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单选题
1.(2023·汕尾模拟)2020 年我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产生硫化氢,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
B.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
C.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
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2.(2021高二下·如皋月考)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颤藻、衣藻、小球藻等藻类暴发性繁殖,从而产生水华或赤潮。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氮、磷可为上述藻类合成细胞器膜提供原料
B.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上述藻类都有细胞壁、核糖体
C.上述藻类都属于生产者,在同水域,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
D.发生水华和赤潮时,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都会因缺乏光照而死亡
3.(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4.(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5.(2022高二下·三明期中)如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顿、草鱼、鱼等水生动物,以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集生态工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下列关于这个循环净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此设计保证了景观鱼池可以不需要人的管理
C.芦苇可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该净化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分解者的作用功不可没
6.(2022高二下·武汉期末)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是两种新发现的蠕虫,起初科学家只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
C.厌氧细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
D.自然鲸落数量稀少,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
7.(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小型益鸟是第三营养级
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猫头鹰”
D.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8.(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有机磷农药能抑制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可催化乙酰胆碱分解),使用后残留严重且难以降解。研究发现白腐真菌能产生多种降解有机磷类农药的酶。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机磷农药甚至会出现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南极生物体内,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B.在一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生态系统内,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最高
C.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过程受阻,导致患者肌肉瘫痪
D.向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壤中投放白腐真菌合适时间后,会提高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9.下列古诗与生物学原理不符的是( )
古诗 生物学原理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低温叶绿素不稳定,易降解
B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述植物向光生长的现象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描述青蛙与水稻间传递的物理信息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描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A.A B.B C.C D.D
10.(2022·辽宁模拟)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都与豆科植物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都能进行生物固氮,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氮素
D.都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1.(2022高二下·安康期末)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干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型昆虫(甲、乙)。如图所示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的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
B.推测7~8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
C.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调查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
12.(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研究人员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出一株嗜酸硫杆属细菌,该细菌不仅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长,还能从单质硫、含铁矿物中获取能量将CO2固定为有机物进行生长。下列有关该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和分解者
B.该细菌可能生活在硫、铁含量丰富的地区
C.该细菌利用有机物供能的过程需要线粒体参与
D.随着该细菌的生长,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下降
13.(2022高二上·深圳期末)下图表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采用的生态污水(常含N、Р等元素和有机物)处理技术。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植物可吸收污水中N,P元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B.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可被植物再利用
C.人工湿地常选用本地物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比较进水口、出水口N、P元素含量可评估净化效果
14.(2022高一下·长安期末)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是捕食关系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15.(2023高二下·楚雄期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⑤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
C.乙与丙,丙与丁的种间关系都是捕食
D.若不考虑社会因素,则自然界中①和②③④之和的速率基本相等
16.(2022高二下·博罗月考)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若已知蜘蛛增重0.25Kg要吃2Kg食草虫,而食草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大米草。在这一食物链中这只蜘蛛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1.25%
C.若大米草死亡,一段时间内,线虫和沼蟹数量会相应增加
D.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17.(2023高一下·大理月考)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图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A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动物 植物
B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C 真核细胞 细胞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细胞器
D 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平均分配
A.A B.B C.C D.D
18.(2023高二下·大理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园中饲养的各种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19.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 B.
