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地理期末联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形成了“梯田-村民-作物-毛驴-石头”五位一体的复合社会生态系统,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等作物,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护、蓄水保土保墒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形成了浓厚的以毛驴文化(毛驴成为关键的生产与运输工具,并形成一年一度给毛驴过生日的习俗)、石头文化(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庵子”)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同时,当地设立“农民种子银行”,收集、保存当地传统农作物77类,品种种质资源171个。2022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石堰梯田核心区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1.毛驴文化反映了当地( )
A.田块坡陡、破碎而分散 B.土壤贫瘠、缺水而松软
C.碎石细小、光滑且广布 D.降水多暴雨、山洪频发
2.下列措施未能体现生态价值的是( )
A.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 B.梯田的山顶种树育林
C.设立"农民种子银行" D.田间石头砌的"庵子"
我国经济空间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三大产业的空间发展转型规律逐渐成型,是我国新时代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优化决策的重要基础。下图意2003~2016年我国三大产业空间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三大产业空间重心转移的共同特征是( )
A.均向沿海转移 B.均向内地转移
C.转移方向稳定 D.转移速度相同
4.符合我国第二产业空间转型规律的发展举措是( )
A.广东地区放慢速度 B.东北地区加速振兴
C.成渝地区提升速度和规模 D.长三角地区强化龙头地位
黄土高原地区受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禀赋较差等限制,成为我国经济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推动黄土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资源短缺和经济低水平发展问题,协调资源、人口,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200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表1为200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变化主要指标与经济脆弱性指数的关联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维度 主要指标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关联度 排序 关联度 排序 关联度 排序
人口结构 老年人口比重 0.897 3 0.891 2 0.889 2
城镇人口比重 0.815 6 0.823 5 0.844 4
性别比 0.913 1 0.888 3 0.903 1
人口总量 人口密度 0.827 5 0.760 6 0.788 6
自然增长率 0.890 4 0.852 4 0.832 5
人口外流率 0.898 2 0.894 1 0.889 3
5.下列最能表现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0年经济变脆弱的人口指标为( )
A.人口外流率下降 B.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C.人口密度有所上升 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6. 201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变慢 B.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
C.人口总量增长明显 D.人口流动性逐渐减弱
7.据表1推测,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的最主要人口指标是( )
A.自然增长率 B.性别比
C.人口密度 D.老年人口比重
磷虾多生活在温度变化范围小且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喜群居的磷虾成为了南极生态链的关键物种,为了让幼企鹅在温暖季节能捕食磷虾,有的企鹅甚至选择了在最寒冷的冬季产卵孵化。世界“负责任的磷虾捕捞企业协会”在南极半岛北部的生态敏感区域创建了一个季节性禁渔的“自愿限制62区",其核心区域实行全年禁渔。这些“自愿限制区”位于企鹅繁殖地周围30~40公里的海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减少或者禁止大型渔船在这片生态敏感区域的捕捞活动,将有利于保护企鹅的主要栖息地。下图示意南极6半岛北部“自愿限制区”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自愿限制区"季节性禁渔的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9.图中科考站的建设对当地环境的突出影响是( )
A.改变当地的海陆分布 B.导致南极的气温升高
C.污染当地的海洋环境 D.增加区域的降雪总量
10.全球变暖对图示区域磷虾影响可能是( )
A.种群的密度增加 B.向更南海域迁移
C.磷虾的饵料减少 D.会更加靠近陆地
城乡聚落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城乡聚落,包括城市、集镇、乡村,居民点等各种形式。它们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共同构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聚落体系,深入探讨其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潜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对推动城乡聚落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汾河流域的上游地带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最差。图1示意汾河流域聚落体系,图2为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一体化发展空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
A.特色村 B.特色镇 C.县级市 D.大中城市
12.从自然条件分析,汾河流域上游城乡聚落发展潜能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短缺,水质较差 B.气候严寒,冬季多暴雪
C.黄土深厚,肥力较好 D.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
13.汾河流域中游地带优化城乡聚落体系的主要方向是( )
A.大量生产传统农产品 B.扩大省会城市规模
C.建设特色镇和特色村 D.改善县际间的交通
杭锦旗人采取“堆冰”的方式成功将黄河凌汛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进而治理沙漠。2019年,在图6中“水生态”项目库区基础上,采取“东引、南提、北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水生态辐射功能。东引——将项目区继续向东延伸,开渠自流至七星湖,形成蜿蜒曲折的小河流和若干湖泊湿地;南提——在库区或库区外围,建设若干个泵站取水口,靠动力提水,纵向以G242线为轴线向南输送水源;北退——将凌汛期引入库布其沙漠的黄河水,在枯水期退入干渠,在丰水期退入排干渠(仅用于排水的干渠)、滞洪区及黄河。截至目前,已累计分凌引水近5亿立方米,建成了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下图示意杭锦旗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引水通畅角度考虑,推测杭锦旗人分凌引水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下列对引水措施的推断合理的是( )
