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易错题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单元易错题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04 16: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1-4单元易错题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8分)
1.最小的六位数是( )。
A.111111 B.100000 C.1000000
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 )。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3.斜坡与地面的夹角成( )°时,物体滚得更远。
A.30 B.45 C.60
4.如图用量角器量出的这个角的度数是( )。
A.55° B.65° C.125°
5.下图,长缩小到10米,要使面积不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宽缩小到原来的 B.宽扩大到原来的10倍 C.宽不变
6.小明在计算一个三位数乘36的积时,误把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多算了2个计数单位。结果为1170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A.11628 B.10980 C.4500
二、填空题(共18分)
7.6063010600是一个( )位数,从左边数起,第一个的“6”表示( );第二个的“6”表示( ),第三个的“6”表示( )。
8.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那么1公顷大约能站( )人,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人;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 )人,这个数读作( )人。
9.线段有( )个端点,所以它是( )长;射线有( )个端点,所以它是( )长;直线有( )个端点,所以它是( )长。
1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由65个这样的1°角组成的角的度数是( )。
11.两个数相乘,把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后得到的积是5600,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应该是( )。
12.根据△×☆=576,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填一填。
△×(☆÷2)= (△×5)×☆=
△×(☆×________)=5760 (△÷4)×(☆×4)=
三、判断题(共5分)
13.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
14.面积是6公顷的长方形养殖场,它的宽是200米,长是300米。( )
15.把一个圆形纸对折两次所形成的角是直角。( )
16.因为12×5=60,所以120×50=6000。( )
17.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有可能是五位数,还有可能是六位数。( )
四、作图题(共3分)
18.画出一条比6厘米短7毫米的线段。
五、计算题(共26分)
19.直接写出得数。(共5分)
50×90= 32×30= 38×200= 190×5= 70×140=
300×2= 21×40= 25×30= 510×2= 120×20=
20.列竖式计算。(共12分)
608×15= 372×45= 46×216=
25×328= 80×605= 13×321=
21.脱式计算。(共9分)
7050-234×25 (543+357)×17 29×(502-204)
六、解答题(共30分)
22.小帅在注册电子邮箱时设置了一个八位数的密码,后来忘记了,他只记得是由四个5和四个0组成的,并且万位上是5,读数时要读出三个零。你能帮助小帅找到密码吗?
23.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请计算故宫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4.经过纸面上2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2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2个点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5个、6个点呢?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点数/个 2 3 4 5 6 8 …
直线数/个 1 3
25.李师傅从家开车去县城买家具,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速度是80千米/时,沿原路返回时用了4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其中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如下表。
品种 辣椒 西红柿 袖珍南瓜
每盆价格/元 12 14 15
卖出数量/盆 302 135 140
(1)每种蔬菜卖了多少元?
(2)张叔叔卖这3种蔬菜,一共收入多少元?
27.为了弘扬劳动精神,文昌小学组织四、五年级的同学参加“我是劳动小能手”掰玉米实践活动。哪个年级的同学掰的多?多多少个?
参考答案:
1.B
【分析】最小的六位数:首位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100000。
【详解】最小的六位数是100000。
故答案为:B
【点睛】要想组成的数最小,各个数位上的数应该最小,但是最高位不能是零,所以零不能放在最高位。
2.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我国的陆地面积应用“平方千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3.B
【分析】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还与斜面与底面的夹角有关,45°时物体滚得较远。
【详解】斜坡与地面的夹角成45°时,物体滚得更远。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A
【分析】用量角器的圆点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该角的度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图示可得,用量角器量出的这个角的度数是55°。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角的能力,注意测量中的两个重合。
5.B
【分析】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再根据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
原来的面积是800平方米,原来的长是100米,长缩小到10米,也就是长缩小到原来的,要使面积不变,那么宽应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宽乘10。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积不变的规律及应用。
6.C
【分析】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百位上多算了2个计数单位,也就是多算了200,结果就多了200×36=7200,用错误的结果11700减7200即等于正确的结果。
【详解】11700-200×36
=11700-7200
=4500
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500。
故答案为:C
【点睛】先求出错误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多多少,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十 6个十亿 6个千万 6个百
【分析】6063010600是一个十位数,首先分清这个数字在此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详解】6063010600是一个十位数,从左边数起,第一个的“6”表示6个十亿;第二个的“6”表示6个千万,第三个的“6”表示6个百。
【点睛】此题考查整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8. 160000 16万 16000000 一千六百万
【分析】1公顷=10000平方米,因此1公顷能站10000个16人;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直接省略万位后面4个0,然后在数的末尾处加一个“万”字;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因此1平方千米能站1000000个16人;
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依此读出这个数即可。
【详解】1公顷=10000平方米,16×10000=160000(人),160000=16万;
1公顷大约能站160000人,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6万人;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6×1000000=16000000(人)
