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1: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陵英款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M
冬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
的世界”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冬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深沉的河流
在歌唱,河流两岸荡漾着我心思
学司目标
1、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故都的
秋的情感
2、品味散文语言,掌握故都的秋
的特点。
郁达夫(1896一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
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
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
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
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
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
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
《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
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
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
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
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
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
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
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
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
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
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
文—《故都的秋》。
三、
捕捉信息,寻找文眼一“神”
1、文章的标题已指明了描写的地点“故都”
和描写的内容“秋”,而在文章当中,作者是
否只写了北国之秋?有什么作用?
2、提问:作者又是如何来描写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呢?请同
学们阅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哪一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
来概括一下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
四、筛选语言,概括秋景一“形
。1.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
段落?这些段落中写了娜些主要的景?(学
生阅读圈点)
·2.作者共描绘几幅“故都秋景图”?
提示:先找出写景部分,抓关键景物,与秋联
系,然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