A.“堆冰”的方式利于提高引水水位
B.“东引”有利于形成新的灌溉干渠
C.南提,向南为甲镇输送饮用的水源
D.枯水期退入干渠,利于减轻盐碱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坑是指在原有的沙质沉积物上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的碟形、杯形、槽形的凹地。风蚀所搬运的风成沙堆积于临近地段,也属于风蚀坑的一部分。风蚀坑是干旱和半干旱沙质草原及有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区常见的地貌类型,是固定沙丘活化的明显标志。某科研团队在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调查发现,风蚀坑底部的植被恢复速率一般高于积沙区。图1示意内蒙古东部某风蚀坑区域风向观测点分布,图2示意图7中观测点风速相对加速率变化。
(1)据图指出L观测点风速相对加速率特点,并根据材料推测形成过程。
(2)简要分析在风力侵蚀减弱后,风蚀坑底部的植被恢复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印第安语意为"多水的土地"。全国地势南高北低,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草场占9%。西南部草原区是全国主要畜牧业区,畜产品出口量很少。首都乔治敦,是全国唯一的城市。下图示意圭亚那主要农业区分布。
(1)简述乔治敦附近形成多种热带作物区的区位优势。
(2)简要分析西南部草原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西南部草原区畜产品出口很少的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贯穿石嘴山市1/3的土地,丰富的煤矿一度释放巨大的发展“红利”。然而,靠山吃山也让贺兰山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石嘴山市上下同心共治,强力推动贺兰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
石嘴山市处于宁东、蒙西两个千亿吨级煤田之间,硅石储量达42亿吨,SiO 平均含量达99.6%以上。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石嘴山市采取“腾笼换鸟”战略,引进东方希望25万吨多晶硅及下游光伏产业链、江苏润阳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和5GW高效电池项目,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每吨多晶硅约耗电20-25万千瓦时。
石炭井有原某军区旧址和防空洞旧址,以及丰富的工业遗存,是一个“全国少有、宁夏独一”的完整工矿行政区,矿区对部分街区改造升级,逐步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贺兰英雄》《荒草丛生》《远去的山桃笏》等影片在石炭井完成取景拍摄,实现了从废弃矿区到电影小镇的完美变身。下图为宁夏石嘴山市资源、交通分布图。
(1)指出石嘴山市煤炭资源枯竭对当地产生的不利影响。
(2)简析石嘴山市选择光伏产业链作为“腾笼换鸟”战略的自然原因。
(3)指出石炭井打造影视拍摄基地的有利条件。
(4)石嘴山市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主攻方向,请根据石嘴山市资源、环境状况,推测其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域文化的内涵;城乡景观的内涵
【解析】【点评】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读图可知,涉县属于太行山区,该地山高坡陡、田块破碎而分散,仅使用人力效率很慢,驴体型小,能够适应山区负重爬坡,毛驴成为关键的生产与运输工具,同时,毛驴的投入小,运输成本低,因此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形成了浓厚的以毛驴文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A.花椒树根系发达,在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有利于固土护坡,A错误;
B.在梯田的山顶种树育林,可以保持水土,B错误;
C.设立"农民种子银行"为丰富了农业生物多样性,C错误;
D.田间石头砌的"庵子"主要是为了给人们遮阳、避风雨、临时休息,同时也用来存放农具,不具有生态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C
【知识点】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与转型;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3.读图可知,自2003年至2016年,我国三大产业的空间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尤其是2012年后,三大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我国产业共同特征为:重心由沿海向内地转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由图可知,我国第二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符合这种转型规律举措是我国加强了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提速发展,成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其加速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第二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D
6.B
7.B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5.根据材料"200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可知,2000-2010年期间,黄土高原的经济脆弱性在升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下降,经济结构失衡等。对照图表可以看出,人口外流率是导致经济变脆弱的主要因素,说明当地人口大量外迁是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人口外流率增大,外迁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留守本地的主要是老年人,所以当地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根据材料可知,201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降低,说明当地经济在不断发展,并不断好转。从表中可以看出,性别比是主要因素,表中性别比合理,有利于经济发展,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读表可知,2000年-2010年-2017年,关联度指标排序最靠前、位次变化最大的是性别比,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8.D
9.C
