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教学案
3-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学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 2.阐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3.概述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进行有害动物防治。 1.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属于化学信息,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2.信息传递过程中要有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3.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既能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又能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理清主干知识]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①概念: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②举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
③来源:非生物环境、生物个体或群体。
(2)化学信息
①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②举例: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
①概念: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是各种动作)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
②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等。
2.信息种类与生物的关系
(1)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2)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3.信息传递的过程
(1)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2)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
(3)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实例:若能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养鸡时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控制动物危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三种类型。
(2)生物防治的特点: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有效。
(3)实例: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其繁殖能力。
[诊断自学效果]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连线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
[在探究中学明]
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如图为一只蝴蝶、一只蜻蜓撞上了蜘蛛网,引起了蜘蛛网的振动,蜘蛛感觉到了振动,爬向蝴蝶。
资料2:搜救犬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搜寻幸存者时会发挥重要作用,其是根据人的气味进行搜寻的。
资料3:春天是孔雀产卵繁殖后代的季节。雄孔雀展开它那五彩缤纷、色泽艳丽的尾屏,还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待到它求偶成功之后,便与雌孔雀一起产卵育雏。
(1)资料1、2、3所述分别属于生态系统哪种信息类型?
提示:分别属于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生态系统的信息是否只来自生物?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如光、温度、湿度、磁场等物理信息。
(3)生物是否只通过一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举例说明。
提示: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例如,孔雀既可以通过开屏等行为信息进行求偶,也可通过鸣叫等物理信息与同类交流。当草原返青时,食草动物先在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物理信息)来搜寻食物,然后在近处通过植物的气味(化学信息)来辨别和摄取食物。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存在于同种动物之间?举例说明。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如在非洲大陆上,犀牛与牛椋鸟之间有频繁的信息交流,鸟的鸣叫与跳跃可以提醒犀牛附近有危险情况。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过程
(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
提示:生物或非生物环境。
(2)信息传递过程中应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提示: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一般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在深化中提能]
1.关注信息传递的三个注意点
(1)生态系统的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环境。
(2)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和不同种生物间,还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2.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渠道 食物链或食物网 食物链或食物网 多种途径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单向或双向
范围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模式图
联系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例1] 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解析]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
[答案] D
[例2] 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种间关系。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
[答案] C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方法
(1)涉及光、声、温度(热)、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应为物理信息,其接收途径包括动物的听觉、视觉、皮肤及植物的叶、芽或细胞中光敏色素对光信息的接收等。
(2)涉及“化学物质”(包括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尿液、性外激素等)的信息为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
(4)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在应用中落实]
1.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了( )
A.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B.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C.物理信息和营养信息 D.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解析:选A 该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中红色是颜色,属于物理信息,因此该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故选A。
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解析:选C 物质是循环的,可用甲图表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可用乙图表示;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用丙图表示。
[在探究中学明]
分析下面的资料,总结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资料1: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它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 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资料2:有些植物,像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1)由资料1、2可以看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资料3: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
(2)由资料3可以得出,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资料4: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
资料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营养级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的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例如: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3)由资料4、5可以看出,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深化中提能]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典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来说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行为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B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C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即化学信息)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B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
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其正常的性别比例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
D.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
解析:选C 昆虫具有趋光性,黑光灯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故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其正常的性别比例,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该应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会影响种群的繁衍,B不符合题意;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这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C符合题意;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属于物理信息,该应用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园内,雌孔雀看到正在开屏的雄孔雀停止进食是行为信息,小朋友看到孔雀漂亮的羽毛欢呼起来是物理信息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C.鹿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生殖期,它们在秋天交配刚好能使它们的幼仔在春天条件最有利时出生,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实现反馈调节的前提
解析:选B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求偶行为,雌孔雀对此行为作出反应,停止了进食;小朋友看到的是开屏后孔雀漂亮的羽毛,是对颜色的反应,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体内部的信息传递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日照属于物理信息,短日照促进鹿的性腺发育,可见日照长短对生物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实现反馈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课堂巩固落实]
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这种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
解析选B 雄鸟通过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向雌鸟发出逃避信号,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故选B。
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可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选C 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可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
A.种群与种群 B.种群内部各个体
C.生物与环境 D.以上三项都可发生
解析:选D 信息传递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
4.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盲椿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选B 该实验中引起其他盲椿象逃跑的信息是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并不是都由生物发出的,如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B错误;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解析:选D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传递不能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 B.蜜蜂跳舞
C.候鸟南飞 D.花香引蝶
解析:选C 狗小便中的气味分子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传递;“花香引蝶”与化学信息传递相关;“蜜蜂跳舞”属于生物的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候鸟在长途迁徙中依靠自身的电场与地球磁场的作用来确定方向和方位,属于物理信息。
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解析:选C 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并非生物的种间关系,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不同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体现了生物的种间关系,A项为捕食关系,B、D项为种间竞争关系。
3.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宿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的作用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的作用
解析:选B 实例①中的“闪光”属于物理过程,因此通过“闪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实例②中“急速飞起,扇动翅膀”是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实例③中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物质,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②防止环境污染 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 ④容易操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生物防治的优点:减少农药的用量、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5.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某种挥发性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又能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烟草叶片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会使它本身受益
B.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可能是捕食关系
C.此实例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人工合成的该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控制属于生物防治
解析:选C 从题中信息可知,烟草叶片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都会使它本身受益,A正确;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是寄生关系,B正确;此实例说明烟草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通过化学信息来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C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该信息素对害虫进行控制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6.某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奥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 乙烯基苯甲醚),正是它导致了蝗虫聚群成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 乙烯基苯甲醚)属于化学信息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
C.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解析:选C 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 乙烯基苯甲醚)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将蝗虫彻底诱杀会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D正确。
7.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选A 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
8.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解析:选B 鼬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田鼠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正是这种种间捕食的信息,调节了生态系统中鼬和田鼠数量的动态平衡,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某农家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B.通过播放音乐和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C.通过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
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利用信息传递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通过播放音乐和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不符合题意;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释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这是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之一, C不符合题意;通过人工除草、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未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符合题意。
10.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 )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对动物“沟通”的定义,可以得出D选项不符合要求,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是老鼠的无意识行为,并没有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不属于动物的“沟通”。
11.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后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类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类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此类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C.此类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解析:选B 此类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所以此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间关系。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解析:选B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对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其意义之一;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两段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资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资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资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4)从资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解析:(1)据资料一可知,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物理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资料一说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4)从资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因此该方法是通过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答案:(1)化学 物理 (2)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 (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
14.某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该农场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以下是该农场采取的一系列增产措施:
①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使作物达到早熟、高产。
②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③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④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⑤在稻田中竖立人工扎成的稻草人,风吹稻草人转动,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
请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增产措施中,涉及的信息依次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措施,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2)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组别 假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无花的味道,形状与花的不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
答案:Ⅰ.(1)行为信息 (2)调节种间关系
Ⅱ.(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2)将白纸染成花朵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朵不同 (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