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与环境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与环境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03 20: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模拟)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保证
B.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D.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
2.(2023·广东模拟)一只穿山甲每年能够吃掉大约700万只白蚁和蚂蚁,被称为“森林卫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非法猎捕、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穿山甲的数量大量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长期监测,发现在广东乌禽嶂山区的60km2调查区域内有61只中华穿山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乌禽嶂山区调查区域内穿山甲的种群密度约为1只/km2
B.栖息地丧失会挤占穿山甲的生态位
C.非法猎捕是影响穿山甲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在乌禽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最有效措施
3.(2020·惠州模拟)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社会对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反响强烈,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B.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利于濒危生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C.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严禁滥采乱杀野生动植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4.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原 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5.(2021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娇莺的种群密度
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6.(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甫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B.百花的花香、蝴蝶释放的性外激素均属于化学信息
C.蝴蝶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均属于行为信息
D.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热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2022·浙江选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8.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进行易地保护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C.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9.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19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该村依托邵伯湖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深休闲、微度假、轻文化”精品旅游项目,打造成了全国美丽乡村的样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景观鱼观赏池塘的物种组成比较单一,池塘中所有生物构成观赏池塘群落
B.人类活动会使湖泊中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有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乡村湖泊湿地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2022高三上·山西开学考)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下列有关人与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启动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措施缓解亚洲象栖息地隔离状态
B.为响应低碳生活,我们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发展节水农业、随手关闭水龙头等均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D.为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须严禁开发利用资源以保护“绿水青山”
11.(2023高三下·石家庄开学考)关于绿色发展,习总书记用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等,绿色发展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多种重要价值
B.绿色发展反映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生命共同体”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营养结构
D.物质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流动
12.(2021高二下·河南月考)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功能性灭绝之后,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洄游鱼类)被宣告灭绝。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捕捞和拦河筑坝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
B.十年禁渔可显著提高长江中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
C.禁渔期可有计划地捕捞幼鱼以促进成鱼的生长发育
D.禁渔期可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以恢复其种群数量
13.(2021高二上·葫芦岛期末)长江江豚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极危物种。下列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最为有效的是(  )
A.建立长江江豚繁育中心
B.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C.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D.利用生物技术对长江江豚的基因进行保护
14.(2021高三上·济宁期末)为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我国成立包括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的全部虎豹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D.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O2的量大于其产生的CO2的量,则该公园内有机物的量一定增加
15.(2020·吴忠模拟)《庄子·齐物论》中具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论述。下列做法符合庄子这一论述的是(  )
A.加大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
B.开荒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
D.实行伏季休渔,开展退耕还林、还草
16.(2021高三下·湖北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所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人工建造的“生态屏障”三北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红松林的主要原因是物种丰富且食物网更复杂
D.若要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
17.(2023高三上·汕头期末)“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鲸死亡后落入上千米深的海底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鲸落的发展可以历经上百年,最初鲨鱼、盲鳗以及一些甲壳动物以鲸的遗体为食,并以此作为栖居环境,后来许多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分解其中的脂质,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用于制造有机物,而硫细菌又成为深海软体动物的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生活的所有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B.鲸落上百年的发展经历了初生演替的过程
C.科学家对鲸落的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鲸的遗体以及生活在此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鲸落生态系统
18.(2022·广东模拟)近日,我国正式成立了包括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全部生物所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若武夷山的生产者一年内固定的 CO2 大于其产生的 CO2,该公园的有机物一定增加
C.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
D.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目的是对该生态系统中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19.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
C.为解决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
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
20.(2022高三下·大连开学考)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秦淮河中生态浮床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污水流入后该水域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1.(2020·山东模拟)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
