚非浴火重生——亚非文化重构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战争
文化交融完善
文化碰撞交流
认知外来文化
反思本土文化
文化选择与重构
【思考总结】学习完本课,你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怎样的理解?
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和平的或暴力的
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但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认识:
①西方文化扩张往往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
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
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完善自身文化!
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
【思考总结】学习完本课,你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怎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