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月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屠城》、《月光》选自人音版9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金湘为纪念南京大屠杀 60 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交响大合唱。大合唱共分六个乐章:序歌(混声合唱)、屠城(混声合唱)、招魂(女中音独唱、混声八部合唱)、月光(童
声独唱、童声合唱)、涅槃(混声合唱)、终曲(混声合唱)。
《屠城》是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中的第二乐章。 歌曲结构为并列三部曲式。全曲用歌声描画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残暴的南京大屠杀之后的惨象,有力地控诉了侵华日军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暴行。
《月光》是金湘的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中的第四乐章,由童声独唱、童声合唱形式演唱, 是这部大合唱中对比性最鲜明的一个乐章。作曲家采用童声合唱队和一个童声独唱来展开乐思, 合唱声音极其和谐,像是一种“天国童声”。作品运用了 G 羽雅乐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屠城》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通过欣赏歌曲《屠城》,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精神。
能够区别、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并结合所学音乐作品了解“交响大合唱”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并列三部去曲式进行基本了解,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精神。
难点:能够区别、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南京大屠杀》的影视片断,共同回顾历史。
介绍作曲家——金湘
新授
1、作品介绍
2、揭示课题
讲解南京大屠杀
聆听歌曲《屠城》
①朗诵歌词,知晓大屠杀场景。
②聆听全曲,感受音乐的整体速度、力度、情绪是怎样的?
③整首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分段聆听
A乐段:
①这一段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坦克碾过了燕子矶,大炮轰开了中华门,日本鬼子来了..)
②这一段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较强、惊慌不安、忐忑、害怕......)
B乐段:
①一段描绘的是什么情景?(鬼子开始屠杀无辜民众,“血染红了扬子江,火焰吞没了金陵古城。”)
②这一段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力度强,情绪悲凉、悲愤、悲痛。)
C乐段:
①这一段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力度:很强 情绪:惨烈、悲壮 场景: 展现了面对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情景,在滚滚的音符推动下从悲凉而至惨烈,从惊恐不安而至凄厉呼喊,“南京在挣扎,在呼救,在血中呻吟。)
小结:并列三部曲式:A+B+C
介绍《金陵祭》乐章
《金陵祭》随想
一、序歌(混声合唱)
二、屠城(混声合唱)
三、招魂(女中音独唱、混声八部合唱)
四、月光(童声独唱、童声合唱)
五、涅槃(混声合唱)
六、终典(混声合唱)
聆听《月光》
①感受两首作品的不同相同与不同之处
②介绍:交响大合唱的音乐特点
小结下课。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振奋民族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共19张PPT)
回顾历史:
1937年12月13日,
那一天是侵华日军的铁蹄踏入南京,
那一天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30万生灵,有血有肉的同胞啊!
就这样凝固成一串名字,刻在了历史的墙上。
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你知道吗?
历史永远铭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晚上,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沉睡。这一天投下长达八年的暗夜,遮覆了3500多万同胞的尸首;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华民族自此欲火抗争直至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古老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独立与自强。
一寸河山
一寸血
作者介绍:
金湘(1935— ),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
他的作品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大型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各种室内乐直至影视音乐,共有近百部作品问世。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当代审美意识,以及东方优秀的美学传统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之多样结合,赢得了广大中外观(听)众的赞赏。
主要代表作有:歌剧《原野》、《楚霸王》,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交响组歌等。
作品介绍:
《金陵祭》交响大合唱(作品61号)》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金湘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交响合唱。作品有力地控诉了侵华日军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暴行,表达的是对祖国满腔热爱的一片赤子之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屠 城
——交响大合唱《金陵祭》选曲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人音版9年级下册第1课时第4课时
执教者:罗巧林
《屠 城》
寒风吹打着城廓,冷月挂在天边,啊啊坦克碾过了燕子矶!
啊啊大炮轰开了中华门!啊啊啊啊,鲜血染红了扬子江水......
南京大屠杀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我们一起朗读下面一段话。
1.音乐的整体速度、力度、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中速稍快
力度:强
情绪:从悲凉到惨烈,从惊恐不安到凄厉呼喊
《屠 城》
2.整首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唱词中穿插二度下行的惊恐衬句展现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情景,像人们惊慌失措时的凄厉呼喊。
分段聆听:A段
2.这一段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坦克碾过了燕子矶,大炮轰开了中华门,日本鬼子来了......
1.这一段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力度:较强
情绪:惊慌不安、忐忑、害怕......
分段聆听:B段
2.这一段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鬼子开始屠杀无辜民众,“血染红了扬子江,火焰吞没了金陵古城。”
1.这一段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力度强,情绪悲凉、悲愤、悲痛。
分段聆听:C段
2.这一段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展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力度:很强
情绪:惨烈、悲壮
场景:展现了面对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情景,在滚滚的音符推动下从悲凉而至惨烈,从惊恐不安而至凄厉呼喊,“南京在挣扎,在呼救,在血中呻吟。
曲式结构:
A+B+C:并列三部曲式
三个不同素材形成对比,表现了三个不同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金陵祭》
《金陵祭》随想
一、序歌(混声合唱)
二、屠城(混声合唱)
三、招魂(女中音独唱、混声八部合唱)
四、月光(童声独唱、童声合唱)
五、涅槃(混声合唱)
六、终典(混声合唱)
《月 光》
采用了童声合唱队和一个童声独唱来演绎这个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全家惨遭杀害的孩子,在呼唤和寻找自己的母亲,她问苍天,问大地:"为什么让我才来到世上,又去的匆忙?!"
《月 光》
比较两首作品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不同:《屠城》运用较多的“交响乐”成分,是一首悲壮的合唱;《月光》的乐队伴奏非常简单,只有几个弦乐、木管和竖笛,以空旷的和声来衬托纯净的童声合唱,是一首凄凉寂寥的合唱,虽然力度上没有像《屠城》一样强烈但却同样震撼人心、牵人肺腑。
相同:都是交响大合唱
小知识:
什么是交响大合唱?
源自西方的康塔塔,是一种为合唱队和交响乐队所写的大型声乐套曲,区别于一般合唱单曲。
小 结:
乐曲从简洁的童声独唱到强烈的乐队交响,写下了这场人性的善与恶、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之间的巨大的搏斗与较量,揭露鞭挞了敌人,激励鼓舞了人民,以最悲痛和虔诚的心情告慰南京城三十万同胞在天之灵!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陵祭》是一首当代中华安魂曲!
小 结: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振奋民族精神,刻苦学习。
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 谢 指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