B.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营养级别
C.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D.多数生态系统都需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来维持其正常功能
22.(2020高一下·洛阳期末)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及他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23.(2022高三上·南京月考)梭砂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是中草药炉贝,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具有绿色叶片的群体因为很容易被人类发现,被大量采挖,褐色的群体因与环境差异小而保留下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梭砂贝母的鳞茎可用于制备中草药炉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褐色梭砂贝母能隐身于周围的环境,生存的机会更多而得以繁衍后代
C.由于受到人类采挖的威胁导致具有绿色叶片的个体发生了适应性突变
D.人类适度地采挖梭砂贝母客观上改变了其种群基因频率,促进了进化
24.(2023高二下·杭州期末)广西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生态名片。20世纪80年代白头叶猴只有约300只,后来通过建立保护区,打造给它们采食的树林和人造饮水点,2023年其数量已达1400多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白头叶猴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B.白头叶猴在科研方面没有直接(使用)价值
C.食物和水源可以影响白头叶猴种群数量
D.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白头叶猴种群数量
25.(2022高三上·辽宁开学考)人类的活动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要善待环境,否则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为了尽快恢复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及其生态,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采取“十年禁渔”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等
B.“十年禁渔”是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C.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D.“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I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 黑桫椤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 7 17 5 10 6 16 7 4 15 6 9.3
B 19 6 10 14 8 11 5 8 5 4 9.0
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   原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   (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   。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
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   ,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   。
(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
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   (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植物群落的物种    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   。
(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
27.(2022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水生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起到重要作用。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管理成本低、景观美化等功能。某研究组通过生态塘1-人工湿地-生态塘2人工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研究生态塘中狐尾藻、水白菜对受污染河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人工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剖面图及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表 不同生态塘中N/P去除率及比例
N去除总量/g 比例/% P去除总量/g 比例/%
生态塘1 618.42 4.98 76.56 2.7
生态塘2 304.04 8.88 24.04 7.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   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生态塘和人工湿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   。
(2)根据表可知,污水流经生态塘1和生态塘2时,总氮、总磷的去除比例均呈现   趋势,说明水生植物在污水浓度   的污水末端处理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3)该系统中的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人工湿地中栽种的植物应尽量选用本地植物,目的是   。(答出两点)
三、综合题
28.(2021高三上·广东开学考)近年来,来深圳红树林湿地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湿地中的底栖动物(贝壳类等)。为了评估红树林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研究团队通过采样估算出湿地底栖动物的相关数据(见下框),据此推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底栖动物所含的总能量(G,单位kJ),结果如柱状图,请回答:
(1)调查底栖动物的丰富度一般采用   法。现测得底栖动物的以下数据:
a.含水量(%);
b.灰分(即矿质元素)所占比例(%);
c.蛋白质所占比例(%);
d.热值(单位质量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kJ/kg);
请根据以上数据,用数学公式表示底栖动物所含总能量(G)的计算方法   。
(2)据图可知,深圳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   。
(3)若每只候鸟每天同化能量平均为500kJ,在红树林湿地停留时间约为100天,且均以底栖动物为食,则理论上计算,整个湿地在秋季时能承载的候鸟总数最多约为   只。
(4)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84年,这种保护方式属于   保护。为了进一步提升鸟类的环境容纳量,加强对   (红树林植被/滩涂/基围鱼塘)的保护最为有效。
29.(2022·河北)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栖息地类型 栖息地面积(km2) 斑块数(个) 斑块平均面积(km2)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1995年 2005年 2015年
沼泽地 1502 916 752 427 426 389 3.51 2.15 1.93
盐田 1155 1105 1026 98 214 287 11.79 5.17 3.57
(1)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   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   导致的。
(2)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   。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   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   。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
(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   。
30.(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 成为中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国家湿地公园。请回答:
(1)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处于顶极群落,决定顶极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该群落中芦苇、水草、浮萍等湖内植物存在分层现象,属于   结构。虫媒植物花的特殊颜色、释放具有香味的化学物质,能吸引昆虫前来觅食,从而达到传粉的目的,说明信息的传递有助于   。
(2)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工业的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威胁,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正确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   。生物多样性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3)公园内某些水域受到了污染,导致鱼类产量严重下降,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可见   调节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4)湿地的水产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这些鱼类生产的有机物用于   。鲢鱼每消耗40Kg的藻类,体重只增长1Kg,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保证,而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A不符合题意;
B、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很好地性限制被捕食者的数量,避免一种或几种物种独占优势,留给其他物种生长的空间,即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符合题意;