10.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和高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8.根据材料可知,有的企鹅选择在冬季孵化幼患,是为了让幼企鹅在温暖季节能捕食磷虾,海洋中丰富的磷虾资源会为刚学会独立生存的幼企鹅提供充足的食物,存活率大大提高。季节性禁渔的“自愿限制区"主要是禁止捕捞磷虾,以保护企鹅生长,所以季节性禁渔的时间最可能是南极的夏季,即12月至次年2月,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南极科考站的建设需要占用当地的土地,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在科考中会产生污染物,污染当地的海陆环境,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材料“磷虾生活在温度变化范围小且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海冰减少,磷虾会向更南海域迁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D
12.D
13.C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河源:河流开始的地方;上游: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中游: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下游: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发育;河口: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通常,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强。读图2可知,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大中城市处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地位,带动作用最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城乡聚落的发展潜能主要取决于当地自然条件。读图1可知,汾河流域上游多山,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所以限制上游地区城乡聚落的发展,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读图1可知,汾河流域中游地带有太原、晋中等大中城市,县城数量众多。与图2对比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发展核心和重要轴已经形成,因此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推动形成特色区,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4.A
15.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
14.凌汛一般出现在春秋两季,由于下游封冻,导致冰下过水能力减弱,凌块在水流的推动下,极易发生"堆冰"现象,导致开河水位居高,易引水。与秋季对比,春季气温回升,引水渠不易结冰,水流通畅,所以最好季节是春季,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堆冰"现象会导致开河水位居高,容易引水,A正确;
B.根据材料可知,“东引"利于形成新的河流、湖泊、湿地,进而治理沙漠,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南提以G242线为轴线向南输送水源,向南可为甲镇输送水源治理沙漠,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退入干渠,可以灌溉农田;丰水期退入排干渠、滞洪区及黄河,主要是排水,以减轻生态压力,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1)特点:处于相对加速率最低点。过程:该地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故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L 观 测点位于风蚀坑的背风坡面,西北风向东南推进过程中,遇到地势突然降低,空气扩 散,动力减弱,风速降低,形成相对加速率最低点。
(2)原因:风蚀坑底部地势低洼,易接收地表水汇集;距离地下水位近,沙土湿度较大,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2可知,出L2观测点处于相对加速率最低点。过程: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靠近我国冬季风源地,图1显示风蚀坑呈西北-东南延伸,可推断: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L2观测点位于风蚀坑西北风的背风坡面,西北风向东南推进过程中,遇到地势阻挡,空气扩散,动力减弱,风速降低,故而形成相对加速率最低点。
(2)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分条件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风蚀坑底部地势低洼,易接收地表水汇集,距离地下水位近,沙土湿度较大,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
【点评】风蚀坑是沙地和沙漠化地区常见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我国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嫩江和呼伦贝尔等沙地。
17.【答案】(1)自然条件优势:地处沿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水热组合优越。社会经济优势:当地是全国人口密集区,首都所在地,对农产品种类及需求量大;靠近首都,交通方便。
(2)条件:当地属于低缓高原,地势比较平坦;热带雨林气候,间有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草类生长茂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3)原因:当地生产方式落后,以粗放畜牧业为主,畜产品产量低;深居内陆,交通建设落后,对外交通不便。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自然因素: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紧邻大西洋,属于沿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利于耕作;该地靠近赤道,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水热组合优越;平原地区有泥沙堆积,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社会经济因素:圭亚那是首都且是全国人口密集区,对农产品种类及需求量大;临港口近,交通方便,便于出口。
(2)圭亚那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是低缓的高原,地势平坦;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间有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有利于草类生长,草类生长茂盛;该地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适合畜牧业发展。
(3)西南部草原区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以粗放畜牧业为主,畜产品产量低;深居内陆,交通建设落后,对外交通不便,不利于畜产品出口。
【点评】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18.【答案】(1)不利影响:依托煤炭资源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正逐步消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资源枯竭造成税源萎缩,财政税收增长困难;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一些煤矿关闭或转产,造成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失业。
