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9: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巴金。本文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对比强烈。静态描写时,尽管只写了树,但又处处为写鸟作铺垫。第二部分表面写鸟,但又与树相关。突出了大榕树确实是鸟自由生活的乐园,不愧为“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静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串联前文,导入新课
1.串联《四季之美》: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清少纳言领略了四季之美,这节课,让我们跟着巴金爷爷继续发现美。一起齐读课题——《鸟的天堂》
2.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之为“鸟的天堂”?
二、学习课文,领略榕树美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过课文后,老师这儿有两个难读的词语要考考大家,谁会读?(出示“不可计数”和“应接不暇”)
不可计数——多得数不清(讲解时请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个词,带入句子中,同时借助图片理解词意)。
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先理解“暇”的意思,暇:空闲,和时间有关,再把“暇”放入词中理解整个词)
3.解决完生词,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思考:①鸟的天堂指什么?②巴金先生去了几次?看到了什么不同的景象?
①“鸟的天堂”指一株大榕树(讲解“榕”字)
②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 (时间),看到了 。
第二次是 (时间),看到了 。
原来,同一株榕树,在不同的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4.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巴金先生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听朗读(1—4自然段),假如你此时此刻和巴金正一起乘船游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设:闲适、惬意……)
5.虽然还没有看到榕树,但是我们依旧为眼前的美景而感到放松。镜头缓缓拉近,一株大榕树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5、6自然段,说说初见大榕树,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茂盛、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独木成林)
6.据资料介绍:这株有500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它的树冠大得出奇,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浓阴覆盖着天马河心上的二十多亩地,比咱们学校的操场还大呢!
7.这么大的一株榕树,老师要把它画下来。
8.如果让你接着画,你会画什么呢?不着急,咱们接着读7、8自然段。(默读,在文中把你接下来想画的事物圈画出来)
9.请大家帮老师想想,接下来该画什么了?(枝干→根→树枝→叶子)(正常情况下,画完枝干是要该画叶子了,可是我们的榕树不太一样,画完枝干画什么?——根)
枝干: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指导读出“树枝多”)
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指导读出“力量感”)
树枝: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指导读出“静态美”)(你瞧,作者用一个“卧”字,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叶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静中有动
瞧,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样一幅榕树图,正是如此繁茂,如此翠绿的一株大榕树,才最终让作者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接下来,让我们用朗读,读出这棵树的美丽吧!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读黑色的部分,你们读绿色的部分,最后红色的部分,我们一起读。
同学们读得真好,此时此刻,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这么一株茂盛的、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
读到这儿,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教同学,巴金第一次来看“鸟的天堂”,他看到鸟了吗?(没有)你在第几段找到了答案?(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九自然段)
是呀,傍晚时,“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可是第二天早晨,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景。作者写得特别精彩,请同学们课后读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学习单。
2.讲评。
【板书】
鸟的天堂 静中有动 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