C、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高,在面临环境变化时,可能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的概率就越大,即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C不符合题意;
D、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降低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答案】C
【解析】【解答】A、穿山甲种群密度为61÷60≈1只/km2,A正确;
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栖息地丧失会挤占穿山甲的生态位,B正确;
C、非法猎捕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在乌禽嶂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穿山甲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两类。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等多种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则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洪水、火灾,严寒等多种因素。
3.【答案】D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A正确;
B、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能帮助人们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B正确;
C、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严禁滥采乱杀野生动植物,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答案】B
【解析】【解答】生态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错误。据表中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栖息地丧失,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故B项正确、C项错误。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生态系统的类型,D项错误。
【分析】 人类砍伐和捕猎等活动、生物入侵、食物匮乏、栖息地丧失等原因都可以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组成变得简单,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生物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生物数量、种类降低。
5.【答案】D
【解析】【解答】A、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
B、娇莺活动能力较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娇莺种群密度,B正确;
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也可来自非生物环境,如光照、温度等,C正确;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②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各种动作。
(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科研、农业生产原料、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氮、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
(3)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生物。
(2)黑灯诱捕法:趋光性昆虫。
(3)样方法:多数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4)标志重捕法: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6.【答案】D
【解析】【解答】A、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化学信息指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百花的花香、蝴蝶释放的性外激素均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行为信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蝴蝶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均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
D、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热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2)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等等。(3)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7.【答案】D
【解析】【解答】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干扰,A正确;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及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B正确;
C、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C正确;
D、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而不是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8.【答案】A
【解析】【解答】 三峡库区蓄水后, 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 ,食物和栖息地受到影响,当地环境不适合生物生存,从而威胁生物的生存, 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将这些动物进行迁移到其他地方,给与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行易地保护。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是最好的措施。
故答案选:A。
【分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 最后的生存机会;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
4、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制定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展开多样性的保护研究;
5、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做好宣传和教育。
9.【答案】C
【解析】【解答】A、景观鱼观赏池塘受人类的影响较大,其物种组成比较单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A正确;
B、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
C、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有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改变传递效率,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乡村湖泊湿地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群落是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的所有种群的集合。 2、群落演替定义: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优势种的取代过程。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②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
5、生物多样性价值(1) 潜在价值 :目前不清楚的价值;(2)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区别调节功能;(3)直接价值:食用、药用 、工业用 价值,旅游观赏 价值,科研 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等。
10.【答案】D
【解析】【解答】A、我国启动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措施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栖息地隔离状态,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大量资源,增加了森林的砍伐、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为响应低碳生活,我们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重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我们要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随手关闭水龙头等,C正确;
D、为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保护“绿水青山”,而不是严禁开发利用,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1.【答案】D
【解析】【解答】A、“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A正确;
B、绿色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应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范围内发展, B正确;
C、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流动的过程,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科研、农业生产原料、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氮、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 (3)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
3、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 ①生产者:包括光合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够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等,能够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③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12.【答案】C