(2)自然原因:资源:石嘴山市境内硅石资源质优量大且运输距离近;气候:石嘴山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多,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充足的光照资源;能源:邻近内蒙古煤矿区和黄河上游水电站,处于宁东、蒙西两个千亿吨级煤田之间,能源充足。
(3)有利条件:地处贺兰山北段腹地,山势高大巍峨,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有以前生产生活的老房子,有原某军区旧址和防空洞旧址,且工业遗存丰富。
(4)变化: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溉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第一产业比重有所增加;受煤炭资源枯竭和转型升级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会下降;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之影视基地和贺兰山旅游开发,第三产业比重会显著增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不利影响:石嘴山依托煤炭工业发展,由于煤炭资源枯竭,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工业经济的优势正逐步消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煤炭开采加工带来多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枯竭造成产业衰退,政府税源萎缩,财政税收增长困难;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一些煤矿关闭或转产,造成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导致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突出。
(2)根据材料可知,石嘴山市硅石储量达42亿吨,SiO2平均含量达99.6%以上,硅石资源质优量大且运输距离近;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多,为太阳能发电提供充足的光照资源;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千亿吨级煤田之间,邻近内蒙古煤矿区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煤炭、水能等能源充足。
(3)读图可知,石炭井地处贺兰山北段腹地,山势高大巍峨,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石炭井有以前生产生活的老房子,有原某军区旧址和防空洞旧址,是一个“全国少有、宁夏独一”的完整工矿行政区,有丰富的工业遗存,因此适合打造影视拍摄基地。
(4)石嘴山市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光热条件充足。临近黄河,处于宁夏引黄灌溉区,水源条件较好,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农业的发展,因此第一产业比重有所增加;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煤炭工业衰落,石嘴山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第二产业比重会下降;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加之影视基地和贺兰山旅游开发,第三产业比重会显著增加。
【点评】石嘴山市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3475.9米之间,按地形地貌可分为贺兰山山地、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鄂尔多斯台地四种类型。
1 / 1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地理期末联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形成了“梯田-村民-作物-毛驴-石头”五位一体的复合社会生态系统,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等作物,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护、蓄水保土保墒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形成了浓厚的以毛驴文化(毛驴成为关键的生产与运输工具,并形成一年一度给毛驴过生日的习俗)、石头文化(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庵子”)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同时,当地设立“农民种子银行”,收集、保存当地传统农作物77类,品种种质资源171个。2022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石堰梯田核心区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1.毛驴文化反映了当地( )
A.田块坡陡、破碎而分散 B.土壤贫瘠、缺水而松软
C.碎石细小、光滑且广布 D.降水多暴雨、山洪频发
2.下列措施未能体现生态价值的是( )
A.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 B.梯田的山顶种树育林
C.设立"农民种子银行" D.田间石头砌的"庵子"
【答案】1.A
2.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域文化的内涵;城乡景观的内涵
【解析】【点评】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读图可知,涉县属于太行山区,该地山高坡陡、田块破碎而分散,仅使用人力效率很慢,驴体型小,能够适应山区负重爬坡,毛驴成为关键的生产与运输工具,同时,毛驴的投入小,运输成本低,因此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形成了浓厚的以毛驴文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A.花椒树根系发达,在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有利于固土护坡,A错误;
B.在梯田的山顶种树育林,可以保持水土,B错误;
C.设立"农民种子银行"为丰富了农业生物多样性,C错误;
D.田间石头砌的"庵子"主要是为了给人们遮阳、避风雨、临时休息,同时也用来存放农具,不具有生态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D。
我国经济空间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三大产业的空间发展转型规律逐渐成型,是我国新时代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优化决策的重要基础。下图意2003~2016年我国三大产业空间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三大产业空间重心转移的共同特征是( )
A.均向沿海转移 B.均向内地转移
C.转移方向稳定 D.转移速度相同
4.符合我国第二产业空间转型规律的发展举措是( )
A.广东地区放慢速度 B.东北地区加速振兴
C.成渝地区提升速度和规模 D.长三角地区强化龙头地位
【答案】3.B
4.C
