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一路挑战,一路风景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刚过去的两届奥运会,造就了两位苏神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多年前,年龄就已经成为他的弱点,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前两轮谷爱凌成绩排名第三。最后一跳,是选择更稳妥的动作保证一枚奖牌,还是挑战极限、冲击金牌?谷爱凌选择了后者。观察风向、加速起跳、翻转腾挪,谷爱凌顺利完成了自己从未在大赛中尝试过的最高难度动作——偏轴转体两周1620度。最终谷爱凌反超对手夺得冠军。她赛后表示:“我参加比赛不只是为了击败别人,更要挑战自己,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两届冬奥会冠军羽生结弦挑战了阿克塞尔四周跳(4A),这一动作此前从来没有选手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过。滑行、腾空、旋转、在冰面上摔倒……羽生结弦最终获得第四名。如果不执念于挑战4A,降低难度的话,他很有可能获得一枚奖牌。然而,他执意挑战极限,去做前无古人的事情。对于结果,羽生结弦心有不甘,但没有后悔。他曾说:“作为一名花滑选手,想赌上人生的梦想,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在复兴中学高三六班举行的“共话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主题班会上,请你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谷爱凌,这个年仅18岁的天才少女,不仅以距离满分仅差20分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在北京2022冬奥会上更是以两金一银的成绩完美收官!2月8日,在冬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赛场上,谷爱凌凭借空中转体四圈半的完美一跳逆转夺金。事实上,这个高难度动作的最后一跳是她临时决定的。谷爱凌说:“这个动作我从没有在雪上做过,我看到我是第二名,我选择做这个动作。”高难度动作的背后,是她刻苦的练习和挑战极限的勇气。为了掌握这一高难度动作,谷爱凌每天从上午11点训练到下午4点,过程中还摔哭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我没有离开跑道,因为我看到了继续突破的可能。虽然这很艰难,但我想继续坚持。”
——苏炳添《给年轻人的一封信》
苏炳添的话是否引起了你成长路上的一些回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人生的跑道”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拟标题;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一路挑战,一路风景
两位苏神,两种奇迹,却拥有同样的“挑战”精神。无论是“小苏”一战封神,热爱尝试新鲜事物;又或是“老苏”打破瓶颈,超越自我;唯挑战之灯不灭,唯超越之火长存。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相信,理想之路上,一路挑战,一路风景。
诚如村上春树曾言:“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毁灭,从内打破是新生。”追逐理想之路也是如此。需要我们打破那层“蛋壳”,由内而外突破自我,勇于挑战新的极限、坚定前行,方能如两位“苏神”那般,收获风景与奇迹。
挑战自我,要立“不断超越”之志。
试看古今成大事者,并非都因经世之才而成功,而都因坚韧之志而闪耀。王献之不甘被父亲的光辉遮盖,立志超越其父,终得行楷流传于世,更胜其父。冬奥会谷爱凌跃如蛟龙,14.40的高难度动作一跃而下为天下惊。最后一跳,只要发挥稳定,便可稳收银牌入囊中。但谷爱凌力图挑战自己之极限,走出舒适圈,完成了对历史的超越。他们与“苏神”们一样,都曾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他们绝不设限,挑战不止的意志,都无一例外地帮助他们更接近梦想的彼岸。
挑战自我,要有面对磨难的勇气。
挑战二字绝非一纸空言,苏炳添改变起跑脚这种长年累月形成的习惯性动作,可以想见,绝非一日之功。挑战就意味着挫折与阻碍,需要我们拥着勇气上路。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言:“人生就像洪流,不遇着些险滩、岛屿,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瘸腿诗人拜伦不畏生活的艰难,在诗篇中开出动人之花;卢梭怀着对世界、对信念的勇气,克服重重生活的暴击,让思想的流星划过人类的暗夜;果戈理在经历了苦难的磨砺后,毅然执着其犀利的笔触,再度抨击黑暗,展现无尽勇气。挑战之路、逐梦之路也会遍布礁石险滩,拥有这种勇气便有了梦想的加成。
挑战自我,需要砥砺奋斗,让挑战真正落地。
挑战二字既非空言,也绝非三分钟热度。唯有脚踏实地地做事,一分一秒傻傻地坚持才能真正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小“苏神”曾言道要“一如既往付出全部努力”,飞跃长空之下,是一次又一次踏实的练习。大“苏神”也曾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用行动与时间和年龄赛跑,才完成了最终的突破。由此观之,哪有什么轻易完成的挑战,逐梦之路的一次次飞跃均是汗水浇灌而成。
一路挑战,一路风景。让我们向两位“苏神”致敬,以挑战之姿态,书写当代青年人逐梦新时代的佳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段话组成,构成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起,指出两届奥运会造就了两位“苏神”。第二段话,苏翊鸣一战封神,他说自己热爱单板滑雪,比赛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而对待未来,他喜欢不断挑战,尝试新鲜事物,并全力以赴努力完成。第三段话,苏炳添是奥运田径老将,面对瓶颈,他选择留下和坚持,打破自己原有的习惯,制定严密的计划,最终突破黄种人的极限。
材料内容关于两个“苏神”之所以被称为“神”,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审题时要找出二人身上的可取之处,以此立意即可。苏翊鸣一战封神时只有17岁,可谓是英雄出少年,他正是当代追逐梦想的青年人的榜样。他一直从事自己热爱的单板滑雪,是因为热爱,才让他的追求之路似乎少了很多枯燥,因此,年轻人如果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在追梦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享受而不是煎熬,能做出成绩的可能性就更大;“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就启发我们,青年人应勇于跳出舒适圈,勇于挑战,奋力拼搏。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却能在一次次的犹豫徘徊中选择坚持梦想,因而,有梦想不能轻言放弃,坚持一下,就有可能实现。“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速度,可见,执着于梦想还应该有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也可将二人结合,提取一种共同的精神,围绕这种精神展开自己的文章。比如“敢于挑战”,苏翊鸣敢于挑战不同的领域,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而苏炳添敢于不断地挑战自我身体的极限。