【解析】【解答】A、过度捕捞会导致长江白鲟数量的减少,而拦河筑坝会阻止长江白鲟洄游产卵,所以过度捕捞和拦河筑坝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十年禁渔可以减少人们对鱼的捕捞,进而可以显著提高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C、禁渔期应有计划的捕捞成鱼以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C错误;
D、濒危鱼类数量过少以至于繁殖数量少,禁渔期可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来恢复其种群数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白鲟的灭绝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捕捞以及人类对长江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导致其栖息地被破坏,使其繁殖困难。2、保护濒危动物可以通过人工繁育增加出生率,同时还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其生存环境。
13.【答案】B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14.【答案】A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基因库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B错误;
C、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是除去呼吸作用消耗后的有机物,其中的能量去向不再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C错误;
D、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O2大于其产生的CO2,则存在有机物的积累,但武夷山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可能向山外转移(如茶叶被采摘转移),因此,该武夷山公园的有机物可能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15.【答案】D
【解析】【解答】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适度开采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等能源物质,A错误;
B、适度开荒造田,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B错误;
C、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粮食产量,并积极采取生物防治以及培育抗虫、抗病、高产的新品种来满足人类的需求,C错误;
D、实行伏季休渔,水产品更好的繁殖有利于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表现的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事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16.【答案】B
【解析】【解答】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人工建造的“生态屏障”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
D、若要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
2、生态系统稳定性种类:①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经过适当的调节,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
4、生物多样性价值(1) 潜在价值 :目前不清楚;(2)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区别调节功能;(3)直接价值:食用药用 工业用 旅游观赏 科研 文学艺术。
17.【答案】C
【解析】【解答】A、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用于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
B、次生演替起点是植被等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演替。鲸落上百年的发展是从鲸鱼演替为鲸落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的过程,B错误;
C、科学家对鲸落的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
D、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鲸的遗体以及生活在此的所有生物没有无机环境,故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8.【答案】C
【解析】【解答】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不符合题意;
B、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O2大于其产生的CO2,则有有机物的积累,但武夷山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可能向山外转移(如茶叶被采摘转移),因此,该武夷山公园的有机物可能减少,B不符合题意;C、间接价值属于生态价值,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C符合题意;D、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等——直接价值。
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间接价值。
③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等——潜在价值。
19.【答案】D
【解析】【解答】A、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野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A错误;
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不能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会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B错误;
C、为解决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错误;
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D正确。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昰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5)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2、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注意的问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当前主要是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2)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质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
20.【答案】A
【解析】【解答】A、生态浮床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A正确;
B、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以及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B错误;
C、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C错误;
D、污水流入后该水域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同时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产者:包括光合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
(2)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等。
(3)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源头: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规律: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科研、农业生产原料、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氮、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
(3)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外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
2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同时可能还有潜在价值,A正确;
B、植树造林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只是增加了生产者的种类或数量,B错误;
C、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C正确;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即光能的补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
22.【答案】C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错误;
C、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C正确;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23.【答案】C
【解析】【解答】A、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因此梭砂贝母的鳞茎可用于制备中草药炉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褐色梭砂贝母能隐身于周围的环境,被采挖的概率下降,生存的机会更多更容易繁衍后代,B正确;
C、由于受到人类采挖的威胁,环境中有绿色叶子的个体被挖掘而减少,不是发生了适应性突变,C错误;
D、人类适度地采挖梭砂贝母,使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改变了其种群基因频率,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进化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
(2)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3)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4.【答案】C
【解析】【解答】A、白头叶猴是动物,具有活动能力,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等,A不符合题意;
B、广西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科研方面有重要的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
