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变色龙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变色龙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2: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契诃夫
变 色 龙
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品味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3.学习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用词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蜥蜴俗称变色龙,它逃避天敌的绝招是——保护色。变色龙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皮肤的颜色。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击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作者简介
《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的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趋炎附势、献媚邀功的勾当。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典型代表。
写作背景
契诃夫( ) 蔑 ( )
坎肩( ) 戳穿( )
咳嗽( ) 魁梧( )
胚子( ) 恐吓( )

miè
kǎn
sòu
kuíwú
pēi

读准字音
chuō
合作探究
1.听读课文,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木柴厂发生一起“狗咬人”事件,警官奥楚蔑洛夫正好经过,处理这件事,结果因为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判案的态度。
2.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5):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狗咬人事件。
第二部分(6—27):描写了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的过程。
第三部分(28—29):厨师带走了狗,奥楚蔑洛夫威胁、恐吓赫留金。
第一部分
1.第1段中“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真实地再现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渲染了死气沉沉、萧条压抑的社会氛围,暗示了当时社会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为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2.第三段中“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句中的“钻”字有何表达效果?
“钻”字写出了人们聚集之快和以看热闹为乐的无聊心态,说明极端的专制统治造成了人们精神面貌的病态:愚昧麻木,无聊透顶,却又不甘沉寂。
狗的主人是谁?
不知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1
2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不是将军家的狗→
3
4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
不是将军家的狗→
5
6
是将军哥哥的狗→
错在首
饰匠→首饰匠耍赖,想要赔
偿金
错在
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
断气
怪首饰匠自己把蠢手指头伸出来→就说狗是“我”找着并派人送上的
错在狗→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狗真伶俐,一口就咬破首饰匠的手指头→早晚要收拾首饰匠
1.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阅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下面的图表。(课后第一题)
第二部分
2.“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绝不轻易放过”“拿点儿颜色出来”“好好地教训”,刻画出一个专横、粗野,貌似公正、严于执法的审判官形象。重复询问表明他色厉内荏,为下文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3.第11段写“独眼鬼”的话有何作用?
不能。因为“独眼鬼”的话揭示了狗咬人的真相,讽刺了赫留金,表现出在沙皇的统治下利欲熏心、黑白颠倒、说谎成性的社会风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作者通过第 段的话说明了什么?
第 段中,赫留金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抬出“当宪兵”的兄弟,揭示了当时法律的实质——宪兵就是法律。这是对沙皇统治下的法律的尖锐讽刺。这里的语言描写说明赫留金是一个庸俗、狡猾的小市民。
5.勾画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身份和特点。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外貌描写,交代了他的身份。“军大衣”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奥楚蔑洛夫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②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动作描写,“咳”“拧”两个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
③“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语言描写,借脱大衣这个插曲,顺势把话题转开,揭示了奥楚蔑洛夫知道狗主人身份后的心虚、恐慌心理,也表现出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的狡猾。
④“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语言描写,穿上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心惊胆战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胆怯、恐惧的心理。
⑤“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语言描写,当众说谎,形象地表现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卑劣无耻的特点。
⑥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语言、神态描写,“洋溢”一词形象地刻画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
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对下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第三部分
1.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这句话?
“恐吓”一词揭露了奥楚蔑洛夫沙皇走狗的真面目,“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沙皇走狗夹着尾巴狼狈而逃的形象,与开头其威风凛凛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深入研讨
1.除了主角奥楚蔑洛夫,小说中还出现了不少其他人物,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他们有什么特点。
赫留金:底层小人物,贪婪鄙陋,投机钻营,畏惧权贵。
独眼鬼:开口闭口“长官”,也是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辈。
将军家厨师:说外人“瞎猜”,对于将军言必称“我们”,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折射出对权贵的崇拜。
围观的人们:嘲笑卑微的同伴,不敢质疑和挑战警官的权威,奴性十足。
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没有正面出场,但在围观群众及厨师的口中却又无处不在,通过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霸道和权势熏天。
2.文中三次提到“法律”,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第7段: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第12段: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
第17段: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表明“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这样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而且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3.小说中有两次写到围观群众的场景,分别有什么作用?
开头: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集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结尾: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态。
4.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第5段: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是赫留金作为受害者的证据,也是他要求赔偿的本钱。
第10段:“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变成了敲诈者。
第20段:“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
成了赫留金冒犯名贵狗的罪证。
第27段:“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手指头成了活该被咬的对象。
文中对赫留金手指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
5.作者在文中四次写到军大衣的脱、穿,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首段: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军大衣是身份的象征、权利的象征,更是沙皇警犬的标志
第10段: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第20段: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冷一热,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尾段: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在出尽洋相后,继续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与开头相照应。
6.小说以《变色龙》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给人深刻印象。
7.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化——变的是态度
不变的是本性: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
8.变色龙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意义?(课后习题二)
①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平民群众时,往往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②这样的人物当然是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凋敝,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③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9.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课后习题三)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多种描写方法并用。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了主人公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小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2.运用对比和夸张,讽刺强烈。小说通过奥楚蔑洛夫对“受害者”赫留金前后态度的对比,揭露了警官对下层人民所表现出的虚伪与残忍;通过奥楚蔑洛夫对狗前后态度的对比,揭露了警官对上阿谀逢迎、巴结讨好的性格。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对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腐朽,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小市民的麻木、庸俗、愚昧。
小说主旨
变色龙
看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
开端:交代背景,发生“狗咬人”的案件
发展高潮: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揭露丑态
结局:奥楚蔑洛夫审案结束
板书设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