【知识点】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与转型;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3.读图可知,自2003年至2016年,我国三大产业的空间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尤其是2012年后,三大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我国产业共同特征为:重心由沿海向内地转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由图可知,我国第二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符合这种转型规律举措是我国加强了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提速发展,成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其加速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第二产业空间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黄土高原地区受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禀赋较差等限制,成为我国经济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推动黄土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资源短缺和经济低水平发展问题,协调资源、人口,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200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表1为200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变化主要指标与经济脆弱性指数的关联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维度 主要指标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关联度 排序 关联度 排序 关联度 排序
人口结构 老年人口比重 0.897 3 0.891 2 0.889 2
城镇人口比重 0.815 6 0.823 5 0.844 4
性别比 0.913 1 0.888 3 0.903 1
人口总量 人口密度 0.827 5 0.760 6 0.788 6
自然增长率 0.890 4 0.852 4 0.832 5
人口外流率 0.898 2 0.894 1 0.889 3
5.下列最能表现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0年经济变脆弱的人口指标为( )
A.人口外流率下降 B.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C.人口密度有所上升 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6. 201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变慢 B.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
C.人口总量增长明显 D.人口流动性逐渐减弱
7.据表1推测,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的最主要人口指标是( )
A.自然增长率 B.性别比
C.人口密度 D.老年人口比重
【答案】5.D
6.B
7.B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5.根据材料"200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可知,2000-2010年期间,黄土高原的经济脆弱性在升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下降,经济结构失衡等。对照图表可以看出,人口外流率是导致经济变脆弱的主要因素,说明当地人口大量外迁是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人口外流率增大,外迁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留守本地的主要是老年人,所以当地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根据材料可知,201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脆弱性降低,说明当地经济在不断发展,并不断好转。从表中可以看出,性别比是主要因素,表中性别比合理,有利于经济发展,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读表可知,2000年-2010年-2017年,关联度指标排序最靠前、位次变化最大的是性别比,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磷虾多生活在温度变化范围小且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喜群居的磷虾成为了南极生态链的关键物种,为了让幼企鹅在温暖季节能捕食磷虾,有的企鹅甚至选择了在最寒冷的冬季产卵孵化。世界“负责任的磷虾捕捞企业协会”在南极半岛北部的生态敏感区域创建了一个季节性禁渔的“自愿限制62区",其核心区域实行全年禁渔。这些“自愿限制区”位于企鹅繁殖地周围30~40公里的海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减少或者禁止大型渔船在这片生态敏感区域的捕捞活动,将有利于保护企鹅的主要栖息地。下图示意南极6半岛北部“自愿限制区”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自愿限制区"季节性禁渔的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9.图中科考站的建设对当地环境的突出影响是( )
A.改变当地的海陆分布 B.导致南极的气温升高
C.污染当地的海洋环境 D.增加区域的降雪总量
10.全球变暖对图示区域磷虾影响可能是( )
A.种群的密度增加 B.向更南海域迁移
C.磷虾的饵料减少 D.会更加靠近陆地
【答案】8.D
9.C
10.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和高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8.根据材料可知,有的企鹅选择在冬季孵化幼患,是为了让幼企鹅在温暖季节能捕食磷虾,海洋中丰富的磷虾资源会为刚学会独立生存的幼企鹅提供充足的食物,存活率大大提高。季节性禁渔的“自愿限制区"主要是禁止捕捞磷虾,以保护企鹅生长,所以季节性禁渔的时间最可能是南极的夏季,即12月至次年2月,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南极科考站的建设需要占用当地的土地,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在科考中会产生污染物,污染当地的海陆环境,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材料“磷虾生活在温度变化范围小且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海冰减少,磷虾会向更南海域迁移,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城乡聚落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城乡聚落,包括城市、集镇、乡村,居民点等各种形式。它们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共同构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聚落体系,深入探讨其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潜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对推动城乡聚落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汾河流域的上游地带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最差。图1示意汾河流域聚落体系,图2为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一体化发展空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
A.特色村 B.特色镇 C.县级市 D.大中城市
12.从自然条件分析,汾河流域上游城乡聚落发展潜能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短缺,水质较差 B.气候严寒,冬季多暴雪
