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
海
岸
地
貌
一、海岸带
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交接的地带。
海岸分为:基岩海岸和沙(泥)质海岸、卵石海岸、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该海岸海底坡度较陡,海岸线凹凸不平,海水深度由海洋至海岸方向迅速变浅,海底常有礁石。
沙(泥)质海岸:由松散沉积物(沙、泥、砾)组成。沙(泥)质海岸疏松、坡度缓。
卵石海岸: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
生物性海岸:由生物构建的海岸,包括珊瑚礁和牡蛎礁等动物残骸构成的海岸,以及红树林与湿地草丛等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如湿地沼泽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当波浪冲击岸边时,一方面巨大的冲击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另一方面,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
二、波浪作用:在基岩海岸较明显
三、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分类: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蚀地貌
1
海蚀地貌:海岸受到海水侵蚀形成的地貌。
海洋的剥蚀作用:简称海蚀作用,是由海水的机械动能、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作用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物质的破坏作用。
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柱:海蚀拱桥发生崩落,残留海中与岸分离的柱状岩石。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海蚀凹槽:基岩海岸海水面附近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
岬jiǎ角:又叫地角,海岸带突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
岬角
海蚀凹槽
海蚀(拱)桥:或称海穹qióng,突出的海岬两侧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
海蚀洞: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空洞。
海蚀蘑菇:海蚀柱下部经侵蚀变细,形成形似蘑菇的海蚀柱。
海积地貌
2
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分为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
海滩
沙嘴
离岸堤
河流
沿岸流
海滩: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分为沙质海滩和砾石海滩。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有管理的又称海水浴场。
沙质海滩
广西北海银滩
砾石海滩
福建厦门曾厝垵
沙嘴: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潟湖
潟湖(xì hú)
离岸堤
离岸堤: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我国江苏沿岸海域在2卫星图上显示出泛黄的颜色,曾有西方媒体制造中国严重污染海洋的谣言。
水下沙坝: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受波浪冲刷的第一道屏障。
(1)指出图中的海蚀、海积地貌,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
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其为高出海平面的陡崖。
海滩、沙嘴、离岸堤属于海积地貌。沙嘴指从陆地突人水中的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离岸堤是海浪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探究活动
(2)海滩是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砾石组成的海滩坡度较大,沙质海滩的坡度则较小。沙质海滩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难。
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大,多为砾石。
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只有颗粒就小的粉沙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人海。
沙质海岸其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
(3)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毁损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