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专题训练《朝花夕拾》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专题训练《朝花夕拾》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6: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专题训练《朝花夕拾》试题
一、填空题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有: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2.《阿长与《山海经>狰—--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充满了___________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文中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人手,最反感“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最不可思议的是“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指斥这类封建孝道故事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_______的心情,
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______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斥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暗示着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
5.《无常》一文章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______________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 “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章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陈莲河等“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___________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__________学堂和_____________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一记录作者在日奉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______________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表达丁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一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_____________,辛亥革命后又_____________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选择题
11.下面对《朝花夕拾》中的相关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
面,又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B.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没有民族歧视,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C.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但衍太太对自己的孩寻却是狠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全自私自利、多嘴
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D.寿镜吾——他讲究师道尊严,对学生不大亲切,自己不懂的、布愿意回答的,或者不屑于讲的,就把脸一沉,不理睬学生的提问。上起课来非常枯燥,而且极不负责,放任学生找个借口休息玩耍,当着孩子面独自大声地吟诵课外书,影响孩子学习。作者对以他为代表的旧书塾的先生提出了批评。
12.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B.书的原题是《旧事重提>,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老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写了许多关于窖每坫童的事,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
C.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火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D.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无常》《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13.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文章情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绍兴城的两啦名医都替鲁迅的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药引不好买也不好找,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B.对干长妈妈,我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时叫 “阿长”。其实她是朴真阿长的缺,大家叫惯了,就不再改口——这是长妈妈称呼的来历。
C.“美女蛇的传说”是长妈妈所讲,雪地捕鸟的方法是闺土的父亲所教,“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二十四孝图》,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D.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有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我”和许多凡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活泼而诙谐,浑身雪白。
三、简答题
14.《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四、片段阅读
16.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B]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选自《五猖会》)
(1)[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卞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 (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
(1)片段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成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它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2.善良、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尊敬和感激
3.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急切、兴奋扫兴、痛苦
5.“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
6.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南京江南水师矿务铁路天演论
9.弃医从文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
10.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备受打击迫害
1l.D解析:说法不正确。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作为启蒙老师,鲁迅先生对他一直很尊敬。但由于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又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束缚儿童健康发展的一面。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心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绝非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
12.B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而没有涉及老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13.A解析:陈莲河所开的药引中并没有“经霜三年的甘蔗”,文中提到的是“蟋蚌一对”。 14.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击。 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15.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铜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地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16.(1)[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 [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 (2)[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让作者感受到了封建教育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17.(1)狗、猫 (2)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派狗去迎接象,狗把弓起脊梁的猫错认成象,招待它,并将它介绍给大家,遭到了大家嗤笑。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3)本文借“猫狗”之词,给“媚态的猫”画像,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