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比精选题测试卷-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8分)
1.甲与乙的比是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少 B.甲占甲、乙之和的 C.乙比甲多 D.乙占甲、乙之和的
2.加工一个零件,甲用分钟,乙用分钟,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为( )
A.∶ B.2∶3 C.3∶2 D.∶
3.两个数的比值是1.2,如果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两倍,比值是( )
A.1.2 B.2.4 C.4.8 D.9.6
4.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近似黄金比,比较美。聂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 )cm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A.3 B.4 C.6 D.7
5.如果52x=13y,那么x与y的最简整数比是( )
A.1:4 B.4:1 C.13:52 D.52:13
6.下面的问题,还需要确定一个信息才能解决,是( )。
悦读书店新进了少年科技、连环画、童话故事三种书,已知少年科技有200本,是各种书中数量最多的。这个书店一共新进了多少本书?
A.少年科技比童话故事多20本 B.少年科技的数量占三种书总数的
C.少年科技、连环画的数量比是5∶3 D.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14分)
7.走一段路,甲用4小时,乙用小时,甲和乙行走的速度比是( ).
8.一台小型消毒柜,它的长、宽、高之比为4∶3∶5,棱长总和是480cm,这个消毒柜的体积是( )cm3。
9.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数是12,乙数是( )。
10.一根铁丝,剪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的比是2∶8,剪去的长度占全长的( ),若剪去了24分米,则全长是( )分米。
11.人的身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如成年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王老师穿40码(相当于250毫米)的鞋子,他的身高约为( )厘米。
12.ABC三人各自用固定的速度参加百米跑。当A跑到终点时,B距终点10米,C距终点20米;当B跑到终点时,C距终点( )米。
三、判断题(共10分)
13.3∶6的比值是0.5。( )
14.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则糖是糖水的。( )
15.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8。( )
16.上衣比裤子贵,则上衣和裤子的价格比是7∶2。( )
17.如果张明与李红体重的比是8∶7,那么李红就比张明轻。( )
四、计算题(共28分)
18.直接写得数或比值。(共4分)
= = = =
= = 1∶0.12= =
19.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共12分)
4÷-÷4 ×+÷ ×40÷×
20.解方程。(共12分)
五、解答题(共30分)
21.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为320m,长与宽的比是6:4.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相遇时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比是8:7;已知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少行15千米.求甲乙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行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
23.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5,再修490米后,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是比值恰好是3.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4.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5.甲、乙两筐梨的质量比是7∶6,如果从甲筐拿出15kg放入乙筐,那么甲、乙两筐梨的质量比是4∶9。甲、乙两筐原来各装梨多少千克?
26.王老师带1000元钱购买体育用品,计划用这些钱的购买跳绳,剩下的钱按的比购买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购买乒乓球拍花费多少元?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与乙的比是4∶5,则假设甲为4,乙为5,据此逐一分析各项即可。
【详解】假设甲为4,乙为5
A.(5-4)÷5
=1÷5
=
则甲比乙少,原题干说法错误;
B.4÷(4+5)
=4÷9
=
则甲占甲、乙之和的,原题干说法错误;
C.(5-4)÷4
=1÷4
=
则乙比甲多,原题干说法正确;
D.5÷(4+5)
=5÷9
=
则乙占甲、乙之和的,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明确用除法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可先求出甲、乙时间的最简整数比,由于工作总量一定,则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成反比,从而求出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
【详解】甲、乙工作时间的比是:
∶
=∶
=3∶2
所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2∶3。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3.C
【分析】根据比的性质,如果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会扩大2×2=4倍,进而用1.2乘4求得现在的比值.
【详解】如果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两倍,比值会扩大4倍
那么现在的比值为:1.2×4=4.8.
故选C.
4.B
【分析】根据题意,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即上身长占5份,下身长占8份;已知聂阿姨上身、下身分别长约60cm、92cm,用聂阿姨上身的长度除以上身占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下身长占的份数,即可求出要达到黄金比时聂阿姨下身的长度,再减去她下身实际的长度,即可求出应该穿高跟鞋的高度。
【详解】60÷5×8
=12×8
=96(cm)
96-92=4(cm)
她要穿4cm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应用,把比看作份数,求出一份数是解题的关键。
5.A
【详解】解:因为52x=13y,
则x:y=13:52=1:4;
故选A.
6.B
【分析】(1)根据少年科技比童话故事多20本,用200-20可求出童话故事的本数。但求不出连环画的本数,所以不能求出三种书一共的本数。
(2)由“少年科技的数量占三种书总数的”可知,三种书的总数是单位“1”,求三种书的总数,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200本所对应的分率是,用200÷可求出三种书一共的本数。
(3)根据少年科技、连环画的数量比是5∶3,用200÷5×3可求出连环画的本数。但求不出童话故事的本数,所以不能求出三种书一共的本数。
【详解】A.200-20=180(本),即童话故事有180本。
B.200÷=200×2=400(本),即这个书店一共新进了400本书。
C.200÷5×3=40×3=120(本),即连环画有120本。
D.由B选项可以确定三种书的总本数。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按比分配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7.4:5
【详解】(1÷4):(1),
=:,
=4:5,
故答案为4:5.