C. D.
20.(2021·重庆模拟)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保护某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调查,绘制图所示食物网。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食物网中,含有划蝽的食物链共有6条
B.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增加
C.图示食物网中,轮虫和水蚤,划蝽和鲶鱼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D.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高,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数量少
2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处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2.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捕食者
被捕食者 鸟 昆虫 鼠 狐狸 草
鸟 √
昆虫 √
鼠 √
狐狸 √
鹰 √ √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占有两个营养级
23.(2022·广东模拟)下列关于我国农业谚语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谚语 理解
A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粪便中的有机物经分解者分解后生成的产物能被作物利用
B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分
C 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能给土壤带来氮肥;含氮无机盐可作为小麦合成淀粉的原料
D 沙土掺泥,好得出奇 土壤透气性高,有利于增强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A.A B.B C.C D.D
24.(2023高二下·玉溪期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经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25.(2022高二下·南县开学考)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表明,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图表示珠峰不同高度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随着海拔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C.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珠峰较高海拔地段新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1高三上·靖远开学考)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在海水中的分布如下表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藻类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与水深的关系时发现,远洋水域的藻类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的最大值远小于近海水域的,但远洋水域出现最大值的水深及有藻类植物分布的水深都大于近海
水域的。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深度 浅 中 深
主要海藻门类 绿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1)藻类及其他海洋生物构成 。浅水层中的所有绿藻构成的不是一个种群, 理由是 。
(2)超过一定水深,水体中就不会再有藻类植物分布,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生活在深水中的主要是 。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使得近海水域水体中 的含量高,藻类大量繁殖。不同水深分布的海藻门类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7.(2022高三下·昆明月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一大型陆地风电场开展了一项为期15年的集气象监测、卫星遥感和地面采样的综合实验,深入探讨陆地风电场建设前后局地气候和环境变化差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调查研究,由于风电场致死的鸟类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达数百万只,特别是稀有猛禽死亡率高,在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风电场对鸟类威胁很大,而栖息在当地的鸟可以迅速适应风电场的存在,并学会躲避障碍,改变了飞行高度和栖息高度,出现了新的分层现象,这将直接影响该地区群落的 结构。
(2)研究还发现,植被活力呈增加趋势,食草类昆虫的数量将 。食草类昆虫在食物网中的消费级属于 。
(3)风力发电场的选址除了要实现预期的收益效果,还需考虑 等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4)“风电下乡”是一种新型的富美乡村计划,即在农村安装风电机组,可利用田间地头,不影响农业生产,实现了“上头”发电、田里种稻、水里养鱼的新型立体农业,立体农业的原理是 。
三、综合题
28.(2023高二下·砚山月考)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虫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迁入率 ②种群密度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29.(2021高二下·抚松开学考)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水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 ,水藻数目 ,淡水虾数目 。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
30.(2021高一上·普宁月考)分析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简图,回答问题:
(1)该简图所有的③(麻雀)个体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 层次;1只昆虫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 层次。
(2)①个体是由 发育而来的,由 所构成。从细胞结构分析,图中的①②③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如 ,反映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
(3)图中②(虫子)以①的叶子为食,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属于 生物。
(4)生态系统是由 相互关联,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硫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鲸落属于特殊的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C正确;
D、礁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 ①生产者:包括光合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等,能够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③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营养结构:
2、群落的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在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答案】C
【解析】【解答】A、藻类中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氮、磷不可为上述藻类中颤藻合成细胞器膜提供原料,A错误;
B、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B错误;
C、上述藻类都属于生产者,在同水域,它们之间竞争资源和空间,为竞争关系,C正确;
D、发生水华和赤潮时,水生动物因缺乏氧气而死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 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3.【答案】D
【解析】【解答】A、植食动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不同的食物链,可以是同一营养级,A错误;
B、只有在某些水生系统中, 捕食食物链是主要的食物链,B错误;
C、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不出现分解者,C错误;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其的浓度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食物网 。同种植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2)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食物链的基本类型包括:捕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①捕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 碎屑食物链是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
③ 寄生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虽然容易见到,但它在陆地生态系统和很多水生生态系统中并不是主要的食物链,只在某些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食物链才能成为能流的主要渠道;在大多数陆生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只有很少一部分通向捕食食物链,生物量的大部分不是被取食,而是死后别微生物分解,因此能流失以通过碎屑食物链为主。
(3)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4.【答案】B
【解析】【解答】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错误;
B、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如蓝藻,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
C、动物不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错误;
D、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5.【答案】B
【解析】【解答】A、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群落,因此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该生态系统是人为参与形成的景观鱼池,集生态工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因此需要人的管理,B错误;
C、芦苇可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降低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
D、分解者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形成的无机物可被植物重新利用,以减少污染,因此该净化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分解者的作用功不可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产者:包括光合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2)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等,能够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3)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6.【答案】D
【解析】【解答】A、结合题意“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任何生态系统组成的群里中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寄生是指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同一物种雌雄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寄生,B错误;