文体是议论文。从任务驱动角度分析,“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其实为写作设定了主题,即“追求理想”;也设定了写作情境,即写作身份是追求理想的青年人。“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要求就一个角度来写作,不能取几个角度泛泛而谈。写作时,可先评论某一“苏神”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然后就此一点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可运用递进式文章结构,从评论某一“苏神”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写到这方面的特点的好处,最后结合当代青年的现实追求,谈自己的认识。
立意:
1.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福。
2.追求梦想不能轻言放弃。
3.追求梦想需要不断挑战自己。
4.选择坚持,无怨无悔。
5.突破自我,走向成功。
2.例文:
乘风驭雪,做最好的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乘风驭雪,做最好的自己”。
挑战极限、突破自我,是冬奥会赛场上每一个参赛选手的追求。
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表示: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我只想打破自己的界限。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挑战4A,无谓成败,因为他曾说“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奥运会本就是运动员不断向梦想进发的舞台。所有的努力和拼搏都值得敬佩,每一次闪耀和绽放都是运动员勇气的赞歌,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值得欢呼和喝彩。
当然,打破纪录摘金夺银并不是衡量突破和超越的唯一标尺。克服伤病和压力与高手较量,为坚强的意志写下生动注脚。坚持不懈、展现更好的自己,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不管有没有登上领奖台,只要敢打敢拼、永不言弃,运动员们站上赛场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定格和铭记。
人,生来就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自己。世上最难的事,不是如何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我。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出奇的短小。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它是绝对飞不起来的。可是,它不仅会飞,还飞得很不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黄蜂必须飞起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它发掘自己的潜能,战胜了与生俱来的弱点,终于飞舞在空中。
人类社会,也有那么一群注定“飞”不起来的人。力克胡哲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生来没有四肢的他,让整个世界成为了他演讲的舞台,他精神的光芒照亮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他们生命里每一个时期都是美好的、完整的、年轻的、及时的。他们不会一味与别人比较,而是专注地做自己。“和那些很强、很可怕的事物碰撞,然后找到自己的边界,超越自己。”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青年时代雄心万丈,一旦受挫则怀疑人生,怨天尤人。他们不知道,人生的失败,常常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如果不做的话,自己还是会为自己骄傲。但我就是要让世界看到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谷爱凌的青春,永不设限,她专注地在自己的赛道上乘风驭雪。谷爱凌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她的一切,不只是来自她优越的家庭,更来自她心中勃然充沛的自信与昂扬。
眼光局限于外在的人,是看不到这种自信的;因为真正给予这份自信的,不是对成功的追逐,而是一个人永不设限后的成长:我从千万年的时空中穿梭而来,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学们,超越别人,很难;超越自己,更难。这份艰难在于,你需要时刻与心魔斗争,战胜那些“恐惧”“忧伤”“自卑”“懒惰”与“贪妄”。如果没有生在罗马,没有谷爱凌们的天资,但这份超越自我的勇敢,可以让每一只“黄蜂”,都飞上自由的云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题目给出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叙述了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的故事。谷爱凌夺得奥运冠军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从她的话中我们明白: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展示自己,谷爱凌做到了。材料二叙述了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挑战4A(阿克塞尔四周跳)失败未能成功卫冕的故事。他挑战了一千多次,虽没有成功,但从未放弃。他用尽全力,拼尽一生,也要勇于挑战自己,展示最好的自己。虽然羽生结弦失败了,但他这“把自己所有的荣耀、所有的辉煌,放在历史车轮之下”的奋力一跳,最令人动容。
