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审题立意
新知导入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我们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
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新知讲解
什么是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审察题意,就是明确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包括文体、题材、范围、对象、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这是确保写作符合要求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1.审清题目的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仔细阅读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文体、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如何审题呢?
《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什么?
回忆
“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
2.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读懂材料,抓关键句。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礼物 榜样 勇气 责任 陪伴 寻找 意外 幸福
这些题目如何审?
作文题目是词语形式。这个词语就是中心词,往往也是文章的重点。
“礼物”和“榜样”,是一篇文章要着力刻画的对象;
“勇气”和“责任”是文章要凸显的品质;
“陪伴”和“寻找”是文章要叙述的事件;
“意外”和“幸福”,则是文章要表达的感受。
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
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
《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中心词是“误会”,常常指生活中的插曲引起的尴尬和纠纷,加上修饰语“美丽的”,则转化为误会引出的一段美好的故事。
《真的不容易》,中心词是“不容易”,意思就是困难,艰难,充满矛盾挫折坎坷等。前面加上了“真的”这两个字,加以修饰,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不容易的程度。
《悄悄地提醒》《黑板上的记忆》题目中修饰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词。
这事,真带劲 我懂得了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如何审?
这事,真带劲 我懂得了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如何审?
《这事,真带劲》,这是一个句子,逗号前面要求文章侧重叙事,逗号后面则突出了事情的特点。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这事带劲”,修饰成分“真”强调了带劲的程度。
《我懂得了 》题目里的“懂得”,应该指“深深地知道”的意思,“懂得”什么,题目没有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随作者自己添。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题目中的“我尝试”,规定了写作内容应是自己亲历且尝试的事件,“不止一次”和“努力”,强调了尝试的次数和程度,传递出一种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
这里充满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
比较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相似内容都是“这里”“乐趣”。
但不同的是前一个限制内容“充满”,表明乐趣的程度高,范围广,后一个“也有”,可以理解为原本没有或者看似没有,没想到竟然也有,暗示了乐趣的个人色彩和独特体会。
需要强调的是,题目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心词往往决定了写作对象和事件,修饰成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象和事件的属性特点等,都必须在写作中有所体现。
以上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分析了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
我们还要注意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
读你 在学海中游泳 有家真好 这些题目中有没有哪个词语有深层含义?
《读你》这个题目中的“读”,本义是阅读,随着“你”所指代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引申为玩味,欣赏,查看等等。
《在学海中游泳》中的“游泳”,因为前面的限制是“在学海中”,可以引申为体验,实践等。
《有家真好》中的“家”可以是自己的家庭,也可以引申为集体,班级,社区乃至于国家。
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 生活是一面镜子
《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题目取了青橄榄苦尽甘来的特点设喻,用来比喻成长道路上带给我先苦后甜感受的那些经历。
《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直接把“生活”比作“镜子”,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或者反映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心中的那一抹绿 我眼中的色彩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心中的那一抹绿》,“绿色”往往象征着青春、生机、希望、和平等等。
《我眼中的色彩》,不同的对象可以赋予色彩不同的象征含义。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花朵”或者是浓郁的,或者是清幽的,或者是艳丽的,或者是优雅的,但都象征了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这些涵义可以拓宽写作的视野。
小结:命题作文的审题
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
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
我们的名字叫 。这样的题目如何审?
对,这是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将题目添完整。
《我们的名字叫 》,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名字”是中心词,“我们的”是“名字”的修饰成分,“叫 ”表明文中必须写出什么是我们的名字,为什么是我们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同拥有的名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横线上要填上名字,再展开来写,比如我们的名字叫考生,我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等等。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的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首先要概括这个材料的主要内容。
关键句:“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还要读懂材料的基本意义。
分析这句话我们会发现,材料其实是借斑鸠的话语告诫人们,对待我们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讨论:审题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要全面细致。需要全面关注题目中的每个信息点,对提示语、引导语都要细致分析。
第二要客观准确。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意思,客观对待题目要求,准确理解题目意义,做到不跑题,不偏题。
第三要开放深入。尽量打开思路,充分调动素材和情感,深入挖掘题目、材料意义,透过字面意义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
什么是立意?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 中心论点),
“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立意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做到正确积极。要能准确全面的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题意要求,肯定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第二要做到鲜明集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一篇文章一般表达一个明确突出的中心。
第三要做到深刻新颖。能深入到事物本质,对读者有启发,能有新的观念见解,或开发新的认知角度。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作文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以,不能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说真话抒真情,但又不能矫揉造作或无原则地信口开河;不能过多反映“赌博”等“另类”“低俗”的生活,要心理阳光,积极向上。
如: “我多想___”,如果你写“我多想自杀”“我多想逃离”“我多想离家出走”之类,肯定不行。
如何立意? 《那一刻,我长大了》如何审题与立意?