8.60000
【分析】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据此求出长+宽+高的和,把长看作4份,宽看作3份,高看作5份,则它们的和看作 12份,求出1份,再分别求出 长宽高,最后求消毒柜的体积即可。
【详解】480÷4=120(厘米)
120÷(4+3+5)
=120÷12
=10(厘米)
长:10×4=40(厘米)
宽:3×10=30(厘米)
高:5×10=50(厘米)
40×30×50=1200×50=60000(立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长方体的体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按比分配解题的方法。
9.18
【分析】根据甲、乙两数的比是2∶3,得出乙数是甲数的倍,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12的即可。
【详解】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数是12,
故乙数是12×=1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比的知识分析求解。
10. 120
【分析】剪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的比是2∶8,把剪去的长度看成2份,剩下的长度看成8份,总长度就是2+8=10份;用剪去的长度除以总长度即可求出剪去的长度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剪去的长度24分米除以2份,求出每份的长度,再乘10份,就是总长度。
【详解】2+8=10
2÷10=
24÷2×10
=12×10
=120(分米)
剪去的长度占全长的,若剪去了24分米,则全长是120分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应用,关键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
11.175
【分析】根据题意,成年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又知王老师的脚长是250毫米,占1份,身高占7份,用250毫米×7,就是王老师的身高,再根据1厘米=10毫米,换算乘厘米,即可解答。
【详解】250×7=1750(毫米)
1750毫米=175厘米
王老师的身高约为175厘米。
【点睛】掌握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分析】A跑到终点时,B距离终点还有10米,C距离终点还有20米,即A到达终点时A跑了100米,B跑了90米,C跑了80米,此时他们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们的路程比等于他们的速度比;再由速度比求出当B跑完100米时C跑了多少米,据此解答。
【详解】A跑完了100米时:
B跑了:100-10=90(米)
C跑了:100-20=80(米)
B与C的速度比:
90∶80=9∶8
当B跑100米时,丙跑了:
100×8÷9
=800÷9
=(米)
100-=(米)
C距离终点还有米。
【点睛】本题关键是先由A到达终点时三人跑的路程求出BC二人的速度比,再利用速度比求出B到终点时C的路程。
13.√
【分析】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可,结果是一个值。
【详解】3÷6=0.5
3∶6的比值是0.5。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比值的方法,要注意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14.×
【分析】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可以设糖是1份,水是10份,那么糖水就是1+10=11份,求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用糖的份数除以糖水的份数即可。
【详解】1÷(1+10)
=1÷11
=
糖是糖水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求法。
15.√
【分析】根据题意,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均不为0),即甲数×=乙数×;假设乙数是8,则乙数的是:8×=1,则甲数×=1,则甲数=1÷=7,再根据比的意义可知甲数∶乙数=7∶8,据此解答。
【详解】甲数×=乙数×
假设乙数是8,
8×=1
1÷
=1×7
=7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7∶8。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的除法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熟练掌握它的运算方法并灵活运用。
16.×
【分析】假设裤子为100元,根据题意可知,上衣比裤子贵,把裤子的价格看作单位“1”,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00×(1+)即可求出上衣的价格,最后写出上衣和裤子的价格比,再化简即可,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假设裤子为100元,
上衣:100×(1+)
=100×
=140(元)
140∶100
=(140÷20)∶(100÷20)
=7∶5
上衣比裤子贵,则上衣和裤子的价格比是7∶5。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和比的关系的转化,可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17.√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如果张明与李红体重的比是8∶7,那么李红就比张明轻。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如果张明与李红体重的比是8∶7,那么李红就比张明轻。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
18.4;0.81;64;;
0.24;;;
【解析】略
19.;28;10
【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减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3)利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详解】(1)4÷-÷4
=4×-×
=5-
=
(2)×+÷
=×+×14
=×(+)
=×2
=28
(3)×40÷×
=(÷)×(40×)
=2×5
=10
20.;;
【分析】(1)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2)先化简方程左边含有字母的式子,再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6,最后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3)先求出小数乘法的积,再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最后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详解】(1)
解:
(2)
解:
(3)
解:
21.6144平方米
【详解】(320÷2)÷(6+4)
=160÷10
=16(米)
16×6=96(米)
16×4=64(米)
96×64=6144(平方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144平方米
22.480千米,420千米
【详解】8+7=15,
15÷(÷4÷4),
=15÷(),
=15,
=900(千米),
900×=480(千米),
900×=420(千米);
答:甲乙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行的路程分别为是480千米,420千米
23.这条路全长840米
【详解】试题分析:由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5,可知:这是未修的占全长的,再修490米后,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是比值恰好是3,比值是3就是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是3:1,这时未修的占全长的,据此可知490米是全长的﹣,求全长多少米用490÷(﹣)计算解答.
解:490÷(﹣),
=490÷,
=840(米);
答:这条路全长840米.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两次未修占全长的分率,这两次差就是490,用除法计算.
24.270页
【详解】解:设这本书共有x页
(x+24) :[ x-(x+24)]=1:4
解得:x=270
25.甲筐原来35千克,乙筐原来30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甲乙原来一共有的梨子数量,之后再分别求出甲乙的数量。
【详解】(千克)
甲: (千克)
乙:(千克)
答:甲筐原来装梨35千克,乙筐原来装梨30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的应用,能够根据题意求出甲乙原有的梨子总和是解题的关键。
26.360元
【分析】把王老师带的总钱数看作单位“1”,计划用这些钱的购买跳绳,则剩下的钱占总钱数的(1-),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1000乘(1-)即可求出购买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的总钱数,购买乒乓球拍花费的钱数占购买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的总钱数的,同理,用购买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的总钱数乘即可求解。
【详解】1000×(1-)
=1000×
=600(元)
600×
=600×
=360(元)
答:购买乒乓球拍花费360元。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问题,求出购买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的总钱数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