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与环境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与环境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03 19: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单选题
1.(2020·西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2.(2023高二下·定远期末)土壤中的生物、作物根系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CO2,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如图表示某森林在不同条件下,其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必需生物
B.凋落物中的能量可在被分解者利用转化为热能后再进入生物群落供其他生物使用
C.凋落物覆盖可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从而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
D.土壤表层无覆盖物时,土壤呼吸速率几乎为0
3.(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2023高二下·昆明期末)植物可通过释放挥发性的有机物“说话”,提醒种群内的其他植物主动防御可能出现的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也可以“偷听”植物说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说话”的内容属于物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问关系
B.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偷听”植物“说话”来辨别和摄取食物
C.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种群间和种群内部的信息流是维持其稳定的重要因素
5.(2021高二下·安康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B.捕食等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
C.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出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2022·汕头模拟)2020 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我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据此下列有关蝗灾防控的设想,最不具备可行性的是(  )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再加以防治
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 直接杀死蝗虫,进行化学防治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
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
7.(2023·淮北模拟)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离不开信息传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B.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是由生物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负反馈调节与信息传递无关
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
8.(2020高二下·南昌期末)榕树 榕小蜂是迄今已知的最紧密严格的专性传粉系统,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两者在形态结构上已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的雌花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花香味吸引榕小蜂前来为其传粉,同时也提供部分花柱较短的雌花子房让榕小蜂产卵繁殖后代。关于榕树和榕小蜂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
B.二者之间依靠化学信息建立联系
C.二者之间共同进化,获得生存优势
D.专性传粉可提高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
9.(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的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
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体现行为信息在种群层次上的作用
B.狼通过兔子散发的气味跟踪、捕食兔子,体现化学信息在群落层次上的作用
C.莴苣种子萌发需要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号,体现物理信息在个体层次上的作用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层次,而且是单向地、不对等地传递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能够传递信息
C.利用诱虫器来采集小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12.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和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取食、居住、社会行为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B.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
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信息传递
D.发现天敌的动物通过鸣叫警示同伴传递的是物理信息
13.(2020高二上·白山期末)丹顶鹤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若丹顶鹤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丹顶鹤的食物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丹顶鹤增加2kg体重,则最多需要消耗水草50kg
B.日照时间长短变化会影响丹顶鹤的繁殖,这属于物理信息
C.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在一段时间内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
D.环境污染、人为偷猎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丹顶鹤数量减少的原因
14.(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假若某自然生态系统仅有一条捕食食物链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该生态系统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以及信息传递
C.b,c、d中有一个是分解者
D.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的能量关系为a>b>c>d
15.(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趋光性昆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16.(2021高二上·郴州期末)下列生物传递信息的类型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雄性白鹭求偶时的舞蹈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雌性萤火虫发出的荧光 D.春季鸟类求偶的鸣叫声
17.(2023高二下·富锦月考)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我最闪亮”: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
B.“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C.“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
D.“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
18.(2021·梅州模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面描绘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B.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
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19.(2023高二下·山东月考)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稻螟赤眼蜂可将卵寄生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在遭遇不同虫害时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会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在A侧和B侧放置不同“气味”的水稻植株,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B.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C.利用特定“气味”吸引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属于化学防治
D.该实验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0.(2023高二下·鄂州期中)安徽农业大学茶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求教信号”——顺-3-己烯醇,吸引害虫天敌前来驱避害虫,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顺-3-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提前激发自身的免疫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题干可得出一条食物链:茶树→害虫→害虫天敌
B.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害虫天敌和其他茶树可以识别该信号
C.根据顺-3-己烯醇的作用特点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D.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3-己烯醇,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属于生物防治
21.(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B.麝鹿散发麝香吸引异性的信息类型属于行为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生物发出和接收的
D.狼根据兔子的气味去抓捕兔子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2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B.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C.草原返青时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3.(2023高二下·楚雄期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都离不开信息传递。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B.黄鼠狼为躲避敌害而排放的臭气,属于化学信息
C.非洲狮和角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饲养蛋鸡时,增加营养和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2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头狼的嚎叫声是一种物理信息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表达是行为信息
C.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息
D.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25.(2022高二下·博罗期中)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雄鸟急速起飞,向雌鸟发出的信号属于行为信息
