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04 09:50:39

文档简介

南平市建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至必修二第三章;考试时间:75分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2题第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醋酸杆菌可酿醋,毛霉可制作腐乳,酵母菌可酿酒。下列有关这三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三者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三者的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 D.三者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上进行有氧呼吸
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核酸的单体只有四种,但其排列顺序多样化
B.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变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C.蛋白质变性后,氨基酸序列和生物活性发生了不可逆改变
D.磷脂分子因为其头部的亲水性和尾部的疏水性在空气-水界面排成磷脂双分子层
3.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4.水稻干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细胞外分解淀粉。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出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A.顺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 B.逆浓度梯度经主动运输排出
C.该酶以胞吐方式排出 D.通过离子通道排出
5.某实验小组从热泉的芽孢杆菌中获取了某耐热蛋白酶,并探究了该酶在60℃和80℃两个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芽孢杆菌合成耐热蛋白酶的过程中,要在内质网上加工
B.根据结果可知,该酶适合在pH=7、温度为60℃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C.与80℃环境条件相比,60℃条件下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D.当pH=7时,80℃和60℃条件下该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等量的活化能
6.基因Bax和Bd-2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TRPM7基因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受遗传信息的调控
B.TRPM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Bax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C.TRPM7基因可能通过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D.可通过特异性促进癌细胞中TRPM7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相关癌症
7.下图表示甘蓝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①过程有无光都可发生,②过程的发生需要O2
C.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D.生产上增强①过程,减弱②过程可提高产量
8.某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时,每日放气需迅速,避免空气回流入发酵容器
B.果酒发酵时,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汁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增多
C.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
D.果醋发酵时,用重铬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时,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9.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结合致死。黄鼠与黄鼠杂交,F1中同一毛色的鼠相互交配,假设每只老鼠产生子代的数目相同,F2中黄鼠和灰鼠的比例为( )
A.4∶5 B.1 : 1 C.2 :3 D.3 : 1
10.某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如图所示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均表现为完全显性。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B.黑色素的形成只要有C基因存在就可以
C.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可以合成黑色素
D.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黑色素的占9/64
11.在生物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经典实验。下表中有关经典实验的"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都能通过分裂产生子细胞
B 用斐林试剂检测梨匀浆,混合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 梨匀浆中含有葡萄糖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绿体产生了氧气
D 将活的R型肺炎链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DNA是遗传物质
A.A B.B C.C D.D
12.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如下,图中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是精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B.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基因A和基因B发生了重组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夏季一天中的光照强度,并测定苦菊幼苗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点时天气突然转阴,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
B.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苦菊幼苗的光合速率可能相同
C.一天中不同时间的相同光照强度下,苦菊幼苗的光合速率一定不同
D.若a点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0,则此状态下苦菊幼苗的干重保持不变
14.下图1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图2是其I1、I2、II5、II6的相关基因用限制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的结果(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II3与II4生一个男孩一定患该病
C.III8的致病基因仅来自II6
D.若II5与II6再生一个男孩患该病的概率为1/2
15.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染色体互换,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2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含有2对形态不同的同源染色体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16.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产生纤维素酶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刚果红染液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形成红色复合物。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应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
B.采用平板划线法统计平板上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低
C.由实验结果可知,菌落①中的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D.由实验结果可知,菌落③中的菌株更适合在该培养基中生长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线粒体对缺氧敏感,高海拔低氧可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平衡失调,严重低氧可导致细胞死亡。研究人员以雄性健康大鼠为材料,采用低压舱模拟不同海拔低氧的方法研究低氧环境下细胞的适应性功能改变。
(1)大鼠有氧呼吸过程中,O2在 (填写具体场所)参与反应,该阶段释放出的能量将转化为 。
(2)将大鼠细胞分别用常氧(甲)、适度低氧(乙)和严重低氧(丙)处理24h后,三类细胞受损线粒体的自噬情况如图1所示;三类细胞经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处理相同时间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情况如图2所示
①受损线粒体可经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 (结构)降解,激烈的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发生 现象。