C.黄土深厚,肥力较好 D.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
13.汾河流域中游地带优化城乡聚落体系的主要方向是( )
A.大量生产传统农产品 B.扩大省会城市规模
C.建设特色镇和特色村 D.改善县际间的交通
【答案】11.D
12.D
13.C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河源:河流开始的地方;上游: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中游: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下游: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发育;河口: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通常,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强。读图2可知,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大中城市处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地位,带动作用最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城乡聚落的发展潜能主要取决于当地自然条件。读图1可知,汾河流域上游多山,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所以限制上游地区城乡聚落的发展,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读图1可知,汾河流域中游地带有太原、晋中等大中城市,县城数量众多。与图2对比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发展核心和重要轴已经形成,因此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推动形成特色区,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杭锦旗人采取“堆冰”的方式成功将黄河凌汛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进而治理沙漠。2019年,在图6中“水生态”项目库区基础上,采取“东引、南提、北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水生态辐射功能。东引——将项目区继续向东延伸,开渠自流至七星湖,形成蜿蜒曲折的小河流和若干湖泊湿地;南提——在库区或库区外围,建设若干个泵站取水口,靠动力提水,纵向以G242线为轴线向南输送水源;北退——将凌汛期引入库布其沙漠的黄河水,在枯水期退入干渠,在丰水期退入排干渠(仅用于排水的干渠)、滞洪区及黄河。截至目前,已累计分凌引水近5亿立方米,建成了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下图示意杭锦旗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引水通畅角度考虑,推测杭锦旗人分凌引水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下列对引水措施的推断合理的是( )
A.“堆冰”的方式利于提高引水水位
B.“东引”有利于形成新的灌溉干渠
C.南提,向南为甲镇输送饮用的水源
D.枯水期退入干渠,利于减轻盐碱化
【答案】14.A
15.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中国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
14.凌汛一般出现在春秋两季,由于下游封冻,导致冰下过水能力减弱,凌块在水流的推动下,极易发生"堆冰"现象,导致开河水位居高,易引水。与秋季对比,春季气温回升,引水渠不易结冰,水流通畅,所以最好季节是春季,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堆冰"现象会导致开河水位居高,容易引水,A正确;
B.根据材料可知,“东引"利于形成新的河流、湖泊、湿地,进而治理沙漠,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南提以G242线为轴线向南输送水源,向南可为甲镇输送水源治理沙漠,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退入干渠,可以灌溉农田;丰水期退入排干渠、滞洪区及黄河,主要是排水,以减轻生态压力,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坑是指在原有的沙质沉积物上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的碟形、杯形、槽形的凹地。风蚀所搬运的风成沙堆积于临近地段,也属于风蚀坑的一部分。风蚀坑是干旱和半干旱沙质草原及有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区常见的地貌类型,是固定沙丘活化的明显标志。某科研团队在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调查发现,风蚀坑底部的植被恢复速率一般高于积沙区。图1示意内蒙古东部某风蚀坑区域风向观测点分布,图2示意图7中观测点风速相对加速率变化。
(1)据图指出L观测点风速相对加速率特点,并根据材料推测形成过程。
(2)简要分析在风力侵蚀减弱后,风蚀坑底部的植被恢复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处于相对加速率最低点。过程:该地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故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L 观 测点位于风蚀坑的背风坡面,西北风向东南推进过程中,遇到地势突然降低,空气扩 散,动力减弱,风速降低,形成相对加速率最低点。
(2)原因:风蚀坑底部地势低洼,易接收地表水汇集;距离地下水位近,沙土湿度较大,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2可知,出L2观测点处于相对加速率最低点。过程: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靠近我国冬季风源地,图1显示风蚀坑呈西北-东南延伸,可推断: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L2观测点位于风蚀坑西北风的背风坡面,西北风向东南推进过程中,遇到地势阻挡,空气扩散,动力减弱,风速降低,故而形成相对加速率最低点。
(2)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分条件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风蚀坑底部地势低洼,易接收地表水汇集,距离地下水位近,沙土湿度较大,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
【点评】风蚀坑是沙地和沙漠化地区常见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我国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嫩江和呼伦贝尔等沙地。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印第安语意为"多水的土地"。全国地势南高北低,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草场占9%。西南部草原区是全国主要畜牧业区,畜产品出口量很少。首都乔治敦,是全国唯一的城市。下图示意圭亚那主要农业区分布。
(1)简述乔治敦附近形成多种热带作物区的区位优势。
(2)简要分析西南部草原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西南部草原区畜产品出口很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1)自然条件优势:地处沿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水热组合优越。社会经济优势:当地是全国人口密集区,首都所在地,对农产品种类及需求量大;靠近首都,交通方便。