审题:
关键词语:“那一刻” “ 长大了”
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 “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
立意:
长大如果仅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那你的文章显然立意没有高远深刻的;如果将文章的立意变成“长大意味着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立意就深刻了。因此,
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选用小事物,记叙小事情,描写细节,剖析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又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
以小见大,化大为小
审题与立意的关系: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
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在实际写作中审题和立意的要求方法,这两个环节常常是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的。
课堂总结
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题目审不好,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课堂练习
《翻过那座山》讨论如何审题与立意。
提示:1.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
2.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
首先要准确的去审题,把握题目中心词和修饰成分,读懂它的深层含义。“翻过那座山”是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翻过”和“山”,字面的意思不需要多做解释的,“山”的修饰成分是“那座”,而不是“那一座座”或“那些”,表示只能写一种山。但是“山”可以有多重比喻义的,比如它可以是学习中的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困惑;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胆怯、隔膜;可以是性格上的自私、偏激;可以是意外的误解、差错等等。据此,“翻过”可以理解为超越,克服,消灭,战胜,消除等等。
其次,我们要确立文章的中心,选择一种含义立意。根据前面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列出多个跟题目有关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比如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消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偏见;消除了人际交往中的隔膜;克制了性格上的偏激。再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恰当的,我们最能驾驭的一个作为文章的中心。
最后,在构思成文的时候,还需要关注提示对文体的要求,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性文章,并且要从多方面去罗列材料,选择最合适的题材完成习作。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要表达的中心】。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答案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立意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道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这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立意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认识自己,往往会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立意3)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时,要注意: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欲望。如本题,我们可拟为:认清自己,方能成功;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飞得更高;人贵有自知之明。
作业布置
就上面材料分析之后,完成不少于600字作文。
板书设计
审题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立意
决定文章的
深度与亮点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
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含义
立意明确,思想深刻
变化角度,学会求新
审题立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审题立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 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重点】
1、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难点】
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我们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有关资料】
审题要审定什么?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终究不及格。那么,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审定中心。有的题目中心鲜明突出。如《谈勤奋学习》,很明显,“勤奋学习”就是中心,而中心的中心,乃“勤奋”二字,这也是题目关键所在。如果动笔前对“勤奋”二字审得好,领会得深,那么,就可以从横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就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决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勤奋”就是要刻苦,顽强,遇到困难不畏缩,碰到疑难不放过,遭到挫折不灰心。也可以从纵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责任感和迫切感等等。防止对“勤奋”这一关键词一笔带过,而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审定人称。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五)审定寓意。
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理解题目的关键词语,领会其言外之意。比如《路》、《蜡烛》、《青松》、《那一刻,我长大了》、《寻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
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新课学习】
1、 什么是审题?
问题一:《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什么?
问题二:礼物 榜样 勇气 责任 陪伴 寻找 意外 幸福 这些题目如何审?
问题三: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
问题四:这事,真带劲 我懂得了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如何审?
问题五:这里充满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 比较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问题六:读你 在学海中游泳 有家真好 这些题目中有没有哪个词语有深层含义?
问题七:我们的名字叫 。这样的题目如何审?
二、什么是立意?
问题一:《那一刻,我长大了》如何审题与立意?
审题与立意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探究】
读材料: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的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自拟题目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课堂练习】
1、《翻过那座山》讨论如何审题与立意。
提示:1.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
2.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
2、小组讨论这两个题目的审题:《美,就在身边》《有你真好》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材料,
要求: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要表达的中心】。
2、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作业布置】
就上面【拓展延伸】材料分析之后,完成不少于600字作文。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审题立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 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重点】
1、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难点】
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我们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有关资料】
审题要审定什么?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终究不及格。那么,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审定中心。有的题目中心鲜明突出。如《谈勤奋学习》,很明显,“勤奋学习”就是中心,而中心的中心,乃“勤奋”二字,这也是题目关键所在。如果动笔前对“勤奋”二字审得好,领会得深,那么,就可以从横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就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决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勤奋”就是要刻苦,顽强,遇到困难不畏缩,碰到疑难不放过,遭到挫折不灰心。也可以从纵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责任感和迫切感等等。防止对“勤奋”这一关键词一笔带过,而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审定人称。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五)审定寓意。
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理解题目的关键词语,领会其言外之意。比如《路》、《蜡烛》、《青松》、《那一刻,我长大了》、《寻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
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新课学习】
一、什么是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包括文体、题材、范围、对象、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这是确保写作符合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如何审题?