B.动物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稻草人驱赶害鸟属于生物防治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3·泉州模拟)东亚飞蝗依据生活方式可以分为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两者体色不同,散居蝗虫体色介于绿色到棕色,与周围植被保持一致;群居蝗虫则为橙黄色,上面有黑色斑块。此外,群居蝗虫体型略小,跳跃和飞行能力都较强。当散居蝗虫密度过大,食物不足时,会形成群居蝗虫聚群迁飞。利用鸭子治蝗时,蝗虫聚飞之前治蝗效果显著,对已经开始聚飞的群居蝗虫效果不大。为探究群居蝗虫的御敌策略,研究人员利用大山雀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
(1)大山雀是蝗虫的天敌,捕食蝗虫是慢慢啄食的。研究人员把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同时栓在大山雀面前,观察、统计大山雀的捕食偏好,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判断依据是   。
(2)研究发现,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研究人员推测苯乙腈是一种化学警告信号,能使蝗虫天敌具有如上偏好。研究人员以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为实验材料,利用苯乙腈、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剂,进行如下A、B两组大山雀捕食偏好实验证实了该推测,则①、②、③、④的处理分别为   。
a.不处理
b.注射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剂
c.涂抹苯乙腈
d.注射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剂+涂抹苯乙腈
(3)苯乙腈是合成剧毒物质氰化物的前体物质。群居蝗虫储存着大量苯乙腈,一旦遭天敌鸟类啄食,就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氰化物,从而与天敌“同归于尽”。因此,群居蝗虫释放的苯乙腈对天敌鸟类具有警告作用。综上,完善以下东亚飞蝗御敌策略概念图。
①   ②   ③   
27.(2021·安丘模拟)某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桃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桃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通过绿色植物(如禾本科、豆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分,从而降低环境中污染重金属的浓度,以达到修复被污染环境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桃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   。桃园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最终主要看它的   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2)研究发现,以桃叶上的害虫桃蛀蜈为食的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   。
(3)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桃、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桃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4)桃叶害虫大规模爆发会对桃树造成极大危害,有人建议该桃园可适当放养一定数量的鸡。构建“桃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请从能量流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桃园养鸡”的生态学意义是   。
三、综合题
28.(2023高二下·富锦月考)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下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碳循环过程中缺少的一个环节是   (文字描述),碳元素在③④过程中以   形式存在。图中    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图2生物成分中没有图1中的   (填字母)。
(2)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3×109kJ,B的能量为1.5×108kJ,D的能量为1.8×108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   kJ,每年输入A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   。
(3)若该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其中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29.(2022高二上·茂名期末)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下面是某生态村建立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
(2)沼气池中产生沼气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鸡粪可作为鱼的饲料,鸡粪中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   同化的能量。
(3)与单一农业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是   。
(4)新型生态农业遵循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   ,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5)该生态村的养鸡场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号属于   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   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0.(2023·海东模拟)湖泊中通常会生长大量的微囊藻和绿藻,绿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等蓝藻大量增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藻类属于   ,其主要的功能是   。
(2)调查湖泊水体中微囊藻的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引起水生动物中毒。藻毒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填信息类型)。
(3)人工湖泊中通常会获得较大的产品输出量,往往大于湖泊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
B、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
D、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答案】C
【解析】【解答】A、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必需生,A错误;
B、凋落物中的能量可在被分解者利用转化为热能,但是能量是无法进行循环利用的,B错误;
C、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分解凋落物,进而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
D、根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包括作物根系的呼吸,因此土壤表层无覆盖物时,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取决于作物根系的呼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必备成分)
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非必备成分)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不可缺少。
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两种成分。
3.【答案】D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植物不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也可以通过物理信息来传递,如草原返青时为动物提供的就是物理信息,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答案】A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植物可通过释放挥发性的有机物“说话”,挥发性有机物是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符合题意;
B、植食性昆虫可通过感应挥发性有机物,从而辨别和摄取食物,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属于捕食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信息传递存在于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种群间和种群内部的信息流是维持其稳定的重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信息的种类及实例
①物理信息是指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照、狼的呼叫声等
②化学信息是指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
③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是各种动作,这些动作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的某种信息,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
2、信息传递的意义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答案】B
【解析】【解答】A、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A错误;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捕食关系能够相互制约对方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利于维持二者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C、性别比例的改变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对死亡率没有影响,C错误;
D、种群密度能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大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为衰退型,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为稳定型。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寄生:一种生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产生危害。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6.【答案】B
【解析】【解答】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利用生物信息在群体中的作用,再加以防治,A可行的;
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 不能直接杀死蝗虫,信息素的利用属于生物信息,B错误;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C正确;
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②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各种动作。
(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7.【答案】D
【解析】【解答】A、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种内关系,A错误;
B、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可由生物和非生物产生,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传递,B错误;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负反馈调节与信息传递有关,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调节系统稳定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