C、据题干信息“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可知,该生物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故也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由于自然鲸落数量稀少,模拟其环境相对简单,故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①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②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因素有光、温度等,决定地下分层的则是水、无机盐等。③动物的垂直分层: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垂直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①表现: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镶嵌分布。②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寄生:一种生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产生危害。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3、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①生产者: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③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7.【答案】C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整个小岛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小型益鸟以虫为食,虫为第二营养级,故小型益鸟为第三营养级,B正确;
C、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该是最短的食物链,即草→鼠→猫头鹰,C错误;
D、这个小岛上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是分解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8.【答案】C
【解析】【解答】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有机磷农药甚至会出现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南极生物体内,A正确;
B、有机磷农药使用后残留严重且难以降解,因此会随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最高,B正确;
C、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不受影响,C错误;
D、白腐真菌能产生多种降解有机磷类农药的酶,向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壤中投放白腐真菌合适时间后,会使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含量降低,从而可提高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例如,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3、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 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随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9.【答案】C
【解析】【解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说明叶绿素在低温时不稳定,易降解,A正确;“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枝条弯向光源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B正确;水稻是第一营养级,青蛙是第三营养级,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信息传递,C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可恢复,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分析】 1、秋天时,叶绿素分解,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使植物呈现五颜六色。
2、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指,单侧光照射时,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温特的假说认为,单侧光照射植物,引起生长素自顶端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而产生向光性现象。
3、青蛙和水稻无直接联系,无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稳定性种类:①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经过适当的调节,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答】A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能固氮,无需与豆科植物共生,AB错误;
C、硝化细菌不能固氮;根瘤菌是异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固氮,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指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C错误;
D、硝化细菌和根瘤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1.【答案】B
【解析】【解答】A、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甲的营养级较低,A错误;
B、乙捕食甲会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较强的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丝瓜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故推测7~8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B正确;
C、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C错误;
D、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样方法,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3、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菌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得到,既能直接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又能将CO2固定为有机物进行生长,因此该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
B、该细菌能从单质硫、含铁矿物中获取能量,因此可能生活在硫、铁含量丰富的地区,B正确;
C、该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错误;
D、随着细菌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①生产者: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③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原核生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无核膜和核仁。
13.【答案】B
【解析】【解答】A、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分解者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A正确;
B、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不能被植物再利用,B错误;
C、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C正确;
D、进水口的有机污染严重,通过人工湿地的净化,出水口的有机物将减少,而无机物的含量将增加,因此若研究该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一般选择芦苇、香蒲、莒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并且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14.【答案】C
【解析】【解答】A、食物网中生物之间还有竞争等的关系,A正确;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食物链,所处的营养级也就不一样,B正确;
C、在捕食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方式跟其他营养级的方式不同,C错误;
D、食物网是多条食物链组成的,某一个食物链上的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可能将其替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2)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食物链往往是相互交叉的,形成复杂的摄食关系网,称为食物网。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愈大。
15.【答案】C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A正确;
B、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的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不是捕食关系,C错误;
D、 若不考虑社会因素,则自然界中①光合作用和②③④呼吸作用之和的速率基本相等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大气中CO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细胞呼吸。
1、“三步法”判断碳循环模式图中的组成成分: “一找”双箭头:双箭头两端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环境中的CO2。 “二看”均指向:除乙外,各成分均指向甲,则甲为非生物环境中的CO2,乙为生产者。 “三判”分解者:除甲外,各成分均指向丁,则丁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2、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16.【答案】D
【解析】【解答】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如图中的线虫)的食物,A正确;
B、食草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大米草,说明能量传递效率为10%,2Kg食草虫则消耗20Kg大米草,因此蜘蛛增重0.25Kg,消耗20Kg绿色植物,能量利用率为0.25Kg÷20Kg=1.25%,B正确;
C、若大米草死亡,分解者(细菌)增多,线虫吃细菌,线虫增多,沼蟹数量也会相应增加,C正确;
D、生产者(大米草、藻类)处于第一营养级,食草虫、线虫、海螺处于第二营养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7.【答案】B
【解析】【解答】A、生物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
B、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可以分为水和无机盐,B正确;
C、真核细胞中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又包含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原生质层则由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C错误;
D、有丝分裂不包括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在分裂间期完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 ①生产者:包括光合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等,能够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③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组成细胞的元素: (1)来源:从无机环境中有选择地吸收。 (2)存在: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3)分类: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4)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18.【答案】B
【解析】【解答】A、动物园中饲养的各种生物是分开饲养的,没有相互的作用,没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所以动物园中饲养的各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越稳定,所以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9.【答案】A
【解析】【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为原核生物属于分解者,即原核生物与分解者与生产者都有交集,还有的原核生物属于消费者,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两部分:(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 ①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③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与食物网。