问题一:《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什么?
【答案】
回忆
“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
因此:审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仔细阅读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文体、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其次审题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问题二:礼物 榜样 勇气 责任 陪伴 寻找 意外 幸福 这些题目如何审?
【答案】
这些作文题目是词语形式。这个词语就是中心词,往往也是文章的重点。
“礼物”和“榜样”,是一篇文章要着力刻画的对象;
“勇气”和“责任”是文章要凸显的品质;
“陪伴”和“寻找”是文章要叙述的事件;
“意外”和“幸福”,则是文章要表达的感受。
问题三: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
【答案】
《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中心词是“误会”,常常指生活中的插曲引起的尴尬和纠纷,加上修饰语“美丽的”,则转化为误会引出的一段美好的故事。
《真的不容易》,中心词是“不容易”,意思就是困难,艰难,充满矛盾挫折坎坷等。前面加上了“真的”这两个字,加以修饰,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不容易的程度。
《悄悄地提醒》《黑板上的记忆》题目中修饰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词。
问题四:这事,真带劲 我懂得了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如何审?
【答案】
《这事,真带劲》,这是一个句子,逗号前面要求文章侧重叙事,逗号后面则突出了事情的特点。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这事带劲”,修饰成分“真”强调了带劲的程度。
《我懂得了 》题目里的“懂得”,应该指“深深地知道”的意思,“懂得”什么,题目没有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随作者自己添。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题目中的“我尝试”,规定了写作内容应是自己亲历且尝试的事件,“不止一次”和“努力”,强调了尝试的次数和程度,传递出一种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
问题五:这里充满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 比较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答案】
相似内容都是“这里”“乐趣”。
但不同的是前一个限制内容“充满”,表明乐趣的程度高,范围广,后一个“也有”,可以理解为原本没有或者看似没有,没想到竟然也有,暗示了乐趣的个人色彩和独特体会。
讲解:
需要强调的是,题目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心词往往决定了写作对象和事件,修饰成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象和事件的属性特点等,都必须在写作中有所体现。
以上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分析了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
我们还要注意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
问题六:读你 在学海中游泳 有家真好 这些题目中有没有哪个词语有深层含义?
【答案】
《读你》这个题目中的“读”,本义是阅读,随着“你”所指代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引申为玩味,欣赏,查看等等。
《在学海中游泳》中的“游泳”,因为前面的限制是“在学海中”,可以引申为体验,实践等。
《有家真好》中的“家”可以是自己的家庭,也可以引申为集体,班级,社区乃至于国家。
思考1: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 生活是一面镜子
《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题目取了青橄榄苦尽甘来的特点设喻,用来比喻成长道路上带给我先苦后甜感受的那些经历。
《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直接把“生活”比作“镜子”,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或者反映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思考2:心中的那一抹绿 我眼中的色彩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心中的那一抹绿》,“绿色”往往象征着青春、生机、希望、和平等等。
《我眼中的色彩》,不同的对象可以赋予色彩不同的象征含义。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花朵”或者是浓郁的,或者是清幽的,或者是艳丽的,或者是优雅的,但都象征了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这些涵义可以拓宽写作的视野。
小结:命题作文的审题
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
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
问题七:我们的名字叫 。这样的题目如何审?
【答案】
对,这是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将题目添完整。
《我们的名字叫 》,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名字”是中心词,“我们的”是“名字”的修饰成分,“叫 ”表明文中必须写出什么是我们的名字,为什么是我们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同拥有的名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横线上要填上名字,再展开来写,比如我们的名字叫考生,我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等等。
【合作探究】
审题需要注意什么呢?
读材料: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的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自拟题目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首先要概括这个材料的主要内容。
关键句:“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还要读懂材料的基本意义。
分析这句话我们会发现,材料其实是借斑鸠的话语告诫人们,对待我们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审题需要注意
第一要全面细致。需要全面关注题目中的每个信息点,对提示语、引导语都要细致分析。
第二要客观准确。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意思,客观对待题目要求,准确理解题目意义,做到不跑题,不偏题。
第三要开放深入。尽量打开思路,充分调动素材和情感,深入挖掘题目、材料意义,透过字面意义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
二、什么是立意?