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位运动员都不害怕去尝试,不害怕去挑战,无论成功失败,展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种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人感动。“挑战”是为了求进,所以考生首先要思考“挑战”“求进”的意义。谷爱凌勇于挑战,展现自我最好的状态;羽生结弦敢于挑战自己,虽然没能成功,但这也是对自己的突破。“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的运动宗旨之一,也是运动员的追求的体育精神,每一次的比赛,都想要超越自己,突破自己,成为那个更强大的自己,或许会受伤,或许会失败,但依旧勇敢挑战,突破自己,这也是体育精神的魅力所在。勇于挑战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当然考生也可以思考“求进”和“求稳”之间的关系。“稳”是对当下的正确认知,“进”是对自我的更高要求。“求进”之前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评估,有对形势的冷静认知,稳中求进才能越走越远。
题目要求为“共话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考生可以由材料谷爱凌的成功和羽生结弦的失败引出观点,如“勇于挑战自我”,然后用“勇于挑战自我是专注和热爱”“勇于挑战自我是自信和酒脱”“勇于挑战自我是超越极限”三个分论点并列式论述,最后强调勇于挑战自我是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超越成败,用拼搏去打破曾经的“不可能”,也会激励更多青少年去面对挑战。同时,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标题、称呼、开篇语、正文、结束语。
立意:
1.挑战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2.敢于挑战,一切皆有可能。
3.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4.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展示最好的自己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谷爱凌为核心人物,第一句话介绍她是一个天才少女,不仅学习成绩好,并在今年的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接下来介绍她一跳逆转夺金,并且分析了她这个高难度动作是如何练成的。从材料来看,立意的重点在材料的后半部分,谷爱凌之所以练成了这样的高难度动作,是因为她刻苦的练习和挑战极限的勇气。在关键的时候,她之所以选择这个高难度动作,是因为她看到自己比别人落后,为了搏一搏,她最终做出了冒险的选择。而这些都是立意的重点所在。人在危急的时候,可能会做出冒险的选择,而这恰恰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关键的时候要敢于选择,这样可能会迎来更多的机会。而之所以敢于这样选择,还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只有有实力才敢冒险选择;而实力又源于平时的刻苦积累,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辛和付出,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羡慕人家成功时的光鲜亮丽,我们应该透过成功看到他们的付出和汗水。
从题目要求来看,写作时除了结合材料外,也要注意结合新时代青年,从青年自身成长来谈这个问题,因为青年人更容易好高骛远,认为成功很容易,一旦失败就会妄自菲薄,就会失去信心,应该从谷爱凌身上获得启示,再结合自身进行写作更有针对性。
立意:
1.凭汗水积累实力,凭实力取得成功。
2.成功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汗水。
3.争做肯付出、勇于挑战的青年人。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苏炳添的话语有两层意思,“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强调了“突破”的重要性,说明我们人贵在突破自我,战胜自己才是最可贵的,不要太轻易地给自己做一个设定,人的极限应该是无限的。正如苏炳添所说:“中国速度不会停留在9秒83,中国速度没有极限。”苏炳添超越了年龄和伤病,更超越了自己!因此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无限可能,要勇于超越自己,突破极限,追求更大的成就。考生可以联想到:在自己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挑战自我,拿起笔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的保尔;敢于正视人生疾苦和磨难,勇于面对挑战的海伦;北京奥运会上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平时训练中都从未完成的动作,并挑战成功,勇夺冠军的谷爱凌。
“虽然这很艰难,但我想继续坚持”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被问到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一路走来,苏炳添说:“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坚持与付出,是不停地做,重复地做,用心去做。”正因为苏炳添的坚持,才有了超越极限的可能。可联想到的事例也很多: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最终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坚持一生躬耕于田野的袁隆平;为发现青蒿素,坚持四十年做实验、搞研究的屠呦呦……
考生需要从“突破”“坚持”两方面考虑。成功需要寻求突破,更要持续追求,二者缺一不可。青年学子要突破自我,要敢于走出舒适圈,勇于做出改变。突破自己,除了雄心,还需要坚持,无论你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学业上遇到瓶颈,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苏炳添的话对青年人的成长颇具意义,也会引发考生成长路上的一些回忆与思考,考生要结合作文所给材料,以“人生的跑道”为话题行文。“人生的跑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人生之路比喻成跑道。因此考生需考虑人生有哪些跑道,比如,高考的跑道,学习某种技能的跑道,健康的跑道……
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文以记叙一个完整的事件为好,写清楚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明确人生的跑道是什么,在跑道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又是怎样做到突破与坚持的等等。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插入必要的抒情、议论。
立意:
1.人生的跑道,唯有坚持,方能突破。
2.高考的跑道,需要不断挑战自己。
3.健康的跑道,让坚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