②综合分析图1、图2结果,可推测适度低氧能 。
(3)模拟实验发现,大鼠暴露到5000~7000米海拔10天,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DNA和RNA合成显著增加。请从线粒体角度推测低氧下心肌细胞内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有哪些? (答出两条)。
18.(每空1分,共9分)如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2n=8)体内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图乙为该动物某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中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各个细胞类型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___(I、II、III、IV),若四种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从分裂期开始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其中有 个四分体,它对应图甲中
________________(I、II、III、IV)类型的细胞。
(3)图乙细胞处于图丙曲线的 段(用数字表示),图丙中②-③变化的原因是 。
(4)图甲中的IV对应图丙的 区域(用数字表示)。
19.(每空2分,共14分)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如图1所示为大豆叶片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图2是大豆植株由黑暗转为光照后,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在大豆叶肉细胞中,催化合成TP(磷酸丙糖)的酶和催化TP合成蔗糖的酶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若大豆植株从光照条件转为黑暗条件,CO2浓度不变,则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TP含量将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在强光下,大豆细胞内叶绿体捕获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光反应,一部分在叶绿体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被光照激活,正常情况下,暗反应一般在光照0.5min后才能被激活。0-0.5min内光反应相对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0.5-2min内热能散失比例的大致变化是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3)为选择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A、B、C三个品种大豆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和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结果如表:
品种 A B C
光补偿点 100 40 60
光饱和点 l600 1200 1800
表中结果显示最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是_________。
20.(每空1分,共11分)某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有多对相对性状,其正常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下表为5个纯种品系的性状以及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野生型动物每对相对性状均表现显性,表中乙、丙、丁、戊品系所给性状均为隐性性状,所有的相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且基因间的表达互不干扰。回答下列问题:
品系 甲 乙 丙 丁 戊
性状 野生型 直刚毛 朱红眼 残翅 深红眼
染色体 X 3号 7号 3号
(1)欲对该动物进行基因组测序,需测定 条染色体。朱红眼和深红眼 (填“是”或“不是”)一对相对性状,由此可判断控制二者性状的基因位置关系为 。
(2)该动物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却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该动物,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bb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
方法步骤:第一步:让 交配;
第二步:让其后代在 条件下发育,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结果分析:①若后代 翅形,则说明该只残翅动物为纯合bb;
②若后代 翅形,则说明该只残翅动物为“表型模拟”;
(3)欲对该动物进行伴性遗传研究时,可选择的交配组合有 种。
(4)某实验小组欲利用上述品系的动物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帮助完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第一步:让 相互杂交,得F1 ;
第二步:让F1 得F2 ;
第三步:观察该动物F2中的性状类型及比例。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若F2 ,则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1.(每空2分,共14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是疟疾的病原体。青蒿素是效果好且副作用少的抗疟药。然而,令人担心的是部分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抗药性。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及部分思路,完善探究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对青蒿素抗药性情况的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培养液、疟原虫甲、疟原虫乙、3H-异亮氨酸、1.0×10-6mol/L 青蒿素溶液、DMSO(用于配制 青蒿素的溶液)、放射性测量仪。
(1)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分成4 组,分组如下:
A组:疟原虫甲、1.0×10-6mol/L 青蒿素溶液;B组: ;C组: ;D组: ;加入的各种试剂等量且适量,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②各组样品同时加入等量的3H-异亮氨酸。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 。
④统计分析各组数据,通过数据比较,计算出青蒿素溶液对疟原虫甲与乙生长的抑制率。
(2)预测实验结果:青蒿素溶液对疟原虫甲的抑制率高于疟原虫乙,实验结果表明疟原虫甲对青蒿素溶液敏感度 ___________ (高于或低于)疟原虫乙。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中采用3H-异亮氨酸的原因是 。
②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探究疟原虫乙吸收的异亮氨酸是否会分泌到细胞外。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南平市建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A B C C C D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C D C B B A D C
17.(每空2分,共12分)
(1) 线粒体内膜 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2) 溶酶体 细胞凋亡 促进受损线粒体自噬,使细胞的活性氧减少
(3)线粒体数目增加;线粒体中有氧呼吸酶数量增加
18.(每空1分,共9分)
(1) ② II II→III→I→IV
(2) 减数分裂II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0 III
(3) ② 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4)④
19.(每空2分,共14分)
(1)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写全给分) 升高 降低
(2)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积累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 降低 使吸收的光能更多地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 (3)B
20.(每空1分,共11分)
(1) N+1 不是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该只残翅动物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异性残翅动物 正常温度 均为残翅 出现了长翅
(3)4
丙品系动物和丁品系动物(或戊品系动物和丁品系动物相互杂交,或其他合理杂交类型)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是9:3:3:1
21.(每空2分,共14分)
(1) B组:培养液中加入疟原虫甲、DMSO C组:培养液中加入疟原虫乙、1.0×10-6mol/L 青蒿素溶液 D组:培养液中加入疟原虫乙、DMSO (BCD组顺序可变) 每隔一段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测定各组疟原虫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并记录 (2)高于
(3) 3H-异亮氨酸是疟原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疟原虫的生长(繁殖)情况 取上述实验后的疟原虫乙放入含有(无放射性的)异亮氨酸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离心后测上清液(和沉淀物)是否有放射性强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