讲解: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 中心论点),
“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立意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做到正确积极。要能准确全面的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题意要求,肯定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第二要做到鲜明集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一篇文章一般表达一个明确突出的中心。
第三要做到深刻新颖。能深入到事物本质,对读者有启发,能有新的观念见解,或开发新的认知角度。
作文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以,不能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说真话抒真情,但又不能矫揉造作或无原则地信口开河;不能过多反映“赌博”等“另类”“低俗”的生活,要心理阳光,积极向上。
如: “我多想___”,如果你写“我多想自杀”“我多想逃离”“我多想离家出走”之类,肯定不行。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如何立意?
问题一:《那一刻,我长大了》如何审题与立意?
【答案】
审题:
关键词语:“那一刻” “ 长大了”
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 “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
立意:
长大如果仅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那你的文章显然立意没有高远深刻的;如果将文章的立意变成“长大意味着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立意就深刻了。
讲解:
如何立意?
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选用小事物,记叙小事情,描写细节,剖析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又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
以小见大,化大为小
审题与立意的关系: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在实际写作中审题和立意的要求方法,这两个环节常常是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的。
【课堂练习】
1、《翻过那座山》讨论如何审题与立意。
提示:1.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
2.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
【答案】
首先要准确的去审题,把握题目中心词和修饰成分,读懂它的深层含义。“翻过那座山”是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翻过”和“山”,字面的意思不需要多做解释的,“山”的修饰成分是“那座”,而不是“那一座座”或“那些”,表示只能写一种山。但是“山”可以有多重比喻义的,比如它可以是学习中的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困惑;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胆怯、隔膜;可以是性格上的自私、偏激;可以是意外的误解、差错等等。据此,“翻过”可以理解为超越,克服,消灭,战胜,消除等等。
其次,我们要确立文章的中心,选择一种含义立意。根据前面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列出多个跟题目有关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比如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消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偏见;消除了人际交往中的隔膜;克制了性格上的偏激。再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恰当的,我们最能驾驭的一个作为文章的中心。
最后,在构思成文的时候,还需要关注提示对文体的要求,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性文章,并且要从多方面去罗列材料,选择最合适的题材完成习作。
2、小组讨论这两个题目的审题:《美,就在身边》《有你真好》
【答案】
《美,就在身边》
关键词语:“美” “就” “ 身边”
言外之意:“美”,可以是自然风景的美,也可以是艺术的美,还可以是人情的美,人性的美。“ 身边”,指在我们周围,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就”指明美并不遥远,美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却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这篇文章应写身边常常被人忽略的美,故尤其需要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有你真好》
关键词语:“你” “ 好”
言外之意:“你”指什么?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件事。“ 好”指所写的这个“你”对“我”一定是积极意义的。根据学生的阅历,这个“你”写成“人”更容易些,可以是父母家人,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是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中给了自己积极的影响,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材料,
要求: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要表达的中心】。
2、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答案】
1、答案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2、立意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道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这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立意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认识自己,往往会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立意3)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时,要注意: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欲望。如本题,我们可拟为:认清自己,方能成功;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飞得更高;人贵有自知之明。
【作业布置】
就上面【拓展延伸】材料分析之后,完成不少于600字作文。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审题立意 单元 2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3、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重点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3、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难点 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写文章最关键的是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我们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3、能根据审题立意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新课学习一、什么是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包括文体、题材、范围、对象、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这是确保写作符合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如何审题?
