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4 15:2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020年的疫情给了全世界人类一场巨大的考验,同样的我们从疫情中也看到了中西方面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差异极大。
导入新课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中西方的基层治理不同
课程标准: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通过时间轴与历史地图,认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史料实证】 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分析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文献资料与图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认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时空坐标
时期 基层组织 社会功能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
近代
二战后
时期 基层组织 社会功能
古希腊时期 村社 实行自治,村社大会处理登记公民、选举议事会议院等相关村务;
中世纪 庄园 庄园主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
城市 主要由行会或商会上层把持,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教会 控制着精神生活,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古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历史:
经济:
政治:
思想:
背景:
(1)
2、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继承地方自治传统;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近代民族国家产生,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
启蒙思想影响。
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时期 基层组织 社会功能
近代 英:自治市 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自主开支,接受选民监督。
美:乡镇 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2)内容
重点探究
一、从希腊村社到现代社区——基层自治的塑造与反噬
相关史料
查阅相关材料。分析三种模式的利弊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重点探究
一、从希腊村社到现代社区——基层自治的塑造与反噬
相关史料
查阅相关材料。分析三种模式的利弊
自治型社区: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分离,社区的工作完全自治。
利:①实行民主管理。政府间接干预社区的管理,社区的核心管理机构是社区管理委员会,各个委员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②倡导文化共享,即地域归属与文化共享。公民注重价值观的凝聚力,居民对迁移到的社区会有很强烈的社区环保意识、邻里互助意识和归属感,会非常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③社区建设井然有序。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社区环保意识,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④服务意识强烈。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服务精神,公民认为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尽其所能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弊:①工作量大,具有一定强制性。社区的大量工作都是社志愿人员完成的,美国的法律也明确规定大学生须参与一定量的志愿者服务工作。②政府没有权利干预社区事务。
混合型社区:这种模式是介于自治管理和政府主导型管理之间的一种模式。
利:①居民参与意识较强,居民都有较强的社区荣誉感和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②注重为地区事务管理和为本地居民服务,职能明确简单,办事效率较高;③政府与社区居民协作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集合居民的力量共同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
弊:政府和居民属于双重主导地位,容易产生矛盾。
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社区管理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功能清晰。
利:①政府行为和社区管理行为紧密结合,对社区组织提供物质支持和管理行为引导,在社区管理中体现了政府的社会价值观;②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
弊:居民自主参与意识差。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居民习惯接受制度安排,习惯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居民对社区管理民主参与意识比较薄弱,忽视社区居民管理主体的作用和地位。
时期 基层组织 社会功能
二战后 社区 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卫生保健、参与地方政府决策等
80年代以来 社区和非政府组织 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②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③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
3、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1)背景:
①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②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③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增多。
(2)内容
材料 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工业革命后,许多国家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改编自《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1)特点:
①建立、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治理模式因国情不同而不同。②逐渐民主化、法制化;③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自主权逐渐扩大);④治理主体多元化;基层服务多样化;基层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2)作用
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②保障人民权益,巩固民主政治
③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
④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①资产阶级社会的严重社会问题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②二战和经济大危机的经验教训;
③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极大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极为繁荣,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相关史料
(一)背景
材料一: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当一个“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新社会得以建立之时,也营造出了一个前景未卜、充满危机的年代。“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主义企业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事实上,正是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剧烈的矛盾冲突,将社会福利制度推向了西方历史的前台。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时期 概 况
二战前
二战后
2、建立历程
(1)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1)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2)北欧及法国、加拿大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注重效率还是公平优先——福利国家的功过是非
以“福利国家”为特征的社会改革在北欧五国内各具特色,其中瑞典最具代表性。1946年,瑞典议会通过基本退休金法案,规定凡67岁(后改为65岁)以上公民均可按月领取退休金,数额为退休前15个最高收入年份平均数的60%……全民医保开始于1955年,内容主要有医药保证和病休津贴、婴孩、病孩家长津贴等……高等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并提供奖学金和学生贷款(无息)……此外,国家还兴办养老院、提供家庭服务等各项社会服务。瑞典的福利国家政策比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系统完备,福利水平高,受益面广,社会效果显著,被称之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3.特点:①覆盖面广;
②低收入人群获利多;
③已经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4.实质: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
5.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6.评价
①进步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
②局限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惰行为,效率低下。
基层组织名称
社会功能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
近 代
二 战 后
村社
实行自治,村社大会处理登记公民、选举议事会议院等相关村务。
庄园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解决纠纷;
美国: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
英国:自治市
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市长和市议会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市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地方征税所得,受选民监督;
社区
工业革命后开始形成;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功能多样,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时 期
城市
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行会商会规范经营活动、治理城市;
80年代以来
社区
更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政府功能更多,基层治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
基督教
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原因:
(1)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3)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不断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发展过程:
(1)初步形成: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障法规。
(2)逐渐成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3)覆盖全民:至2022年末,养老保险(10.5亿人)、失业保险(2.4亿人)、工伤保险(2.9亿人)、医疗保险(13亿人),社保卡持有人数13.68亿人,覆盖96.8%的人口。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3、意义: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点探究
三、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
相关史料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①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③社会保障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通过保障劳动力再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度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④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和社会保障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救济 古代中国 西方主要国家
实施主体
实施对象
指导思想
共同特点
中西方农业社会的社会救济的异同
政府、宗教、民间士绅
教会、行会(商会)
面临生存危机的灾民、瘟疫患者等
教徒、行会会员、灾民等
儒家的“仁爱”思想
基督教的“博爱”价值观
施予者的仁政与恩赐,
免除生存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施予者的博爱与恩赐,
免除生存危机,缓和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