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中国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共同组成。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是世界上蔚为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样本,拥有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三位同学分别去三地旅行,你能分辨他们各自拍摄的照片吗?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海岸地貌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虽形态各异,但都与 的作用有关。
“水”
01
喀斯特地貌
形成条件和原理
1.通过欣赏不同的景观图片,欣赏自然之美,认识喀斯特地貌。
2.通过文本阅读和图片观赏,说出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分类,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3.通过合作探究,举例说明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思考1:“天眼”所处的“大窝凼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思考2:巨厚的岩石,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布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区。(云贵高原)
都匀市(黔南)
气候资料
黔南
思考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
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
卤盐类岩石(钾盐、钠盐、镁盐岩石)
可溶性岩石
岩石有透水性
降水量
水的流动性
大气中的CO2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动
CO2
①可溶性岩石;②降水丰富;
③气温高(催化剂)
喀斯特形成条件?
CaCO3 + H2O + CO2 Ca(HCO3)2
溶蚀
积淀
探 究 一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1)岩石:可溶性岩石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3)水文: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动性好,水的溶蚀力强。
1、喀斯特地貌的原理?
主要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1)溶蚀作用:
(微溶于水)
Ca(HCO3)2
CaCO3 +CO2 +HO2
CaCO3+CO2+HO2
Ca(HCO3)2
(2)沉积作用:
拓展延伸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蔚为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
贵州荔波喀斯特地貌
1.归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分布特点。
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蔚为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
贵州荔波喀斯特地貌
1.归纳“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和重庆等地。
(云贵高原地区分布广泛)
02
喀斯特地貌
类型
④
②
①
③
⑥
⑦
⑧
⑨
⑩
⑤
溶蚀
洼地
峰丛
孤峰
漏斗
喀斯特
盆地
落水洞
地下河
石笋
石柱
石钟乳
地表喀斯特
溶沟、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漏斗
溶蚀
地下喀斯特
溶洞、地下河(湖)
石柱、石钟乳、石笋
溶蚀
沉积
残丘
峰林
溶洞
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溶
沟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2.石芽是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石芽群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石
林
形
成
过
程
示
意
图
云南路南石林
——Luann Stone Forest, Yunnan
奇石组成的石头森林、溶洞,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历史时期是一处有着坚硬石灰岩床的区域;它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形成
云
南
路
南
石
林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云
南
路
南
石
林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3.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坝子-农耕
… …
… …
图4.3 云南罗平的峰丛、峰林、孤峰景观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溶蚀谷地: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
,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孤峰:
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残丘
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盆地
孤峰平原
孤峰
残丘
峰丛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溶沟呈长条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以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塌陷的喀斯特漏斗又称为天坑。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7.溶斗(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重庆奉节天坑
重庆武隆天坑
河流流经穿山底部
地下空洞
地表塌陷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天
坑
(
落
水
洞
)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天
坑
(
落
水
洞
)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读图观察并试着描述天坑的形成过程。
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了溶洞,后来溶洞上方岩层多次塌陷露出地面形成天坑。
探 究 二
将下列地貌按形成过程排序:
峰林
峰丛
洼地
溶沟
残丘
孤峰
溶沟
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1.结合右图,回答喀斯特溶蚀地貌形成先后顺序?
