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温馨提示: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
2.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答题卷自己保存好,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高德胜
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使得反观自身、心灵对话成了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如果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史上传承了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1.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在价值指引方面有所缺失,应该借鉴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在集体化与个别化平衡方面加强探索。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只有能够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才能实现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的价值。
B.基于心灵教育而进行的现代教育转型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
C.标准化考试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是因为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是支配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
D.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想象力的培养、“末日体验”活动等教育实践都是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其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B.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C.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是让儿童心灵“自然发育”的主张,颇有见地。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它的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
B.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
C. 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疏通调解
D. 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B. 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C. 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 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晚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8.“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李白《蜀道难》“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②《阿房宫赋》中写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赤壁赋》中,感叹生命短暂自然永恒的句子是: , 。
三、实用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作‘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B.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C.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传人?请简要说明。(6分)
(3)王瑶教授教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请结合有关内容概括分析。(6分)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作用的思考与认识。(8分)
四.语言运用与表达(20分)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爱情公寓4》播出后,虽然该剧导演一再表示还没有开拍下一季的计划,但网上关于《爱情公寓5》的猜测一直风生水起。
B.北京某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B.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杨的处理决定:孙杨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欢迎程度十分惊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
1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六句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接区。 , ,
, , , ,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②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③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④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⑤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⑥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⑥⑤①②③④ B.①②⑥③④⑤
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②①③④⑤
1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5分)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形式灵活的微电影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而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与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答: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①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 ②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 ③ ,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四.12. C(A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B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C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D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13. A (B缺宾语中心语,在“一切比赛”后加“的资格”;C句式杂糅;D成分赘余,去掉“以上”。) 14.C
15.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形式灵活,制作周期短,投资小。(5分,每点1分)
16.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每处2分,共6分)
五.作文(60分)
17.【参考立意】在奋斗中享受快乐;要勇于逆流而上;不要贪图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快乐的含义是行动等。
附:翻译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稀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鼓噪,沈束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
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