C、食物和水源可以影响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所以需要通过建立保护区,打造给它们采食的树林和人造饮水点,以达到保护该濒危物种的目的,C符合题意;
D、性别比例会影响白头叶猴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决定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作为工业原料、科学研究、旅游观赏等,与人有关。
间接价值: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25.【答案】D
【解析】【解答】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A正确;
B、"十年禁渔”对于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正确;
C、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属于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C正确;
D、“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昰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3、温室效应的解决方法: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
4、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26.【答案】(1)随机取样;等距;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年龄组成);增大
(3)种类;丰富度;垂直结构
(4)直接;就地保护
【解析】【解答】(1)研究植物种群时,要使取样结果具有代表性,就必须保证取样是随机的,即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由于溪流两侧属于长方形的地段,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法;分析表格,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
(2)分析柱形图可知,图示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组成);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年龄小的数量多,年龄大的数量少,因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会增大。
(3)①调查结果是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则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查,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
(4)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如药用、食用)、间接价值(如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尚未发现),其中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体现了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该方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27.【答案】(1)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生态塘和人工湿地的物种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比海洋生态系统低
(2)上升;较低
(3)间接、直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避免对本地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更好地适应环境,由于气候等原因,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本地栽种
【解析】【解答】(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由于生态塘和人工湿地的物种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比海洋生态系统低。
(2)根据表1可知,污水流经生态塘1和生态塘2时,总氨的去除比例分别为4.98%、8.88%,总磷的去除比例分别为2.7%、7.4%,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水生植物在污水浓度较低的污水末端处理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3)该系统中的人工湿地和生态塘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人工湿地中栽种的植物应尽量选用本地植物,一方面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避免对本地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本地栽种,本地植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2、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2)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等等。(3)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28.【答案】(1)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G=(M-aM-bM)×d
(2)冬季候鸟迁入越冬,大量捕食底栖动物导致底栖动物减少;春季候鸟迁出,底栖动物 又开始逐渐增加
(3)1×104
(4)就地;红树林植被
【解析】【解答】(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由题意可知, 底栖动物所含总能量(G)的计算方法为d(热值)=(M-Ma-Mb)xd;
故答案为: 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 G=(M-aM-bM)×d 。
(2)候鸟捕食底栖动物,冬季候鸟迁入底栖动物被捕时,春季候鸟迁出底栖动物数量开始增加。
故答案为: 冬季候鸟迁入越冬,大量捕食底栖动物导致底栖动物减少;春季候鸟迁出,底栖动物 又开始逐渐增加 。
(3)由题意可知,每只候乌每天消耗能量500KJ,停留100天,均已底栖动物为食,传递效率最高为20%,需要500×100+20%=2.5×105KJ,由题意可知,秋季湿地底栖动物总能量为2.5×109kJ,则 整个湿地在秋季时 能承载的候鸟总数最多为2.5×10/(2.5×105)=10000只。
故答案为: 1×104 。
(4)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昰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鸟类的环境容纳量, 应增加对总能量高的植被的保护,由图可知,为红树林植被。
故答案为: 就地 ; 红树林植被 。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昰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5)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种间关系包括: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9.【答案】(1)人类活动;盐田的开采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3)负反馈调节;相对稳定;下降
(4)直接价值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从1995-2015年,沼泽地栖息面积逐渐减小,斑块数量下降,斑块平均面积下降,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盐田栖息地面积先下降后上升,斑块数上升,斑块平均面积下降,盐田生境破碎化可能是盐田的开采导致的。
故答案为:人类的活动;盐田的开采。
(2)由题意可知,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则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故答案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故答案为:负反馈调节;相对稳定;下降。
(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即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直接价值。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_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稳定型(幼年个体数、中年个体数以及老年个体数比例适中)和衰退型( 幼年个体数较少、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多 ),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渍。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0.【答案】(1)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垂直;种群的繁殖
(2)系统性原则;就地保护
(3)正反馈
(4)自身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散失;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大量能量流向分解者及以热能散失)
【解析】【解答】(1)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处于顶极群落,处于群落的相对稳定状态,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是决定该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该群落中芦苇、水草、浮萍等湖内植物存在分层现象,主要是由阳光、氧气等决定的,属于垂直结构;虫媒植物花的特殊颜色、释放具有香味的化学物质,能吸引昆虫前来觅食,从而达到传粉的目的,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起到促进种群繁衍的作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3)公园内某些水域受到了污染,导致鱼类产量严重下降,死鱼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可见正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4)湿地的水产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这些鱼类生产的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散失。鲢鱼每消耗40Kg的藻类,体重只增长1Kg,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其摄入的能量部分一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在呼吸作用中散失。
【分析】1、信息传递:
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去路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