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宣传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身着军阀服装,满脸杀气,坐在太师椅上
左右两个走狗(人身狗头)
1.根据宣传画的文字,图中哪个是张作霖?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
脚踩在大批骷髅和几个人身上
张作霖残害革命党人、支持袁世凯复辟的反动面目
3.猜测该宣传画反映哪一时期的内容?
北伐战争时期,宣传揭露军阀罪行
导入新课
国
共
合作
与
北
伐
战
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
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制作;黎燕琳
国共合作共携手
壹
油画《京汉铁路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怎样的认识?
革命力量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国共合作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免的战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主张》
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共合作的原因
“1922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后,回到上海便向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国共合作问题,建议中共放弃对于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通过这一切,会获得通向南方工人和士兵的更方便的门径。党则不需放弃独立。”——《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第17、21页。
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建议
国共合作的原因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中共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分工会议场景(模拟)
召开情况
重要内容
历史意义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
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共三大
1922苏俄政府任命越飞为驻华全权代表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越飞在多次会谈的基础上发表《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
“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并确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第238页
标志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公开化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坚定决心
国民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
这次会议“开辟了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新纪元”。
鲍罗廷
国民党一大
在会上,是否允许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电视剧《铁肩担道义》原声:我是国民党广州特别区的代表方瑞麟,我有一个紧急提案,必须在党章的条文中,增加一条那就是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
《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原文节选:“我们加入本党……是想为国民革命运动而有所贡献于吾党的,不是为个人的私利与夫团体的取巧而有所攘窃于本党的……”
质疑与不屑
言辞真切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凡真正反帝之个入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反封
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共同的
奋斗目标
“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没有广大人民的基础;为完成我们的革命使命,所以我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党军,实行工农政策。第一步使革命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第二步使革命的武力成为人民的武力。”——孙中山
为达到第二步的目标,孙中山做了什么努力?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革命者来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校长
廖仲恺任党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共产党内,黄埔教官或黄埔学员,至少有3位成为共产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叶剑英、林彪)。共和国10大元帅有5位出自黄埔(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大将有3位出自黄埔(陈庚、罗瑞卿、许光达);1955年首批上将,有9位出自黄埔。——江涛《黄埔不可说的秘密》
黄埔军校
“中国在这13年之中,没有一种军队是革命军”,“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大会的讲话
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
①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工作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干部力量。
②它对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③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叹多艰
贰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在广州宣告成立
1925年8月底,国民革命军编成五个军,由黄埔军而来的党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政府成立后,便积极致力于军政和民政的统一,并以军政统一为首要任务。
北伐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北伐战争
奉系张作霖
占有东北和山东,直隶一部及京津地区,控制津浦线北段
拥有兵力35万
直系孙传芳
号称“东南王”
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联军总司令自居,控制津浦线南段
兵力20万
直系吴佩孚
占据豫、鄂、湘三省及陕西、直隶一部,控制京汉全线及粤汉线北段
兵力20万
国民革命的“最凶恶的敌人”
1924年8月7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各界欢迎会上发表演说,愤怒地揭露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破坏革命的种种罪行:“第一是排去专制余孽,第二是除灭帝国主义,第三是扑灭军阀。”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9日在广州誓师出发,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分为东路军、中路军和西路军三路进军。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约10万人
实力悬殊
两湖战场
7月22日攻占长沙,8月27日攻占汀泗桥,8月31日攻占武昌城。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在两湖地区的主力部队,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
北伐战争
叶挺独立团经历了各次重大战役和战斗,尤其是在汀泗桥、贺胜桥这两个北伐最有名的战役中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战绩
叶挺
决战贺胜桥
“铁军”
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战争
赣闽浙苏战场
11月占领南昌,歼灭孙传芳15万主力。
1927年3月,北伐军先后攻占了上海和南京。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江淮战场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为何北伐军可以节节胜利?
国共两党的亲密协作;
国民对统一的渴望;
军阀混战,相互消耗;
北伐军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
广大北伐军官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支援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北伐战争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北伐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群众运动立刻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这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表现得最为显著。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926年
1927年
40万人
200万人
毛泽东在当时就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农村
湖南、湖北两省总工会
城市
成立
70万人
北伐战争
建立农民自卫军,同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作斗争,打击土豪劣绅掌握的反动民团,以保卫农民运动的胜利成果
广东省农民协会
主要任务
1924年广州沙面的工人罢工运动
抗议英法殖民当局限制侮辱中国人民的“苛例”。斗争坚持一个多月,迫使英法殖民当局取消“新警律”.
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革命分化成仇敌
叁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国共合作破裂,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
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杀害的就达2000多人,包括著名的共产党员萧楚女、熊雄等在内。
四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
汪精卫
当时报纸有关“宁汉合流”的报道
1927年8月25日,武汉政府前往南京、称“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根本改变了性质,它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和天津一带
1928年皇姑屯事件
北伐军攻克北京,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张作霖撤回东北,专列途经皇姑屯时,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张学良随后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投靠了国民党。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全国统一。北伐战争胜利!
北伐战争的继续
“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0页。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经验不足,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帝国主义的干涉,扶植蒋介石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新的代理人
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