20.【答案】B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食物网中,含有划蝽的食物链共有6条,A正确;
B、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则划蝽捕食水蚤的数量会增加,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下降,B错误;
C、分析图示食物网可知,图示食物网中,轮虫和水蚤,划蝽和鲶鱼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
D、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高,获取的能量较少,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比水蚤的数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21.【答案】D
【解析】【解答】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包括硝化细菌等。
【分析】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生产者可以利用太阳能等能量将无机物合成生物体需要的有机物。异养型生物需要摄食自养型生物或者比自己低级的营养级生物,从而获取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合成自身有机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22.【答案】C
【解析】【解答】A、由表格可知存在三条食物链,为 草→昆虫→鸟→鹰 ,草→鼠→狐狸, 草→鼠→鹰,A正确;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B正确;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和鹰的数量都减少,C错误;
D、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的书写方法: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因此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绿色植物、最高一级的动物即不能被其他生物不是的动物。
23.【答案】C
【解析】【解答】A、分解者能把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促进作物生长,A符合题意;
B、立秋时节,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水,B符合题意;C、淀粉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氮元素,含氮无机盐不可作为小麦合成淀粉的原料,C不符合题意;D、土壤透气性高,氧气含量多,有氧呼吸旺盛,能释放更多的能量用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分析】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内固定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
24.【答案】D
【解析】【解答】A、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图中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所以植物→鼠→蛇→鹰才是一条完整食物链,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经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不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C错误;
D、生产者自身要能制造有机物,都是自养生物,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比如蚯蚓也可以是分解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主要指捕食链,其组成有生产者、消费者,而没有分解者。
2、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消费者(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3、一般模式: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动物→中型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25.【答案】C
【解析】【解答】A、调查植物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样方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应该随机取样、适当增加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故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A正确;
B、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地形、土壤湿度都发生改变,因此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B正确;
C、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两个群落中的优势植物不同,这是气温和降水等不同导致的,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可能是高海拔地段新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1)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因素有光、温度等,决定地下分层的则是水、无机盐等。
(3)动物的垂直分层: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垂直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1)表现: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镶嵌分布。
(2)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6.【答案】(1)生物群落;绿藻不是一个物种而是藻类的一个门类,种群是由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的
(2)消费者和分解者
(3)氮、磷等营养物质;光照
【解析】【解答】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
藻类及其他海洋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构成生物群落。浅水层中的所有绿藻构成的不是一个种群,理由是绿藻不是一个物种而是藻类的一个门类,种群是由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的。
(2)
超过一定水深,水体中就不会再有藻类植物分布,因为藻类作为自养型生物需要一定的光照。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生活在深水中的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3)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使得近海水域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高,藻类大量繁殖。海藻门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同水深分布的海藻门类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水深获得的光照不同。
【分析】1、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一个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是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27.【答案】(1)垂直
(2)增加;初级消费者
(3)生态环保、安全运行、电网接入、土地征用等
(4)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解析】【解答】(1)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因此鸟类出现了新的分层现象,这将直接影响该地区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由题干可知由于风力发电机存在导致植被活力呈增加趋势,食草类昆虫的数量将增加,食草类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3)风力发电场的选址除了要实现预期的收益效果,还需考虑生态环保、安全运行、电网接入、土地征用等问题。
(4)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模式。
【分析】1、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2、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8.【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
(2)大型真菌和跳虫;CO2、H2O、无机盐
(3)水平
(4)①②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的生物成分。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等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种群的特征包含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因此①迁入率、 ②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基本特征,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故答案为:①②。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3、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9.【答案】(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
(3)D
(4)增多;减少;减少
(5)群落
【解析】【解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分别有:水鸟、小鱼、淡水虾。淡水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故为竞争关系。大鱼吃小鱼,故为捕食关系。
(3)A、水鸟在食物网中是最高营养级的动物,是消费者,A错误;
B、水绵属于生产者,B错误;
C、水藻属于生产者,C错误;
D、腐生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答案为:D。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没有了天敌,数目会增加,淡水虾与大鱼是捕食关系,大鱼数目增加会导致淡水虾数目减少。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甲壳类没有了天敌,数目会增加,而导致水藻数目大量减少。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环境:如水、空气、无机盐 等;能量:如 阳光、热能 。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不可缺少。
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食物链往往是相互交叉的,形成复杂的摄食关系网,称为食物网。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愈大。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生产者 、 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30.【答案】(1)种群;个体
(2)同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和细胞产物;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异养
(4)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生产者,②③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群落是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组成的,群落由不同的种群构成。据此分析作答。
(1)所有的③(麻雀)个体为同种生物,故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一只昆虫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2)①生产者为多细胞生物体,是由同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从细胞结构分析,图中的①②③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反映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
(3)同化作用类型包括自养和异养,异养生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生物,图中②(虫子)以①的叶子为食,说明其为异养生物。
(4)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的统一整体。
【分析】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体现了动植物具有统一性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