(2)条件:当地属于低缓高原,地势比较平坦;热带雨林气候,间有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草类生长茂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3)原因:当地生产方式落后,以粗放畜牧业为主,畜产品产量低;深居内陆,交通建设落后,对外交通不便。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自然因素: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紧邻大西洋,属于沿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利于耕作;该地靠近赤道,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水热组合优越;平原地区有泥沙堆积,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社会经济因素:圭亚那是首都且是全国人口密集区,对农产品种类及需求量大;临港口近,交通方便,便于出口。
(2)圭亚那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是低缓的高原,地势平坦;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间有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有利于草类生长,草类生长茂盛;该地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适合畜牧业发展。
(3)西南部草原区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以粗放畜牧业为主,畜产品产量低;深居内陆,交通建设落后,对外交通不便,不利于畜产品出口。
【点评】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贯穿石嘴山市1/3的土地,丰富的煤矿一度释放巨大的发展“红利”。然而,靠山吃山也让贺兰山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石嘴山市上下同心共治,强力推动贺兰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
石嘴山市处于宁东、蒙西两个千亿吨级煤田之间,硅石储量达42亿吨,SiO 平均含量达99.6%以上。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石嘴山市采取“腾笼换鸟”战略,引进东方希望25万吨多晶硅及下游光伏产业链、江苏润阳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和5GW高效电池项目,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每吨多晶硅约耗电20-25万千瓦时。
石炭井有原某军区旧址和防空洞旧址,以及丰富的工业遗存,是一个“全国少有、宁夏独一”的完整工矿行政区,矿区对部分街区改造升级,逐步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贺兰英雄》《荒草丛生》《远去的山桃笏》等影片在石炭井完成取景拍摄,实现了从废弃矿区到电影小镇的完美变身。下图为宁夏石嘴山市资源、交通分布图。
(1)指出石嘴山市煤炭资源枯竭对当地产生的不利影响。
(2)简析石嘴山市选择光伏产业链作为“腾笼换鸟”战略的自然原因。
(3)指出石炭井打造影视拍摄基地的有利条件。
(4)石嘴山市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主攻方向,请根据石嘴山市资源、环境状况,推测其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1)不利影响:依托煤炭资源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正逐步消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资源枯竭造成税源萎缩,财政税收增长困难;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一些煤矿关闭或转产,造成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失业。
(2)自然原因:资源:石嘴山市境内硅石资源质优量大且运输距离近;气候:石嘴山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多,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充足的光照资源;能源:邻近内蒙古煤矿区和黄河上游水电站,处于宁东、蒙西两个千亿吨级煤田之间,能源充足。
(3)有利条件:地处贺兰山北段腹地,山势高大巍峨,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有以前生产生活的老房子,有原某军区旧址和防空洞旧址,且工业遗存丰富。
(4)变化: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溉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第一产业比重有所增加;受煤炭资源枯竭和转型升级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会下降;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之影视基地和贺兰山旅游开发,第三产业比重会显著增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不利影响:石嘴山依托煤炭工业发展,由于煤炭资源枯竭,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工业经济的优势正逐步消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煤炭开采加工带来多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枯竭造成产业衰退,政府税源萎缩,财政税收增长困难;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一些煤矿关闭或转产,造成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导致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突出。
(2)根据材料可知,石嘴山市硅石储量达42亿吨,SiO2平均含量达99.6%以上,硅石资源质优量大且运输距离近;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多,为太阳能发电提供充足的光照资源;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千亿吨级煤田之间,邻近内蒙古煤矿区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煤炭、水能等能源充足。
(3)读图可知,石炭井地处贺兰山北段腹地,山势高大巍峨,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石炭井有以前生产生活的老房子,有原某军区旧址和防空洞旧址,是一个“全国少有、宁夏独一”的完整工矿行政区,有丰富的工业遗存,因此适合打造影视拍摄基地。
(4)石嘴山市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光热条件充足。临近黄河,处于宁夏引黄灌溉区,水源条件较好,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农业的发展,因此第一产业比重有所增加;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煤炭工业衰落,石嘴山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第二产业比重会下降;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加之影视基地和贺兰山旅游开发,第三产业比重会显著增加。
【点评】石嘴山市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3475.9米之间,按地形地貌可分为贺兰山山地、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鄂尔多斯台地四种类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