问题一:《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什么?回忆“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因此:审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限制”,确定文章范围。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仔细阅读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文体、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其次审题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问题二:礼物 榜样 勇气 责任 陪伴 寻找 意外 幸福 这些题目如何审?这些作文题目是词语形式。这个词语就是中心词,往往也是文章的重点。“礼物”和“榜样”,是一篇文章要着力刻画的对象;“勇气”和“责任”是文章要凸显的品质;“陪伴”和“寻找”是文章要叙述的事件;“意外”和“幸福”,则是文章要表达的感受。问题三:美丽的误会 真的不容易 悄悄地提醒 黑板上的记忆 又怎样审呢?《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中心词是“误会”,常常指生活中的插曲引起的尴尬和纠纷,加上修饰语“美丽的”,则转化为误会引出的一段美好的故事。《真的不容易》,中心词是“不容易”,意思就是困难,艰难,充满矛盾挫折坎坷等。前面加上了“真的”这两个字,加以修饰,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不容易的程度。《悄悄地提醒》《黑板上的记忆》题目中修饰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词。问题四:这事,真带劲 我懂得了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如何审?《这事,真带劲》,这是一个句子,逗号前面要求文章侧重叙事,逗号后面则突出了事情的特点。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这事带劲”,修饰成分“真”强调了带劲的程度。《我懂得了 》题目里的“懂得”,应该指“深深地知道”的意思,“懂得”什么,题目没有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随作者自己添。《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题目中的“我尝试”,规定了写作内容应是自己亲历且尝试的事件,“不止一次”和“努力”,强调了尝试的次数和程度,传递出一种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问题五:这里充满乐趣 这里也有乐趣 比较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相似内容都是“这里”“乐趣”。但不同的是前一个限制内容“充满”,表明乐趣的程度高,范围广,后一个“也有”,可以理解为原本没有或者看似没有,没想到竟然也有,暗示了乐趣的个人色彩和独特体会。讲解:需要强调的是,题目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心词往往决定了写作对象和事件,修饰成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象和事件的属性特点等,都必须在写作中有所体现。以上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分析了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我们还要注意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问题六:读你 在学海中游泳 有家真好 这些题目中有没有哪个词语有深层含义?《读你》这个题目中的“读”,本义是阅读,随着“你”所指代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引申为玩味,欣赏,查看等等。《在学海中游泳》中的“游泳”,因为前面的限制是“在学海中”,可以引申为体验,实践等。《有家真好》中的“家”可以是自己的家庭,也可以引申为集体,班级,社区乃至于国家。思考1: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 生活是一面镜子 《我也曾衔过一枚青橄榄》题目取了青橄榄苦尽甘来的特点设喻,用来比喻成长道路上带给我先苦后甜感受的那些经历。《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直接把“生活”比作“镜子”,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或者反映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思考2:心中的那一抹绿 我眼中的色彩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心中的那一抹绿》,“绿色”往往象征着青春、生机、希望、和平等等。《我眼中的色彩》,不同的对象可以赋予色彩不同的象征含义。《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花朵”或者是浓郁的,或者是清幽的,或者是艳丽的,或者是优雅的,但都象征了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这些涵义可以拓宽写作的视野。小结:命题作文的审题把握题目中的中心词与修饰成分。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问题七:我们的名字叫 。这样的题目如何审?对,这是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将题目添完整。《我们的名字叫 》,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名字”是中心词,“我们的”是“名字”的修饰成分,“叫 ”表明文中必须写出什么是我们的名字,为什么是我们的名字?也就是我们同拥有的名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横线上要填上名字,再展开来写,比如我们的名字叫考生,我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等等。【合作探究】审题需要注意什么呢?读材料: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的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自拟题目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首先要概括这个材料的主要内容。关键句:“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还要读懂材料的基本意义。分析这句话我们会发现,材料其实是借斑鸠的话语告诫人们,对待我们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审题需要注意第一要全面细致。需要全面关注题目中的每个信息点,对提示语、引导语都要细致分析。第二要客观准确。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意思,客观对待题目要求,准确理解题目意义,做到不跑题,不偏题。第三要开放深入。尽量打开思路,充分调动素材和情感,深入挖掘题目、材料意义,透过字面意义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二、什么是立意?讲解: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 中心论点), “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做到正确积极。要能准确全面的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题意要求,肯定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第二要做到鲜明集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一篇文章一般表达一个明确突出的中心。第三要做到深刻新颖。能深入到事物本质,对读者有启发,能有新的观念见解,或开发新的认知角度。作文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以,不能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说真话抒真情,但又不能矫揉造作或无原则地信口开河;不能过多反映“赌博”等“另类”“低俗”的生活,要心理阳光,积极向上。如: “我多想___”,如果你写“我多想自杀”“我多想逃离”“我多想离家出走”之类,肯定不行。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如何立意?问题一:《那一刻,我长大了》如何审题与立意? 审题:关键词语:“那一刻” “ 长大了”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 “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立意:长大如果仅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那你的文章显然立意没有高远深刻的;如果将文章的立意变成“长大意味着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立意就深刻了。讲解:如何立意?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选用小事物,记叙小事情,描写细节,剖析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又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以小见大,化大为小审题与立意的关系: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在实际写作中审题和立意的要求方法,这两个环节常常是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的。 读勾画思考思考讨论思考笔记思考讨论笔记思考笔记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1目标2目标2
【课堂练习】1、《翻过那座山》讨论如何审题与立意。提示:1.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 2.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2、小组讨论这两个题目的审题:《美,就在身边》《有你真好》【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要表达的中心】。 2、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提示: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做练习 拓展提高目标3
课堂小结 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题目审不好,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