2.结合图片,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
⑥
⑤
④
③
②
④①③⑥⑤②
探 究 三
湖南张家界黄龙洞
8.溶洞:地下水沿着岩石裂隙不断地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
长数米到数百千米。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凹槽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13.地下河:由地下水汇集而成,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9.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 CaCO3沉积,形成钙华。
四川黄龙五彩池
喀斯特(流水)沉积地貌
黄龙钙华
喀斯特(流水)沉积地貌
10.石钟乳:从洞顶向下由碳酸盐沉淀
堆积形成的倒锥状石钟乳。
11.石笋:从洞底向上由碳酸盐沉淀
堆积形成的竹笋状石笋。
12.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
连接在一起形成石柱。
喀斯特(流水)沉积地貌
溶洞与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
石 柱
石 笋
石幔(石帘)
图2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贵州天生桥: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
喀斯特(流水)溶蚀地貌
④
②
①
③
⑥
⑦
⑧
⑨
⑩
探 究 四
标出图中序号的名称
⑤
溶蚀
洼地
峰丛
孤峰
漏斗
喀斯特
盆地
落水
洞
地下河
石笋
石柱
石钟乳
地表喀斯特
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漏斗
溶蚀
地下喀斯特
溶洞、地下河(湖)
石柱、石钟乳、石笋
溶蚀
沉积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 曲折的河道 B. 平坦的河床
C. 充足的水汽 D. 丰富的泥沙
高考真题回放
探究1 七百弄峰丛洼地
峰丛洼地是指经较纯的石灰岩形成的、由山体基部相连的圆锥状山峰和封闭的浑圆形溶蚀洼地组合而成的地貌类型。七百弄乡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多断裂构造发育,全乡海拔在800m以上的峰丛有5000多座,洼地有1 326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真买写照。
七百弄乡年均温为18~22℃,年降水量为l200-1700 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是当地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畜禽品种。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探究1 七百弄峰丛洼地
峰丛洼地是指经较纯的石灰岩形成的、由山体基部相连的圆锥状山峰和封闭的浑圆形溶蚀洼地组合而成的地貌类型。七百弄乡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多断裂构造发育,全乡海拔在800m以上的峰丛有5000多座,洼地有1 326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真买写照。
七百弄乡年均温为18~22℃,年降水量为l200-1700 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1)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8分)
七百弄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主题探究1 七百弄峰丛洼地
峰丛洼地是指经较纯的石灰岩形成的、由山体基部相连的圆锥状山峰和封闭的浑圆形溶蚀洼地组合而成的地貌类型。七百弄乡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多断裂构造发育,全乡海拔在800m以上的峰丛有5000多座,洼地有1 326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真买写照。
七百弄乡年均温为18~22℃,年降水量为l200-1700 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2)分析该地区“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的成因。(8分)
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少河流湖泊);土层薄,持水能力弱;地下水埋藏深,难以利用;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
位于贵州平塘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如下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FAST台址位于大窝凼洼地(喀斯特洼地),大窝凼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在半径5km之内没有一个乡镇和工厂,在半径25km之内只有一个县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引起世界关注。
“一坑”之“天坑”
(1)推测大窝凼洼地形成的可能原因。(4分)
石灰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与暗河,地表坍塌形成。
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位于贵州平塘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如下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FAST台址位于大窝凼洼地(喀斯特洼地),大窝凼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在半径5km之内没有一个乡镇和工厂,在半径25km之内只有一个县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引起世界关注。
(2)说明FAST台址选定在贵州省大窝凼洼地的原因。(8分)
天然的喀斯特洼地,有利于射电望远镜布局(工程开挖量小);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不易积水;周边人口稀少,电磁干绕少;
“一坑”之“天坑”
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位于贵州平塘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如下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FAST台址位于大窝凼洼地(喀斯特洼地),大窝凼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在半径5km之内没有一个乡镇和工厂,在半径25km之内只有一个县城。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引起世界关注。
(3)推测FAST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6分)
地表崎岖,施工难度大;交通条件较差;夏季多暴雨,可能产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一坑”之“天坑”
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云贵高原的地形地貌形态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地形崎岖、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山间小盆地为主要耕地;
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坑”之留不住的地表水源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
分析云贵高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喀斯特地貌,地形坡度大;气候温暖湿润,多暴雨;成土速度慢;
人为原因:经济贫困、人口增长,过度樵采;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
“三坑”留不住的地表土壤
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有3个位于喀斯特集中分布的区域。喀斯特地貌长期受到流水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土层较薄、营养流失:喀斯特地区地下河和地下溶洞较多,使得地表水强烈下渗从而导致旱灾的发生。以上因素直接影响了耕地,耕地面积少且质量低,人多地少使得人类难免在陡坡开荒进行耕种,而这种行为又会加剧水士流失和石漠化,使得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农民收入降低,因此称这种情况为“喀斯特式贫穷”。
喀斯特贫困
(2015·全国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3.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经济补贴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客土移植。
真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