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浙江专版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过关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浙江专版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过关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5 22: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西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
B.《吉尔伽美什》反映了印度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C.《汉谟拉比法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
D.古代西亚的建筑和艺术成就辉煌
2.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建设相伴而生。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全盛时期的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3.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泥版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古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帝国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4.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代埃及人发明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规律以神化专制统治
5.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的象征是(  )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6.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  )
A.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
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有所影响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8.某同学想了解早期希腊的社会历史状况,下列可供他查阅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天方夜谭》
9.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之源
B.古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古希腊文化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10.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中得到启示,提出了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希腊(  )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11.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
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12.古罗马时代公寓墙上的广告写道:“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据此,可以得出罗马(  )
①契约应用很广泛 ②出租广告较为规范 ③可能存在奴隶制 ④公寓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据此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影响社会风俗
14.“从人才培养来看,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以下关于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世纪的大学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②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存在诸多相似 ③中世纪大学成为西欧社会普遍的文化符号 ④中世纪大学逐渐倾向世俗化和商业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具有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1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帝国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征
D.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17.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遣使者至天竺摩伽陀取熬糖法;显庆四年至五年,唐高宗遣使向天竺摩诃菩提寺僧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同意派专家2人、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据此推知(  )
A.唐朝的糖制品种类繁多
B.印度文化传播影响深远
C.印度制糖技术由僧侣掌握
D.印度文明发展程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18.2018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汉谟拉比法典》
D.佛教的创立
19.有学者指出,公元前900—前400年,在奥尔梅克遗址(或玛雅遗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曾经出土了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
B.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人的生活
C.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萌芽
D.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所关联
20.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阿兹特克人的建筑成就表明其(  )
A.经济基础是农业 
B.城市建筑的建造水平较高
C.目的是强化政治管理 
D.宗教上是多神崇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树枝越界的,其下垂的树叶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它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时,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请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酌情鞭打,并处以加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完善,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诞生的自然环境。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所得到的历史启示。
23.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古典希腊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古典希腊文明不是原始文明”这句话
(3)以指南针和火药为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第二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西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
B.《吉尔伽美什》反映了印度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C.《汉谟拉比法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
D.古代西亚的建筑和艺术成就辉煌
答案:D
2.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建设相伴而生。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全盛时期的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3.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泥版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古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帝国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结合题干可以看出两河流域、古埃及、古罗马以及中国孕育出不同特色的文明,体现出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D项正确;“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表述绝对,中华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排除A项;世界文明无优劣之分,排除B项;古代各文明间呈现出彼此独立的特征,排除C项。
4.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代埃及人发明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规律以神化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古埃及人发明太阳历与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关。古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发明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
5.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的象征是(  )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答案:A
解析: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故选A项。
6.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  )
A.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
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答案:C
解析: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是结果,不是条件,排除A项;阿拉伯人勤奋善学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有所影响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可知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过于绝对,而且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8.某同学想了解早期希腊的社会历史状况,下列可供他查阅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天方夜谭》
答案:B
9.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之源
B.古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古希腊文化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答案:A
10.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中得到启示,提出了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希腊(  )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古希腊数学成果推动哲学发展,古希腊先哲致力于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据此可知古希腊数学成果有利于人文精神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1.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
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文化十分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宽松思想环境有关,故D项正确;亚里士多德时期古希腊民主政治已经衰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对比古希腊文明和其他地区的文明,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传播,故C项错误。
12.古罗马时代公寓墙上的广告写道:“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据此,可以得出罗马(  )
①契约应用很广泛 ②出租广告较为规范 ③可能存在奴隶制 ④公寓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出租广告只涉及房屋出租,不能认为契约应用很广泛,排除①;材料中的出租广告涉及时间、地点和承租人等信息,说明古罗马的出租广告较为规范,②正确;根据材料“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说明古罗马可能存在奴隶制,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房屋的材质和结构,排除④。故选B项。
13.“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据此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影响社会风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故B项正确;控制人们思想、提供道德规范和影响社会风俗都无从体现,排除A、C、D三项。
14.“从人才培养来看,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以下关于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世纪的大学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②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存在诸多相似 ③中世纪大学成为西欧社会普遍的文化符号 ④中世纪大学逐渐倾向世俗化和商业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体现了中世纪的大学具有实用主义色彩,而且还进行了分类和分科,与现代大学存在诸多相似,①②正确;③“普遍”的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大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排除④,故选①②,A项正确。
15.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具有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体系是指按照不同的法律类别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明确说明马的主人是奴隶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重视证据,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的主人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这体现了一定的“契约”思想,故D项正确。
1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帝国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征
D.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和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拜占庭文明具有融合和创新的特征,为俄罗斯文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17.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遣使者至天竺摩伽陀取熬糖法;显庆四年至五年,唐高宗遣使向天竺摩诃菩提寺僧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同意派专家2人、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据此推知(  )
A.唐朝的糖制品种类繁多
B.印度文化传播影响深远
C.印度制糖技术由僧侣掌握
D.印度文明发展程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遣使向天竺学习熬糖法,并招聘天竺制糖专家支持中国制糖事业。据此可知印度文化传播对中国影响深远,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唐朝的糖制品种类繁多,A项错误;寺主同意派专家和寺僧来华并不能说明制糖技术由僧侣掌握,C项错误;唐朝向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并不能反映印度文明发展程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D项错误。
18.2018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汉谟拉比法典》
D.佛教的创立
答案:D
解析: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故选D项;《吉尔伽美什》属于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果,排除A、B、C三项。
19.有学者指出,公元前900—前400年,在奥尔梅克遗址(或玛雅遗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曾经出土了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殷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
B.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人的生活
C.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萌芽
D.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所关联
答案:D
解析:玛雅文明所在地出土的东西有殷商的习俗和中国古文字字迹,这表明该学者认为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有所关联,故选D项;A、B、C三项均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排除。
20.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阿兹特克人的建筑成就表明其(  )
A.经济基础是农业 
B.城市建筑的建造水平较高
C.目的是强化政治管理 
D.宗教上是多神崇拜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可知特诺奇蒂特兰的建筑水平较高,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树枝越界的,其下垂的树叶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它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时,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请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酌情鞭打,并处以加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完善,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条文内容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过去习惯法的痕迹。
(2)历史作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帝国的统治。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的影响还波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都受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诞生的自然环境。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所得到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1)东方: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西方: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地中海区域。
(2)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于世界历史进程;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23.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古典希腊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古典希腊文明不是原始文明”这句话
(3)以指南针和火药为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参考答案:(1)亚洲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理解:古典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的文明特点。
(3)说明: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到来。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认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