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
8.【答案】A
【解析】【解答】A、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据题干可知,雌花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花香味吸榕小蜂,所以它们之间依靠化学信息建立联系,B正确;
C、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共同进化,适应环境,获得生存优势, C正确
D、专性传粉避免了花粉的浪费,可提高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榕树依靠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榕树榕果中产卵,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是互利共生关系。
9.【答案】B
【解析】【解答】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自然生态系统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确保了其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不断的输出,需要不断的补充矿质元素,如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A错误;
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主要沿着食物链传递)、转化和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过程,B正确;
C、信息传递还可以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C错误;
D、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不一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10.【答案】D
【解析】【解答】A、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这是行为信息在种群层次上的传递,说明种群内部的正常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递,A正确;
B、狼通过兔子散发的气味跟踪捕食兔子,这是化学信息在群落层次上的传递,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莴苣种子萌发需要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号,光信号属于物理信号,这是物理信息在个体层次上的传递,说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依赖于个体、种群和群落层次,一般是双向的传递过程,而个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细胞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行为信息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B正确;
C、生物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化学信息,C正确;
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是个体内的激素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化学信息传递,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
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12.【答案】A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目的是为了交配繁衍生息,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因此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B正确;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信息传递,C正确;
D、动物发出鸣叫警示同伴,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声音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3.【答案】A
【解析】【解答】A、若丹顶鹤增加2kg体重,则最多需要消耗水草2×1/3÷10%÷10%+2×2/3÷10%÷10%=200kg,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故日照时间长短变化会影响丹顶鹤的繁殖,这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在一段时间内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C正确;
D、环境污染、人为偷猎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丹顶鹤数量减少的原因,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1、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2、能量传递效率数值等于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有: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③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4、种群的数量最终不可能呈“J”型增长,因为资源等总是有限的,起初阶段可能呈该曲线模型增长;
5、不良的条件可以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14.【答案】D
【解析】【解答】A、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传递效率,只能使流动过程散失的能量减少,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B错误;
C、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
D、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的能量关系为a>b>c>d,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15.【答案】B
【解析】【解答】A、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趋光性昆虫感受到黑光灯的刺激,从而聚集到黑光灯的周围,趋光性昆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正确;
D、通过黑光灯诱捕,然后对捕获的昆虫进行鉴别,分类,从而实现对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的探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答案】B
【解析】【解答】A、白鹭求偶时的舞蹈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D、雌性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春季鸟类求偶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类别 概念 传递方式 实例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物理过程 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
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信息素 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行为信息 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 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 昆虫的舞蹈
17.【答案】D
【解析】【解答】A、“我最闪亮”:孔雀开屏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
B、“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
C、“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
D、“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答案】B
【解析】【解答】A、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B错误;
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9.【答案】C
【解析】【解答】A、二化螟与褐飞虱以水稻的不同部位为食,种间竞争并不激烈,A正确;
B、由图可知当水稻有褐飞虱存在时,稻螟赤眼蜂数量减少,B正确;
C、利用特定“气味”吸引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利用化学信息,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该实验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答案】C
【解析】【解答】A、题意显示,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可见题中存在的食物链为茶树→害虫→害虫天敌,A正确;
B、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驱避害虫,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可见,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B正确;
C、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可见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是单向的,C错误;
D、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3-己烯醇,可激发茶树的自身免疫响应,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属于生物防治的内容,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②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各种动作。 (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21.【答案】D
【解析】【解答】A、行为信息不是由物质组成的,A错误;
B、麝鹿散发麝香吸引异性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有些信息是由无机环境发出,例如光照,C错误;
D、狼根据兔子的气味去抓捕兔子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信息传递:
1、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22.【答案】C
【解析】【解答】A、昆虫散发性外激素在种内传递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错误;
B、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错误;
C、草原返青时,青翠的颜色为食草动物提供捕食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3.【答案】A
【解析】【解答】A、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A错误;
B、黄鼠狼释放的臭气是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非洲狮和角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饲养蛋鸡时,增加营养和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量,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②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各种动作。 (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24.【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是一种物理信息,A正确;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B正确;
C、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在生物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错误;
