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6: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乌市第 61 中学 2023 年 10 月高二月考 B. 文章关于弹幕和“四大名著”影视剧的举例阐释,有力佐证了作者的相关分析。
语文试卷(120 分钟) C. 文章对慢工制作、文本开放性、互联网诠释的论述,与上文论述构成鲜明对比。
D. 文章引用罗兰 巴特的观点,为下文分析互联网对经典老剧解读的作用作铺垫。
一、 论述类文本(每题 3 分,共 9 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A.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影视文化作品因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而被观众诟病。
年轻人喜爱经典老剧,痴迷于回头看,构成了一道颇具意味的文化景观。从心理层面解读,这是因为现代 B.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认为中国电视剧发展黄金期,原因之一是制作不计成本。
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意欲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对观众而言,经典老剧除了带 C. 互联网为意义再生产机制提供新的土壤,赋予经典影视作品新主旨与新意义。
来故事和文学上的双重享受,对提升审美有着一定帮助,还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 D. 年轻人通过弹幕形式对经典老剧进行重新解读,为作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满足感。弹幕中经常出现的“童年记忆”之类的评论,
便或多或少体现了这种心态。 二、 文学类文本(共 11 分)
除了怀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认可与执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视为中国电视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作品数量相对有限,剧本底子往往较好,拍摄过程中通常全神贯注、不计成本,在讲 砸壶
究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观赏性上做出了诸多努力。这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第一版“四大名著”影视剧 周天红
的品质保障。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经得起推敲,能够体现幽微人性和生活温度,即便经过时间冲刷,也仍值得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
一品再品。这反映出经典老剧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劲的穿透力。 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影视文化消费逐渐从最初的稀缺匮乏走向富余过剩。影视作品的“流水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
线”“快餐化”生产随之而来,这种方式追逐的是快产快销,而难以有当年敢打敢拼、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 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
心态、社会文化土壤等因素,都对作品质量有着一定影响。一些作品为迎合点击率、播放量,创造更多利润, 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
往往过度重视表面化的东西,不惜人为拉长集数、改变叙事节奏,而牺牲内在的思想性、逻辑性。急功近利、 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粗制滥造的作品,自然难以传之后世、藏之名山,甚至可能成为糟粕,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在这种浮躁的氛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
围中,剧集质量整体下降,并因此被观众诟病。 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而经典老剧之所以好看、耐看,具备成为流芳之作的可能性,恰恰在于慢工出细活。除此,还与影视文本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
的开放性有关。一部剧被再度阐释的可能性越大,成为经典的概率往往也就越大。不同年代的人们虽然共享了 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
同一个版本,但进入方式、思考角度有所区别。年轻人热衷于通过弹幕的形式,对经典老剧进行重新解读,为 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
作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即时在线交流,形成智慧碰撞。 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法国思想家罗兰 巴特认为,作者在完成作品的一瞬与作品的关系便宣告结束,解读权回归读者手中。这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
个“作者之死”的观点,明确了文本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再生产机制。互联网文化为这种机制提供了新的土壤。 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多元诠释,具备跨越代际、年龄、文化背景的能力,让经典影视作品得以跨越时光之海,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
形成“老树开新花”的景观,从而赋予经典影视作品新主旨、新意义。而从接受角度来看,当经典老剧有了新 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
的流行化解读,受众心理也会经历“被重新调试”的过程,从而产生一种与重温经典不同的新鲜感。 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
(孔德淇《时代在变迁,经典老剧魅力犹存》 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1.下列对经典老剧被喜爱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说,就是这把壶,
A. 经典老剧能彻底提升审美能力,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 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
B.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想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 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
C. 大众对优秀文艺作品认可与执着,经典老剧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劲的穿透力。 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D. 观看经典老剧过程中,人们一定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与满足感的体验。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
A. 文章在批判当代影视作品制作质量下降之后,进一步指出经典老剧耐看的原因。 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语文月考试卷 第 1 页 共 5页
{#{QQABYYKEogCAAgAAAQhCUwXwCEIQkBACACoGBFAAoAABQRFABAA=}#}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没了,车没了,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
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
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 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
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 (第六十四章)
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 (《〈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
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 7.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 A. 凿户牖.以为室 牖:窗
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 B. 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了。 C. 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 D. 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见了。 8.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 年 31 期) A. 当其无,有车之.用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
A. 小说中的“壶”不仅是一种茶具,更代表着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 C. 凿户牖以.为室 是以.圣人欲不欲
破与创新。 D. 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小说开篇一“惊”一“砸”,在情节上陡起波澜,既照应了标题,又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兴趣。 A.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C. 小说通过对茶壶特征和进山老板、亲戚、朋友等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九爷制壶手 B. 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
艺的高超。 步”的“跬”是跨出一脚。
D. 小说结尾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李大才被老爹点醒之后的豁然开朗的心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美 C.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
好结局。 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5. 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D.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
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6. 小说后半部分写有关李大才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三、 文言文阅读(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四、 古代诗歌阅读(7 分)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一章) 送李端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 卢纶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第二十四章)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第三十三章)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语文月考试卷 第 2 页 共 5页
{#{QQABYYKEogCAAgAAAQhCUwXwCEIQkBACACoGBFAAoAABQRFABAA=}#}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5.仿照下面的示例,先拆分汉字,然后写一首有意味的小诗。要求句子结构与示例相似。可选择“闷”“伴”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令”等字,也可另行选择。(4 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 示例:“烦”字,就是这一页上面不小心着起了火。这一页,也许火势很猛,也许很微弱。但终究这
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一页都会过去的,翻过去,烦恼就不在了。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
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
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七、 作文
D.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基调悲凉,哀婉动人。最后一句“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 16.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令人回味。 《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夫妇儿女众多,负债累累,被关进债务人监狱,两人哭得肝肠寸断,
临行前,米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克令六便士,他就高兴;如果花
1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4 分) 二十镑一克令,他就苦恼。”刚说完这番至理名言,米考伯又向大卫借了一克令先买酒喝,立刻就高兴起
来。后人将米考伯这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概括为“米考伯主义”,“米考伯”也被收进了英语词
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学完《大卫 科波菲尔》,同学们对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兴趣。有人觉得,《周易》有言,“乐
五、 情景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天知命,故不忧”,“米考伯主义”是一种顺应天意、通达人生的睿智胸怀;有人觉得,“子曰:‘人无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远虑,必有近忧’”,“米考伯主义”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周密的考虑,很难真正快乐。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学《诗》,因为学《诗》很重要,其中提到团结群众, 对于“米考伯主义”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讽刺时政作用的句子是“ , ”。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他认为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 少于 800 字。
魅力的两句是“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
(4)《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等八个条目,“ , ”说明“修身”是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六、 语言表达(共 8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括号内填写内容,将卓别林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4分)
有一次,卓别林偶然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天气炎热,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剪头发了。镇子上有两
家理发店,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只见地上的头发渣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理发师的头发更像是被
狗啃了一般难看至极,活像一个鸟窝,于是他退了出来。卓别林来到第二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好啊,整
齐干净,陈设一流,理发师的头发更是焕发光彩,帅气逼人。卓别林思索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
理发店去理发了。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① )—两家理发店的理发
师只能相互理发——(② )——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
(③ )——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④ )——只能到第一家
理发店去理发。
语文月考试卷 第 3 页 共 5页
{#{QQABYYKEogCAAgAAAQhCUwXwCEIQkBACACoGBFAAoAABQRFABAA=}#}
乌市第 61 中学 2023 年 10 月高二月考 14. (4分) ①
语文答卷纸(120 分钟) ②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③
学校 题号 1 2 3 4 7 8 9 11