16000000读作:一千六百万。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应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
9. 两/2 有限 一/1 无限 0 无限
【详解】
线段有两个端点,所以它是有限长;射线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无限长;直线有0个端点,所以它是无限长。这三种图形中,线段是可以度量的,射线和直线是不可以度量的。
10. 360 65°
【分析】根据对角的认识可知:度量角的单位通常用1°,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由65个这样的1°角组成的角的度数就是65个1°是多少,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由65个这样的1°角组成的角的度数是65°。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概念和分类,明确圆周角是360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56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积就扩大或缩小m×n倍(0除外),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5600÷(10×10)
=5600÷100
=56
【点睛】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积就扩大或缩小nm倍(0除外)解决问题。
12.288;2880;10;576
【分析】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
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那么积不变。
【详解】△×(☆÷2)=576÷2=288
(△×5)×☆=576×5=2880
△×(☆×10)=5760
(△÷4)×(☆×4)=576
【点睛】本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应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
13.√
【分析】早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计算工具算盘,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5,下珠每颗代表1,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算盘的历史,学会使用算盘,明确算盘中一个上珠代表5,一个下珠代表1。
14.√
【分析】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这个长方形养殖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根据10000平方米=1公顷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详解】200×300=60000(平方米)
60000平方米=6公顷
所以,面积是6公顷的长方形养殖场,它的宽是200米,长是300米,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面积单位的换算。
15.√
【分析】对折1次折成的角是:360°÷2=180°;对折2次折成的角是:180°÷2=90°,据此解答。
【详解】对折1次折成的角是:360°÷2=180°
对折2次折成的角是:180°÷2=90°
所以对折2次折成的角是直角。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折找规律,每对折一次,就是把前一次形成的角平均分成2份。
16.√
【分析】根据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可知,计算120×50时,先计算12×5,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因为12×5=60,所以120×50=6000。
故答案为:√。
【点睛】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17.×
【分析】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积最小。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三位数,积最大。再判断积的位数即可。
【详解】10×100=1000
99×999=98901
则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有可能是五位数,不可能是六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关键是求出最小和最大的积,再进行解答。
18.见详解
【分析】由题意可知:因为7毫米=0.7厘米,6-0.7=5.3厘米,此题实际上是要求画5.3厘米的线段,依据教材中线段的画法,即可完成画图。
【详解】如下图所示,先画一个点A,
然后在直尺上找出5.3厘米的刻度,点上点B。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画线段的能力,关键是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明确要画线段长度。
19.4500;960;7600;950;9800;
600;840;750;1020;2400
【详解】略
20.9120;16740;9936;
8200;48400;4173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详解】608×15=9120 372×45=16740 46×216=9936

25×328=8200 80×605=48400 13×321=4173

21.1200;15300;8642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详解】7050-234×25
=7050-5850
=1200
(543+357)×17
=900×17
=15300
29×(502-204)
=29×298
=8642
22.50050505
【分析】这个密码是由四个5和四个0组成的八位数,并且万位上是5,可以确定的是千万位和万位上都是5;又因为读数时要读三个0,所以万级中要读一个0,个级中要读两个0,因此百万位、十万位、千位和十位上是0,百位和个位上是5。
【详解】由分析可得,这个数是50050505,读作:五千零五万零五百零五。
答:这个密码是50050505。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写法和读法,关键是确定每个数位上是几。
23.720000平方米,合72公顷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故宫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再根据1公顷=10000平方米换算即可。
【详解】960×750=720000(平方米)
720000平方米=72公顷
答:故宫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72公顷。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面积单位的转换方法。
24.6;10;15;28
经过n个点,可以画n(n-1)÷2条直线。
【分析】4个点中每2个点为一组,每个点可以和其余3个点为一组,有(4×3)组。过2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则画(4×3÷2)条直线。过5个点可以画(5×4÷2)条直线,过6个点可以画(6×5÷2)条直线,过8个点可以画(8×7÷2)条直线。据此解答。
【详解】4×3÷2=6(条)
5×4÷2=10(条)
6×5÷2=15(条)
8×7÷2=28(条)
点数/个 2 3 4 5 6 8 …
直线数/个 1 3 6 10 15 28
发现的规律是:经过n个点,可以画n(n-1)÷2条直线。
【点睛】本题考查搭配问题,解答时注意去掉重复计算的数量。
25.60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总路程=时间×速度,再依据题意求出用时4小时行驶相同路程的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详解】路程:80×3=240(千米)
速度:240÷4=60(千米/时)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行程问题。
26.(1)辣椒3624元;西红柿1890元;黄瓜2100元;(2)7614元
【分析】(1)用每盆价格×卖出的数量,可求出每种蔬菜卖了多少元。
(2)把3种蔬菜卖的钱数相加,就是一共收入多少元。
【详解】(1)302×12=3624(元)
135×14=1890(元)
140×15=2100(元)
答:辣椒卖了3624元,西红柿卖了1890元,黄瓜卖了2100元。
(2)3624+1890+2100
=5514+2100
=7614(元)
答:一共收入7614元。
【点睛】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五年级;632个
【分析】用四年级的人数乘平均每人掰玉米的数量,求出四年级掰玉米的数量。用五年级的人数乘平均每人掰玉米的数量,求出五年级掰玉米的数量。将两个年级掰玉米的数量比较大小并相减求差。
【详解】118×31=3658(个)
110×39=4290(个)
3658<4290
4290-3658=632(个)
答:五年级的同学掰的多,多632个。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两个年级掰玉米的数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