D、草原的绿色(物理信息)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5.【答案】C
【解析】【解答】A、雄鸟急速起飞,是用一种动作行为来向雌性发出信号,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
B、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也可以发生在异种生物中,B正确;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单向或双向的,C错误;
D、稻草人是利用了物理方面的综合信号达到驱赶害鸟的目的,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①分类
物理信息:例如鸟类求偶时发出的鸣叫。
化学信息:昆虫交尾时,虫体放出的性激素招引异性前来交尾。
行为信息:蜜蜂找到蜜源后,回蜂巢起舞通知同伴。
②意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①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②生物防治的优点:不污染环境,能长期将害虫控制在较低水平,例如:利用关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是其远离农田;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生物的雌雄交配,降低繁殖力,从而减缓其对农作物的破坏。
26.【答案】(1)散居蝗虫首次被选择的比例、被伤害比例、被吃比例均高于群居蝗虫
(2)acbd
(3)苯乙腈;警告;保护色
【解析】【解答】(1)根据题图分析可知散居蝗虫首次被选择的比例、被伤害比例、被吃比例均高于群居蝗虫,因此可推断出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
(2)以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为实验材料,利用苯乙腈、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剂,进行验证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蝗虫的种类、苯乙腈的有无,因变量为是否被啄食,据此可设计实验为:A、散居蝗虫+不处理(对照组),散居蝗虫+苯乙腈处理(实验组);B、群居蝗虫+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剂处理,群居蝗虫+苯乙腈处理(或苯乙腈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并施加苯乙腈)。故①、②、③、④的处理分别为acbd。
(3)群居蝗虫释放的苯乙腈对天敌鸟类具有警告作用,则图中①为苯乙腈,从而对其天敌形成②(警告),而散居蝗虫则依赖于保护色来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概率。
【分析】1、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寄生:一种生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产生危害。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27.【答案】(1)水平结构;结构和功能
(2)蜘蛛所处营养级高,重金属难分解,沿着食物链积累
(3)大豆吸收了重金属,而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
(4)“桃园养鸡”的生态学意义是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且鸡群在园内活动取食,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病虫杂草的危害,减少了防治用药,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是减轻了因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污染的负荷,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
【解析】【解答】(1)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一个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最终主要看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2)重金属大都是不易分解的,被消费者食用后,不易分解,残留在生物体内,当它被下一级消费者捕食后就直接转移到这一级消费者体内,依次被下一营养级转移和积累,所以营养级越高,食物链越多,重金属在其体内的积累就越多。
(3)土壤有机物积累,土壤腐殖质的质量下降原因应该是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数量降低,其降解有机物能力下降。因为大豆吸收了重金属,而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固氮使土壤肥力增加。
(4)"茶园养鸡"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且鸡群在园内活动取食,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病虫杂草的危害,减少了防治用药,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是减轻了因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污染的负荷,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
【分析】1、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2、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后,一般很难分解,往往随着营养级的增加,体内有毒物质的量逐渐加大,这是生物富集现象。
3、生物治虫或生物控制害虫,是指用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的治虫方法。就是利用生物间的关系,应用各种有益的生物(天敌)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益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益虫、益鸟、益兽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法就是通过有益生物直接消灭害虫,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部分。其优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没有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猖獗和产生抗药性对一些害中的发生长期的抑制作用。
28.【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碳有机物;A,B,C,D;a
(2)6×107;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负反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1)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图1中,碳循环过程中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图1中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由abcd构成了生物群落,③④表示由捕食形成的营养关系,碳元素在其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和传递。图2含有3条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营养关系,不含图1中的分解者a。
(2)分析图2,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5×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8×108kJ÷10%=1.8×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7.3×109kJ-1.5×109kJ-1.8×109kJ=4.0×109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4.0×109×10%×15%=6.0×107 (kJ)。A为最高营养级,每年输入A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而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未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3)狼和鼠构成捕食关系,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鼠的数量增多会引起狼的数量增多,狼的数量增多会导致鼠的数量减少,最终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一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狼和鼠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也体现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图1中b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
3、图2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9.【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含有的化学能
(2)分解者;榕树
(3)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发生了变化,使能量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5)物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
【解析】【解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榕树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饲料中含有的化学能。
(2)沼气池中产生沼气的生物利用的是植物的残枝落叶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因而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鸡粪可作为鱼的饲料,鸡粪中的能量鸡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榕树固定的能量。
(3)与单一农业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分析,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通过人们调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里新型生态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并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5)该生态村的养鸡场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该过程中光刺激属于物理信息。结合分析可知,生态 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0.【答案】(1)生产者;释放氧气,为生物群落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2)抽样检测;化学信息
(3)人工投放了饵料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题干中微囊藻属于蓝藻,绿藻属于植物,均为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的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生物群落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2)调查湖泊水体中微囊藻的密度时,微囊藻体积小,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微囊藻产生的藻毒素是一种化学物质,故藻毒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3)人工湖泊中通常会获得较大的产品输出量,往往大于湖泊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原因流经人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还包含人工投放饵料中的化学能。
【分析】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①生产者: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③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②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各种动作。 (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