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4课课时规范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4课课时规范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3 17: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课时规范练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之所以能被先进人物事迹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的真善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名闻遐迩的“楷模”(A)和“新闻人物”(B),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事。 ① ,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生活和写作都会变得有意义。
写人物, ② 。以千字左右的篇幅写一个人,要让读者对人物有印象,比较好的办法是,选取典型事例,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他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写袁隆平就要突出他孜孜以求的精神,写他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研究历程。写钟扬,则通过他长期在西藏采集种子的事迹和他有关生命意义的言论,表现他火一样的生命激情。写张秉贵,就要写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一团火”(C)精神。写人要注意体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避免单一化,可以选取不同的生活侧面真实地表现人物,让人物有“立体感”(D)。
③ ,真实感人的细节同样重要。很多情况下,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典型的事迹,而是生活工作的具体画面。这些真切质朴的内容,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 )”的传播效果。公交车上,下班的民工担心自己的工作服太脏,有座位也不坐;一名同学考试没通过,仍然庄重地把试卷折叠整齐放进书包,向老师微笑告别;急诊室的抢救失败了,患者家属反而安慰哭泣的护士……这类细节能对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只有用一二百字就能写活场景中的那些人,让他们“站”在读者。
1.文中四处引号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楷模” B.“新闻人物” C.“一团火” D.“立体感”
2.将下列古诗文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有问题,请对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5.请参照第三段画线部分中的三个场景,再补写一个生活工作中的具体画面。要求:直观生动、有画面感,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心有一团火”张秉贵、“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探界者”钟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雷锋”郭明义、“铁路小巨人”巨晓林……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不过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一代又一代的劳模,见证着劳动者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折射出模范的价值追求和对劳模精神的时代诠释。不同时代的劳模,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启迪,答案就在奋斗本身。虽然劳动内涵随着时代不断更新,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不变。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材料一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晩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晩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新华社长沙11月2日电(记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灾情的多重冲击下,这样的测产结果来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看到一大片稻子长得这么整齐、这么诱人,大家都在称赞,也为袁隆平团队的创新成果感到骄傲。”
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911.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进行了5G视频连线。袁隆平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专家认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基因强大”,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
(摘编自白田田、周勉《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材料三
采访一开始,我们的话题便自然地聚焦到了雷锋精神上,袁老兴致颇高,侃侃而谈,朴实而深刻的话语,总能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与思考。
“您和雷锋都评被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
袁老接过话茬说:“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开始搞杂交水稻研究很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为了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来了,这就是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吧,雷锋精神对我还是影响很大的。”袁老说,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搞杂交水稻研究亦不例外,比如,研究遇到难题,就发挥钉子的钻劲和挤劲,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记者说:“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
袁老一听笑了:“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武汉市的第一名呢。”
“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成功就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老脱口而出。他接着解释: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活,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
(摘编自《雷锋》2020年第1期)
材料四
袁隆平从没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只要他愿意,杂交水稻就是其取之不竭的“摇钱树”,但他不是一个整天想着捞钱的人。袁隆平的经历,再次验证了成功路上的一个规律:整天一门心思想着捞钱的人,往往两手空空;不为钱而活着的人,反而是最富有的人。
对于青年人来讲,金钱不应该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现在有些青年人,瞧不起农民,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农民主要是两个优点:一个他朴实,再一个勤劳。这是中国农民最基本的优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点,这是值得骄傲的东西。”袁隆平曾经这样奉劝过青年人。
金钱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袁隆平的“金钱观”,就折射出他大写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誉和大力推崇。袁隆平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了一节奉献与索取、节俭与浪费、朴素与豪华、道德与缺德的课,我们应该反思了。相信这位朴实、可爱、可敬的老人,会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很多,譬如科技创新等等,他的闪光点正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人们希望他“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摘编自付彪《把袁隆平的价值观当成一面镜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成熟,是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天花板”的主要条件。
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其中主要是杂交稻,因此,杂交稻品质并不差。
C.雷锋精神对袁隆平影响很大,在他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发挥钻挤精神去克服。
D.中国人普遍存在索取、浪费、豪华、缺德等问题,袁隆平的“金钱观”能促使人们对此进行反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多以简明的文字及时报道最新事件,而人物通讯则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材料一属于通讯,材料二属于消息。
B.材料三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