答案
15. (4分)
二、 文学类文本
5. (4分)
班级 七、 作文(40 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密 《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夫妇儿女众多,负债累累,被关进债务人监狱,两人哭得肝肠
寸断,临行前,米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克令六便士,他
封 就高兴;如果花二十镑一克令,他就苦恼。”刚说完这番至理名言,米考伯又向大卫借了一克令
6. (4分) 先买酒喝,立刻就高兴起来。后人将米考伯这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线 “米考伯”也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姓名 学完《大卫 科波菲尔》,同学们对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兴趣。有人觉得,《周易》有言,
内 “乐天知命,故不忧”,“米考伯主义”是一种顺应天意、通达人生的睿智胸怀;有人觉得,“子
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米考伯主义”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周密的考虑,很难真正快乐。
对于“米考伯主义”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三、 文言文阅读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10.(1)(4分)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考号 答 (2)(4分)

四、 古代诗歌阅读
12.(4分)
座位号
五、情景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3.
六、语言表达(8分)
语文月考试卷 第 4 页 共 5页
{#{QQABYYKEogCAAgAAAQhCUwXwCEIQkBACACoGBFAAoAABQRFABAA=}#}
六:作文(40分)
学校

班级

线

不姓名



考号
座位号
20×23=460 20×24=480
语文月考试卷 第 5 页 共 5页
{#{QQABYYKEogCAAgAAAQhCUwXwCEIQkBACACoGBFAAoAABQ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