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1《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03 21: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56、57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口算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2.例1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主题图中提出来的,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解决如何计算20×3的过程中,呈现了加法和乘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3个20是60。最后出示200×3,让学生借助类推完成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例2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通过小棒图理解算理,再通过“想一想”,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几何直观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备教法学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把计算教学融入现实情境之后,计算教学就有了温度,更有了其价值所在。对于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课时我主要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基本都会,但是结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算,学生不是很理解。为了打破这一现状,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时,我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这样既直观又简洁,提高了学生操作和读图的能力。
(2)类推法:在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情况,放手让学生尝试类推,完成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类推能力。
(3)抽象概括法: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操作层面,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锻炼与提升。因此,在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口算算理之后,我引导学生根据口算过程,适当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口算方法。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及抽象性。
教学目标
1.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通过迁移类推总结口算整十、整百、
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提高口算能力。
2.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备已学知识
1.乘法口诀。
2.万以内数的组成。
3.百以内加减法。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问题(1)导入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教材57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并列式
坐碰碰车每人20元,求3人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0×3。
2.探究2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利用加法口算。
20×3表示3个20相加。
     
   20+20+20=6020×3=60
方法二 利用表内乘法口算。
20表示2个十,借助小棒图表示如下。
发现:20×3就是先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方法比较:方法一中,相同加数的个数过多时,计算比较麻烦;方法二中,先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计算比较简便。
[思想方法提示: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其中蕴涵着转化思想。]
3.解决问题
20×3=60(元)
答:3人需要60元。
问题(2)导入 想一想:200×3=________(教材57页)
过程讲解
1.探究200×3的口算方法
根据20×3的口算方法类推出200×3的口算方法。200×3可以看作2个百乘3,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所以200×3=600。即:
2.解决问题
200×3=600
归纳总结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整十、整百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拓展提高
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3个0。
知识点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问题(1)导入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教材57页例2)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并列式
坐过山车每人12元,求3人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
2.探究12×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利用加法口算。
12×3=
12+12+12=36
方法二 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所以12×3=36。
方法比较:方法一中,相同加数的个数过多时,计算比较麻烦。方法二中,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计算比较简便。
3.解决问题
12×3=36(元)
答:3人需要36元。
问题(2)导入 想一想:12×4=______(教材57页)
过程讲解
1.探究12×4的口算方法
与12×3的口算方法相同,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所以12×4=48。
2.解决问题
12×4=48
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备易错易混
误区口算:30×3。
错误解答 30×3=9  错解改正 30×3=90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算出3×3=9后,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了。
温馨提示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不要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备综合能力
方法运用 运用转化法解决“算式谜”问题
典型例题 猜一猜,这两朵花分别代表多少。(相同的花代表相同的整十数)
(1)×3=1  (2)×6=3
=________   =________
思路分析 由于相同的花代表相同的整十数,因此原式可转化成下面的形式:
正确解答 (1)50  (2)60
方法提示
解决此题时,根据“相同的花代表相同的整十数”这一条件,先把原式转化成算式谜的形式,再借助表内乘法来计算。
思维开放 运用综合法解决实际问题
典型例题 小猴子卖水果。
思路分析 思路一
思路二
正确解答 方法一 50×3=150(元)
50×5=250(元) 150+250=400(元)
方法二 3+5=8(元) 50×8=400(元)
答:小猴子今天一共卖了400元。
方法提示
思路一中,分别求出每种水果卖了多少钱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思路二中,只有卖出两种水果的质量相同时,才可以先求出单一量的和。
备教学资源
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
有一天,数学老师讲完课,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做。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除以5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的答案是正确的,解答的思路也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