C.材料四的新闻评论结合时代背景,点明袁隆平“金钱观”的当代价值,呼吁年轻人审视自身,端正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四则材料选用不同的新闻体裁,都是为了展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丰富读者对科学家的认识,激发读者对科学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9.习近平总书记说:“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请结合材料概括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10.教材中,我们读到了“淡泊名利,辛勤耕耘的袁隆平”“在平凡岗位上热情服务的张秉贵”“探界者钟扬”,请你任选一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不少于6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①能发现人世间的美好 ②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 ③典型事例很重要 4.读者能对这类细节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只要用一二百字就能写活场景中的那些人,让他们“站”在读者面前。 5.一个骑车人撞坏了路人的东西摔倒在路旁,路人不顾自己的东西急忙去搀扶他起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是特殊含义,指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服务的做法态度等。
其它项都是突出强调。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语句复位的能力。
此处修饰传播效果,指生活中的细节起到感化人心的作用。
A.说明事物的影响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用来表示传播的效果。
B.强调实践的作用。
C.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D.强调自身的表率作用。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上承“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事”,后面对应“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应是发现美好,应填“能发现人世间的美好”。
②此处应是阐释写人物应该遵守的规则,结合后文阐释“选取典型事例,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他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可知,应填“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
③上文谈写人物要选典型事例,此处对应“真实感人的细节同样重要”,应填“典型事例很重要”。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这类细节能对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主客倒置,改为“读者能对这类细节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二是“只有”使用错误,不合语境,改为“只要”;
三是“在读者”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句末加上“面前”。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情境补写的能力。
前面的三个场景都是生活中的细节,前后内容为转折关系,突显善良、坚强等优秀品质,据此选择生活工作中能体现正能量并能构成转折关系的具体画面,按照要求描述即可。
比如被伤害了却能反过来帮助别人,遇到挫折身陷低谷却能鼓励安慰别人,被小车碰到了,反过来帮助对方捡拾掉下的东西货物等。
6.一代又一代的劳模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不同时代的劳模启迪我们艰苦奋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通读文段,可以将整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的中心内容是“劳模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第二句话可以概括为“劳模折射并诠释着劳模精神”;第三、四句话可以概括为“不同时代的劳模启迪我们不断奋斗”。把这三层意思组合在一起为“一代代劳模日复一日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他们的敬业、奋斗、奉献精神启迪着我们”。在解答时要注意语句连贯、简洁。
7.A 8.D 9.①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②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③克服困难、勇于钻挤的钉子精神;④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⑤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10.袁隆平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张秉贵颁奖词:一个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几十年如一日,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钟扬颁奖词:他是一位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双季早稻米质差”说法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材料一第2段是“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选项没有提到“有相当一部分”。
C.“在他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发挥钻挤精神去克服”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三第4段是“雷锋精神对我还是影响很大的。比如,研究遇到难题,就发挥钉子的钻劲和挤劲,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研究遇到难题”比“不论遇到什么困难”范围小。
D.“中国人普遍存在索取、浪费、豪华、缺德等问题”于文无据。材料四第3段“袁隆平的‘金钱观’,就折射出他大写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誉和大力推崇。袁隆平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了一节奉献与索取、节俭与浪费、朴素与豪华、道德与缺德的课,我们应该反思了”,并不是说“中国人普遍存在索取、浪费、豪华、缺德等问题”。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都是为了展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说法错误,材料二作为新闻消息,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报道最新事件。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展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所以考生要从这三则材料中整理答案。
根据材料一第1段“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可得出袁隆平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根据材料一第2段“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可得出袁隆平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
根据材料三第3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可得出袁隆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根据材料三第4段“袁老说,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搞杂交水稻研究亦不例外,比如,研究遇到难题,就发挥钉子的钻劲和挤劲,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可得出袁隆平克服困难、勇于钻挤的钉子精神。
根据材料四第1段“袁隆平从没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只要他愿意,杂交水稻就是其取之不竭的“摇钱树”,但他不是一个整天想着捞钱的人”可得出袁隆平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根据材料四第3段“隆平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了一节奉献与索取、节俭与浪费、朴素与豪华、道德与缺德的课,我们应该反思了。相信这位朴实、可爱、可敬的老人,会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很多,譬如科技创新等等,他的闪光点正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可得出袁隆平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之拟写颁奖词的能力。
拟写颁奖词要注意如下三点。
其一,对于事件,要大笔写意,突出感动点。也就是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突出人物的感动点,进而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可以重点抓其毕生的梦想、立足田间搞科研以及不迷信权威等方面来展现;如钟扬,可以重点抓其在高原跋涉十六年研究植物种子、双肩包里的心愿等来展现;如张秉贵,可以重点抓其“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以及“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来展现。
其二,对于精神,要纵深开掘,彰显典型性。通过人物的典型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如袁隆平,可以展现其不惧权威的胆识、心怀民生的情怀;如钟扬,可以展现其甘于奉献的种子精神;如张秉贵,可以展现其爱岗敬业、热心待人的精神。
其三,要综合表达,事、理、情融合,借助叙述、议论、抒情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
最后还要注意题干中字数的要求。